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客《游白岳山日记》原文及翻译
|
| 徐霞客 原文: 丙辰岁(1618年), 余同浔阳叔翁, 于正月二十六日, 至微之休宁。出西门。其溪自祁门县来, 经白岳, 循县而南, 至梅口, 会郡溪入浙。循溪而上, 二十里, 至南渡。过桥, 依山麓十里, 至岩下已暮。登山五里, 借庙中灯, 冒雪蹑冰, 二里, 过天门, 里许, 入榔梅庵。路经天门、珠帘之胜, 俱不暇辨, 但闻树间冰响铮�!H脞趾�, 大霰作, 浔阳与奴子俱后。余独卧山房, 夜听水声屋溜, 竟不能寐。 二十七日, 起视满山冰花玉树, 迷漫一色。坐楼中, 适浔阳并奴至, 乃登太素宫。宫北向, 玄帝像乃百鸟衔泥所成, 色黧黑。像成于宋, 殿新于嘉靖三十七年, 庭中碑文, 世庙御制也。左右为王灵官、赵元帅殿, 俱雄丽。背倚玉屏即齐云岩, 前临香炉峰。峰突起数十丈, 如覆钟, 未游台、宕者或奇之。出庙左, 至舍身崖, 转而上为紫玉屏, 再西为紫霄崖, 俱危耸杰起。再西为三姑峰、五老峰, 文昌阁据其前。五老比肩, 不甚峭削, 颇似笔架。 返榔梅, 循夜来路, 下天梯。则石崖三面为围, 上覆下嵌, 绝似行廊。循崖而行, 泉飞落其外, 为珠帘水。嵌之深处, 为罗汉洞, 外开内伏, 深且十五里, 东南通南渡。崖尽处为天门。崖石中空, 人出入其间, 高爽飞突, 正如阊阖。门外乔楠中峙, 蟠青丛翠。门内石崖一带, 珠帘飞洒, 奇为第一。返宿庵中, 访五井、桥崖之胜, 羽士即道士汪伯化, 约明晨同行。 二十八日, 梦中闻人言大雪, 促奴起视, 弥山漫谷矣。余强卧。已刻, 同伯化蹑屐二里, 复抵文昌阁。览地天一色, 虽阻游五井, 更益奇观。 二十九日, 奴子报: “云开, 日色浮林端矣。”急披衣起, 青天一色, 半月来所未睹, 然寒威殊甚。方促伯化共饭。饭已, 大雪复至, 飞积盈尺。偶步楼前, 则香炉峰正峙其前。楼后出一羽士曰程振华者, 为余谈九井、桥岩、傅岩诸胜。 三十日, 雪甚, 兼雾浓, 咫尺不辨。伯化携酒至舍身崖, 饮睇边饮边看元阁。阁在崖侧, 冰柱垂垂, 大者竟丈。峰峦灭影, 近若香炉峰, 亦不能见。 二月初一日, 东方一缕云开, 已而大朗。浔阳以足裂留庵中。余急同伯化蹑西天门而下。十里, 过双溪街, 山势已开。五里, 山复渐合, 溪环石映, 倍有佳趣。三里, 由溪口循小路入, 越一山。二里, 至石桥岩。桥侧外岩, 高亘如白岳之紫霄。岩下俱因岩为殿。山石皆紫, 独有一青石龙蜿蜒于内, 头垂空尺余, 水下滴, 曰龙涎泉, 颇如雁宕龙鼻水。岩之右, 一山横跨而中空, 即石桥也。飞虹垂蝀, 下空恰如半月。坐其下, 隔山一岫特起, 拱对其上, 众峰环侍, 较胜齐云天门。即天台石梁, 止一石架两山间;此以一山高架, 而中空其半, 更灵幻矣!穿桥而入, 里许, 为内岩。上有飞泉飘洒, 中有僧斋, 颇胜。 还饭于外岩。觅导循崖左下。灌莽中两山夹涧, 路棘雪迷, 行甚艰。导者劝余趋傅岩, 不必向观音岩。余恐不能兼棋盘、龙井之胜, 不许。行二里, 得涧一泓, 深碧无底, 亦“龙井”也。又三里, 崖绝涧穷, 悬瀑忽自山坳挂下数丈, 亦此中奇境。转而上跻, 行山脊二里, 则棋盘石高峙山巅, 形如擎菌, 大且数围。登之, 积雪如玉。回望傅岩, 屼嵲云际。由彼抵棋盘亦近, 悔不从导者。石旁有文珠庵, 竹石清映。转东而南, 二里, 越岭二重, 山半得观音岩。禅院清整, 然无奇景, 尤悔觌面失傅岩也。仍越岭东下深坑, 石涧四合, 时有深潭, 大为渊, 小如臼, 皆云“龙井”, 不能别其孰为“五”, 孰为“九”。凡三里, 石岩中石脉隐隐, 导者指其一为青龙, 一为白龙, 余笑颔之。又乱崖间望见一石嵌空, 有水下注, 外有横石跨之, 颇似天台石梁。