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李铉传》原文及翻译
| | 北史 原文: 李铉, 字宝鼎, 勃海南皮人也。九岁入学, 书《急就篇》, 月余便通。家素贫, 常春夏务农, 冬乃入学。年十六, 从浮阳李周仁受《毛诗》《尚书》, 章武刘子猛受《礼记》, 常山房虯受《周官》《仪礼》, 渔阳鲜于灵馥受《左氏春秋》。乡里无可师者, 铉遂诣大儒徐遵明受业。居徐门下五年, 常称高第。年二十三, 便自潜居讨论是非。撰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合三十余卷。用心精苦, 曾三秋冬不畜枕, 每睡, 假寐而已。年二十七, 归养二亲, 因教授乡里。生徒恒数百人, 燕赵间能言经者, 多出其门。以乡里寡文籍, 来游京师, 读所未见书。举秀才, 除太学博士。及李同轨卒, 齐神武令文襄在京妙简硕学, 以教诸子。文襄以铉应旨, 徵诣晋阳。时中山石曜、北平阳绚、北海王晞、清河崔瞻、广平宋钦道及工书人韩毅同在东馆, 师友诸王。铉以去圣久远, 文字多有乖谬, 于讲授之暇, 遂览《说文》《仓》《雅》, 删正六艺经注中谬字, 名曰《字辨》。天保初, 诏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参议礼律, 仍兼国子博士。时诏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草定新历, 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令铉与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参考得失。寻正国子博士废帝之在东宫文宣诏铉以经入授甚见优礼卒特赠廷尉少卿及还葬王人将送儒者荣之。杨元懿、宗惠振官俱至国子博士。 (选自《北史·李铉传》, 有删改) 译文: 李铉, 字宝鼎, 是勃海南皮人。九岁入学, 抄写《急就篇》, 一个月就通晓。家中一向贫困, 常常春夏时节务农, 到冬天才入学。十六岁时, 跟从浮阳李周仁学习《毛诗》尚书》, 跟从章武刘子猛学习《礼记》, 跟从常山房虯学习《周官》《兴仪礼》, 跟从渔阳鲜于灵馥学习《左氏春秋》。乡里没有可以从师学习的人, 李铉于是到大儒徐遵明处去接受学习。在徐遵明门下五年, 常常是成绩最优秀的。二十三岁, 就自己隐居起来研讨学术是非。编定《孝经》《论语》《毛诗》《三礼义疏》以及《三传异同》《周易义例》共三十余卷。用心精勤刻苦, 曾三个秋冬不备枕头, 每次睡觉, 和衣打盹而已。二十七岁, 回家奉养双亲, 因而在乡里教授弟子。学生常有数百人, 燕赵地方能谈论经籍的, 大多出自他的门下。因为乡里少有典籍, 所以来到京城游学, 读没有见过的书。推举为秀才, 任太学博士。到李同轨去世, 齐神武帝命令文襄在京城精选饱学之士, 来教育各位皇子。文襄选中李铉应旨, 征召到晋阳。当时中山人石曜、北平人阳绚、北海人王晞、清河人崔瞻、广平人宋钦道以及善于书写的韩毅都在东馆, 是各王的师友。李铉认为距离文学先圣所处的时代已经很久远, 文字多有错误, 在讲授空暇时, 就阅读《说文》《仓》《雅》, 删改六艺经注中的错字, 名为《字辨》。天保初年, 下诏李铉与殿中尚书邢邵、中书令魏收等人参议礼律, 仍兼任国子博士。当时诏令北平太守宋景业、西河太守綦母怀文等人起草拟定新历, 录尚书、平原王高隆之命令李铉和通直常侍房延祐、国子博士刁柔讨论新历的得失。不久正式担任国子博士。废帝在东宫为太子时, 文宣帝诏令李铉教他经书, 得到优待礼遇。去世时, 特赠官为廷尉少卿。到回乡下葬, 国君送别, 儒士以这个为荣。杨元懿、宗惠振都任官到国子博士。
相关练习:《北史·李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