《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原文及翻译
|
| 资治通鉴 原文: 魏高祖游华林园, 观故景阳山, 黄门侍郎郭祚曰:“山水者, 仁智之所乐, 宜复修之。”帝曰:“魏明帝以奢失之于前, 朕岂可袭之于后乎!”帝好读书, 手不释卷, 在舆、据鞍, 不忘讲道。善属文, 多于马上口占, 既成, 不更一字;自太和十年以后, 诏策皆自为之。好贤乐善, 情如饥渴, 所与游接, 常寄以布素之意, 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萧、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之徒, 皆以文雅见亲, 贵显用事;制礼作乐, 郁然可观, 有太平之风焉。 治书侍御史薛聪, 辩之曾孙也, 弹劾不避强御, 帝或欲宽贷者, 聪辄争之。帝每曰:“朕见薛聪, 不能不惮, 何况诸人也!”自是贵戚敛手。累迁直阁将军, 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帝外以德器遇之, 内以心膂为寄, 亲卫禁兵, 悉聪管领, 故终太和之世, 恒带直阁将军。群臣罢朝之后, 聪恒陪侍帷幄, 言兼昼夜, 时政得失, 动辄匡谏, 事多听允;而重厚沉密, 外莫窥其际。帝欲进以名位辄苦让不受帝亦雅相体悉谓之曰卿天爵自高固非人爵之所能荣也。 九月, 庚午, 魏六宫、文武悉还于洛阳。 丙戌, 魏主如邺, 屡至相州刺史高闾之馆, 美其治效, 赏赐甚厚。闾数请本州, 诏曰:“闾以悬车之年, 方求衣锦, 知进忘退, 有尘谦德;可降号平北将军。朝之老成, 宜遂情愿, 徙授幽州刺史, 令存劝两修, 恩法并举。”以高阳王雍为相州刺史, 戒之曰:“作牧亦易亦难:'其身正, 不令而行', 所以易;“其身不正, 虽令不从', 所以难。” (节选自《资治通鉴·齐纪六》) 译文: 北魏高祖孝文帝游赏华林园, 观览过去曹魏明帝所筑的景阳山, 黄门侍郎郭祚说道:“山水是仁者、智者所喜爱的, 应该重新加以修复。”孝文帝回答说:“魏明帝因奢侈失之于前, 朕怎么可以步其后尘呢?”孝文帝爱好读书, 经常手不释卷, 外出时在车中或者在马鞍之上仍不忘讲学论道。他又擅长吟诗作文, 常常骑在马上口头作诗, 作完之后, 不用更改一个字, 自从太和十年之后, 各种诏令、策书都是自己撰写。他还爱好贤才、善士, 求贤心切, 如饥似渴。凡是与他交往接近的, 他总是对他们寄以普通人(布衣素服) 的情意而不以帝王自居。比如李冲、李彪、高闾、王肃、郭祚、宋弁、刘芳、崔光、邢峦等人, 都因资质文雅而得到他的亲近, 并且担任了重要职位, 因此而显贵。李冲等人为朝廷制礼作乐, 成绩斐然, 郁郁可观, 有太平淳古之风。 北魏治书侍御史薛聪是薛辩的曾孙, 他弹劾人不畏避强横之人, 孝文帝有时想要宽恕被弹劾者, 薛聪就和他争辩。以致孝文帝经常说:“朕见了薛聪, 也不能不害怕, 何况其他人呢?”因此, 那些贵戚们不得不有所收敛。薛聪升至直阁将军, 并兼给事黄门侍郎、散骑常侍, 孝文帝对外表明是重用他的德行才气, 而在内心则把他视为心腹, 皇宫中的卫士禁兵, 全部交给他来统管, 所以直到孝文帝去世, 他一直担任直阁将军。每次上朝, 群臣百官退朝之后, 薛聪总是留下来陪侍孝文帝, 两人在帷幕后面议论政事, 有时能整整说上一昼夜, 对于时事政治方面的得失利弊, 薛聪动辄加以匡正劝谏, 所见大多被采纳。然而, 薛聪为人做事厚重而谨慎, 所以外界并不能窥见他的内心边际。孝文帝想要进升薛聪的名分地位, 可是他总是苦苦辞让, 不愿领受。孝文帝对他的态度也能体贴理解, 对他说道:“您内禀仁义忠信之质, 天爵自高, 固然不必再凭借公卿大夫这些所谓人爵荣身了。” 九月, 庚午(初四), 北魏皇帝的后妃、夫人、嫔御等以及内外文武百官全部迁于洛阳。 丙戌(二十日), 北魏孝文帝到达邺地, 多次来到相州刺史高闾的官舍, 赞美他治理本州的成效, 赏赐特别丰厚。高闾数次请求孝文帝让他回到本土幽州去做官, 孝文帝因此而发布诏令:“高闾以该告老退休的年龄, 方才要求衣锦还乡, 他这样只知进而不知退, 实在有损于谦德, 所以降其封号为平北将军。他是朝廷中年龄和资历都相当老的大臣, 应当顺遂他的心愿, 所以调任他为幽州刺史。这样做可以既起到劝善存法的作用, 又满足了他的请求, 以示朝廷之恩。”孝文帝又任命高阳王拓跋雍为相州刺史, 并且告诫他说:“作一州之长也容易, 也难。‘自己言行端正, 不用法令别人也会遵从’, 如此就容易;‘自己立身不正, 即使以法令强迫别人也不会听从’, 所以说难。”
相关练习:《资治通鉴·齐纪六·魏高祖游华林园》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