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辙《唐太宗论》原文及翻译
|
| 苏辙 原文: 唐太宗之贤, 自西汉以来, 一人而已。任贤使能, 将相莫非其人, 恭俭节用, 天下几至刑措。自三代以下, 未见其比也。然传子至孙, 遭武氏之乱, 子孙为戮, 不绝如线, 后世推原其故而不得。以吾观之, 惜乎其未闻大道也哉! 贞观之间, 天下既平, 征伐四夷, 灭突厥, 夷高昌, 残吐谷浑, 兵出四克, 务胜而不知止。最后亲征高丽, 大臣力争不从, 仅而克之, 其贤于隋氏者, 幸一胜耳。而帝安为之, 原其意, 亦欲夸当世、高后世耳。太子承乾既立十余年, 复宠魏王泰, 使兄弟相倾。承乾既废, 晋王, 嫡子也, 欲立泰, 而使异日传位晋王, 疑不能决, 至引佩刀自刺, 大臣救之而止。父子之间, 以爱故轻予夺至于如此。 帝尝得秘谶, 言唐后必中微, 有女武代王。以问李淳风, 欲求而杀之。淳风曰:“其兆既已成, 在宫中矣。天之所命, 不可去也。徒使疑似之戮, 淫及无辜, 且自今已往四十年, 其人已老, 老则仁。虽受终易姓, 必不能绝李氏, 若杀之复生壮者, 多杀而逞, 则子孙无遗类矣。”帝用其言而止。然犹以疑似杀李君羡①。夫天命之不可易, 惟修德或能已之, 而帝欲以杀人弭之, 难哉! 帝之老也, 将择大臣以辅少主。李绩起于布衣, 忠力劲果, 有节侠之气, 尝事李密, 友单雄信。密败, 不忍以其地求利。密死, 不废旧君之礼。雄信将戮, 以股肉啖之, 使与俱死。帝以是为可用, 疾革, 谓高宗:“尔于绩无恩, 今以事出之, 我死, 即授以仆射。”高宗从之。及废皇后, 立武昭仪, 召绩与长孙无忌、褚遂良计之, 绩称疾不至。帝曰:“皇后无子, 罪莫大于绝嗣, 将废之。”遂良等不可。他日绩见, 帝曰:“将立昭仪, 而顾命大臣皆以为不可, 今止矣。”曰:“此陛下家事, 不须问外人。”由此废立之议遂定。绩, 匹夫之侠也, 以死徇人不以为难, 至于礼义之重, 社稷所由安危, 绩不知也。而帝以为可以属幼孤, 寄天下, 过矣!且使绩信贤, 托国于父, 竭忠力以报其子, 可矣。何至父逐之, 子复之, 而后可哉!挟数以待臣下, 于义既已薄矣。凡此皆不知道之过也。苟不知道, 则凡所施于世, 必有逆天理, 失人心, 而不自知者。故楚昭王惟知大道, 虽失国而必复。太宗惟不知道, 虽天下既安且治, 而几至于绝灭。 �。ㄑ∽浴惰锍呛蠹硎罚� 译文: 像唐太宗这样有才能的人, 从西汉以来, 只有这一人罢了。他任用有才能的人, 手下的将相没有不是这样的人的, 恭谨俭约节省费用, 治理天下几乎到了置刑法而不用的地步。自从夏、商、周三个朝代以来, 没有见过能够和他相匹敌的。然而传位给儿子再到孙子, 就遭受武氏之乱, 子孙被杀, 局势危急, 像差点儿就要断掉的线一样, 后世人从本原上推究落得这样结局的原因却找不到。以我看来, 可惜的是他不明白治世原则�。� 贞观年间, 天下平定以后, 征伐四周边缘地区的少数民族, 灭掉突厥, 消灭高昌, 打败吐谷浑, 兵出四方, 攻无不克, 追求胜利而不知停止。最后御驾亲征高丽, 大臣极力劝阻却不听从, 结果只是攻占几座城池, 他超过隋朝的是, 幸而获得一次胜利罢了。而太宗对做这些事感到很满足, 推究他的本意, 就是想要在当世炫耀, 提高自己在后世的影响罢了。长子承干被立为太子已经十多年了, 却又宠爱魏王李泰, 使兄弟互相倾轧。承干被废太子以后, 晋王李治, 也是太宗的嫡子, 太宗想要立李泰为太子, 而让李泰将来传位给晋王, 犹豫而不能决断, 以至于举起佩刀要刺自己, 大臣阻止他才停下来。父子之间, 因为宠爱的缘故而随意赐予和剥夺到了这种地步。 唐太宗曾经得到一个奥秘的谶语, 说大唐以后一定会中道衰微, 将有女主武王取代其天下。太宗拿这个谶语来问李淳风, 想要找到这个女人杀了她。李淳风说:“这预兆既然已经形成, 这人就在宫中啊。这是上天的定数, 不可除掉。只会使似是而非的杀戮, 祸及无辜, 况且从今以后四十年, 那人已年老, 年老了就会仁慈。即使承受帝位改变姓氏, 一定不能断绝李氏香火, 如果杀了她, 上天一定会重新生出一个更年轻的, 恣意多杀, 那么你的子孙恐怕就没有幸存者啊。”太宗采纳了他的意见就不再追究。然而还是因为疑心杀了李君羡。天命不能改变, 只有修养德行或许才能使它消除, 而太宗想要靠杀人消除它, 难以办到�。� 太宗年纪老了, 将要挑选大臣来辅佐少主。李绩出身于平民, 尽忠效力, 刚毅果敢, 有重节操的侠士之气, 曾侍奉李密, 和单雄信交好。李密战败, 李绩不忍心凭借他的地盘谋求私利。李密死后, 李绩没有舍弃对旧君的礼节。单雄信将要被杀时, 李绩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给单雄信吃, 让自己的肉与单雄信一起死。太宗因此认为李绩可以重用。太宗病情危急时, 对高宗说:“你对李绩没有恩惠, 我现在借故贬他出京, 我死后, 你就任命他担任仆射。”高宗听从了太宗的安排。等到高宗要废皇后, 立武昭仪时, 召李绩与长孙无忌、褚遂良商议这件事, 李绩称有病没有到。高宗说:“皇后没有生儿子, 罪过没有比断绝后代更大的了, 将要废掉她。”褚遂良等人没有答应。过了几天, 李绩晋见, 高宗说:“我将要立武昭仪为皇后, 而顾命大臣都认为不可以, 现在中止了。”李绩说:“这是陛下的家事, 不须问外人。”因此废立的事就确定了。李绩, 是一个有勇无谋的人, 以死来依从他人不认为困难, 至于礼义之重, 社稷安危的根源, 李绩却不明白。而太宗认为可以把幼孤托付给他, 把天下托付给他, 这就错了!况且假使李绩确实有才能, 太宗把国家托付给他, 尽心尽力来回报他的儿子, 就可以了。何至于父驱逐他, 子又起用他, 而后才可以呢!怀着权术来对待臣下, 在义的方面就已经不厚道了。所有这些都是他不明白治世原则的过错啊。如果不明白治世原则, 那么凡是在世上施行的政策, 一定有违背天理, 丧失人心, 却不知道是自己错误的。所以楚昭王正是因为明白治世原则, 虽然丧失了国家而一定能恢复。唐太宗正是因为不明白治世原则, 虽然天下已经治理得非常安定, 却几乎到了绝灭的结局。
相关练习:苏辙《唐太宗论》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