伯化以天且晚, 请速循涧觅大龙井。忽遇僧自黄山来, 云:“出此即大溪, 行将何观?”遂返。 里余, 从别径向漆树园。行巉石乱流间, 返照映深木, 一往幽丽。三里, 跻其巅, 余以为高埒齐云, 及望之, 则文昌阁犹巍然也。五老峰正对阁而起, 五老之东为独耸寨, 循其坳而出, 曰西天门, 五老之西为展旗峰, 由其下而渡, 曰芙蓉桥。余向出西天门, 今自芙蓉桥入也。余望三姑之旁, 犹殢tì滞留日色, 遂先登, 则落照正在五老间。归庵, 已晚餐矣。相与追述所历, 始知大龙井正在大溪口, 足趾已及, 而为僧所阻, 亦数也! 译文: 丙辰年, 我同得阳的叔翁, 于正月二十六日, 一起到徽州府休宁县。走出县城西门。那条溪水从祁门县流来, 经过白岳山, 顺着县城向南流, 到梅口后汇合郡溪水流入浙溪水。沿着溪流而上行, 走二十里路, 到达南渡。经过一座桥, 依顺山麓走十里路, 到达岩下睁已是傍晚。登山走五里路, 借用庙里的灯笼, 冒着漫天雪花, 踩着一路冰棱, 走二里路, 经过天门, 再走一里左右, 就进入榔梅庵中。路途中经过天门、珠帘两地胜景, 都没有闲暇去辨另俪赏, 仅止听到树林中冰棱坠落时铮铮的响声。走过榔梅庵后, 一场大冰雹从天而降, 而得阳叔翁与奴仆憧子都还在后面。我一个人独自躺在山房中的床上, 一整夜都听到屋檐的滴水声, 竟然不能入睡。二十七日早晨起床后, 但见满山都是冰花玉树, 天地迷漫着一色的银白。坐在楼中, 恰好涛阳叔翁并奴仆都到了, 于是一同登上太素宫。太素宫北向, 传说玄帝的塑像乃是百鸟衔来泥土所塑成, 脸色黛黑。塑像完成于宋代, 大殿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新建而成, 庭院中的碑文, 是明世宗皇帝亲自下令制作的。左右两边是祀祭王灵官、赵公元帅的殿堂, 都很雄伟壮丽。太素宫背倚玉屏似的齐云岩, 前临香炉峰。香炉峰耸起有数十丈高, 像只倒覆的钟, 没有游览过天台山、雁宕山的人有的对它感到很神奇。从庙的左面出来, 到了舍身崖, 楚转而上, 就是紫玉屏, 再西边是紫霄崖, 都高耸而特别突起。再往西是三姑峰、五老峰, 文昌阁则据立其前。五老峰像五位老人并肩而立, 不怎么陡峭, 倒很像一个笔架。返回榔梅庵, 顺着夜里走的来路, 走下天梯。但见三面被石崖所包围, 上有石崖覆盖, 下面则镶嵌于石崖中间, 非常像走廊。沿着石崖前行, 泉水飞落于石崖外面, 就是珠帘水胜景。嵌在石崖深处的, 是罗汉洞, 洞外开阔而洞内低矮, 纵深却有十五里, 东南方向可通南渡。石崖穷尽处就是天门。崖石中间是空洞, 人在洞中出入, 感到高阔气爽而飞檐突兀, 正像传说中的天门。天门外, 高大的楠树当中峙立, 青松蟠曲, 绿树丛丛。天门内的石崖一带, 珠帘水飞洒而下, 为第一奇景。返回榔梅庵歇宿, 寻问五井、桥崖的胜景情况, 道士汪伯化邀约我明天早晨与他同行。 二十八日睡梦中听见有人说下大雪, 催促奴仆起床查看, 白雪已满山遍谷了。我勉强卧床。上午巳刻时分, 同汪伯化穿好鞋上路, 走二里路, 又抵达文昌阁。看天地间茫茫一片白色, 虽然五井胜景的游览被阻, 但这更加增添了奇景之观。 二十九日奴仆报告说:“云已散开, 太阳光已浮现在树林梢端了。”我急忙披好衣服起床, 只见蓝天一色, 是半个月以来所没有见到过的好天气, 然而寒威还非常的厉害。于是催促汪伯化一同用饭。吃完饭, 大雪又重新下起来, 飞雪积起来超过一尺厚。偶尔走到楼前, 只见香炉峰正正的峙立于前方。楼后走出一位叫程振华的道士, 为我讲述九井、桥岩、傅岩各处胜景的情况。 三十日雪下得更大, 兼有浓雾弥漫, 使人咫尺之间不能辨别方向。汪伯化带着酒至舍身崖, 在娣元阁里共饮赏雪。娣元阁在山崖侧面, 冰柱一根根从崖上下垂, 长的竟然有一丈。峰峦的影像都已消失于雪雾之中, 像香炉峰矫距离很近的, 人也不能看见它的影像。 二月初一日东方一缕云彩散开, 接着天空大大晴朗起来。得阳叔翁因为脚被冻裂, 无法行走而留歇于榔梅庵中。我急着同汪伯化顺着西天门而下行。走了十里路, 经过双溪街, 山势已显得开阔。又走五里路, 山势重又渐渐的合拢, 溪水环绕, 山石倒映溪水中, 使愉快的游兴倍增。走完三里路, 由山溪口顺着小路进去, 翻越过一座山, 经过二里路, 到达石桥岩。石桥岩侧面的外岩, 高峻绵延有如白岳山的紫霄岩。外岩下, 都是利用岩石作为殿堂。山岩的颜色都是紫的, 唯独只有一条蜿蜒的青色石龙在里面, 龙头垂突有一尺多高, 水从龙口往下滴淌, 叫作龙涎泉, 很像雁宕山的龙鼻水。外岩的右面, 一座山横跨而过, 山的中间是空的, 这就是石桥了。石桥似彩虹飞架, 下面空的地方恰好像半月。坐在石桥下面, 隔山还有一山突耸起来, 拱对石桥之上, 四周有很多山峰环围, 景致比齐云山天门更美。就是天台山的石梁, 也只是一巨石架在两山之间;而这里以一座山高架两边, 中间一半是空的, 更是灵巧奇幻了!穿过石桥, 走了一里多路, 就是内岩。内岩上有飞泉飘洒, 中间还有僧人供给斋饭, 真是在佳境之中。 返回外岩吃饭。寻觅到一位向导, 得以顺着山崖的左边下山。灌木草莽中的两座山之间夹有一条溪涧, 道路难走, 加上漫天大雪迷漫, 行走非常艰难。向导劝我去傅岩, 不必去观音岩。我担心不能兼顾游览棋盘、龙井的胜景, 没有应允。走了二里路, 看到溪涧中有一潭深水, 碧绿得像是深而无底, 也像是“龙井”了。又走三里路, 山崖和山涧都已穷尽了, 高悬的瀑布忽然从山坳间飞挂下来数丈, 也是此中奇异的胜境。差转而往上攀登, 在山脊口行走二里路, 就见棋盘石高高的峙立于山顶, 形状像往上托起的一朵菌, 大有好几围。登上棋盘石, 上面覆盖的积雪就像洁白的玉。回头看傅岩, 高耸于云际。由傅岩到棋盘石距离也很近, 后悔没有听从向导的话。棋盘石旁有座文殊庵, 庵中的翠竹碧绿、山石清秀, 相互辉映。转向东再朝南走二里路, 翻越两座山岭, 在山腰处见到观音岩。观音岩禅院清净整洁, 然而并没有什么奇异的景观。特别后悔的是已看到傅岩却失去了游览傅岩的良机。仍旧翻越山岭朝东方走下深坑, 石涧四周有山崖围合, 不时有深水潭, 大的是渊, 小的有如柞臼, 都说是“龙井”, 不能分别出哪处是“五龙井”, 哪一处是“九龙井”。往前总共又走了三里路, 石岩中石脉隐隐约约, 向导指其中之一处说是“青龙”, 指另一处说是“白龙”, 我微笑着点头。又在乱崖中间看见一块石头嵌在崖壁, 悬垂空中, 有水往下流注, 外面有横石跨越, 很像天台山的石梁。道士汪伯化因为天色近晚, 请求我迅速顺着山涧寻觅大龙井。忽然遇到从黄山归来的一位和尚, 说:“走出这里就是大溪, 还要去观赏什么景致?”于是返回。 走过一里多路, 从其他小路向漆树园前进。在嘎石乱流间奔走, 夕阳反照着深邃的树林, 非常幽静而瑰丽。走完三里路, 攀登上漆树园的山顶, 我原以为其山高峻可与齐云山相等, 等到仔细一看, 则文昌阁还算是很巍峨的。五老峰正对着文昌阁耸起, 它的东面是独耸寨, 顺着独耸寨的山坳出来, 称为西天门;五老峰的西面是展旗峰, 由展旗峰下渡过溪水, 叫芙蓉桥。我过去从西天门出来, 现在从芙蓉桥进入。我看见三姑岩的旁边, 还滞留着夕阳的光辉, 于是先登而上, 见那西下的夕阳正在五老峰之间冉冉下坠。回归榔梅庵时, 已经是吃晚餐的时候了。相互追述这一天的经历, 才知道大龙井正在大溪口, 足趾都已经触及到了, 却为和尚所阻止而不能游览, 这也是天数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