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原文及翻译
|
|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辛未, 李愬命马步都虞候史是等留镇文城, 命李祜、李忠义帅突将三千为前驱, 自与监军将三千人为中军, 命李进诚将三千人殿其后。军出, 不知所之。恕曰:“但东行。”行六十里, 夜, 至张柴村, 尽杀其戍卒及烽子, 据其栅。命士卒少休, 食干糒, 整羁靮, 留义成军五百人镇之, 以断朗山救兵。命丁士良将五百人断洄曲及诸道桥梁, 复夜引兵出门。诸将请所之, 愬曰:“入蔡州取吴元济。”诸将皆失色。时大风雪, 旌旗裂, 人马冻, 死者相望。天阴黑, 自张柴村以东道路皆官军所未尝行, 人人自以为必死;然畏想, 莫敢违。夜半, 雪愈甚, 行七十里, 至州城。近城有鹅鸭池, 愬令惊之以混军声。自吴少诚拒命, 官军不至蔡州城下三十余年, 故蔡人不为备。壬申四鼓, 愬至城下, 无一人知者。李祐、李忠义锂其城为坎以先登, 壮士从之。守门卒方熟寐尽杀之而留击柝者使击柝如故遂开门纳众及里城亦然城中皆不之觉鸡鸣雪止愬入居元济外 宅或告元济曰:“官军至矣。”元济尚寝, 笑曰:“俘囚为盗耳, 晓当尽戮之。”又有告者曰:“城陷矣。”元济曰:“此必洄曲子弟就吾求寒衣也。”起, 听于廷, 闻愬军号令曰:“常侍传语。”应者近万人。元济始惧, 曰:“何等常侍, 能至于此!”乃帅左右登牙城拒战。时董重质拥精兵万余人据洄曲, 愬曰:“元济所望者, 重质之救耳。”乃访重质家, 厚抚之, 遣其子传道持书谕重质。重质遂单骑诣愬降。愬遣李进诚攻牙城, 烧其南门。民争负薪刍助之, 城上矢如猬毛。铺时, 门坏, 元济于城上请罪, 进诚梯而下之。甲戌, 愬以槛车送元济诣京师。是日, 申、光二州及诸镇兵二万余人相继来降。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 【注】李愬:字元直, 中唐名将李晟之子。富谋略, 普骑射。元和十一年(816), 任唐随邓节度使, 率兵讨伐淮西吴元济叛乱。他抚养士卒, 优待降将, 于次年冬雪夜攻克蔡州, 生擒吴元济。 译文: 辛未日, 李愬命令马步都虞候史旻等人留守文城, 命令李祐、李忠义率领三千名冲锋陷阵的勇士担任前锋, 自己与监军率领三千人作为中军, 命令李进诚率领三千人在他的后面压阵。军队出发后, 不知道目的地。李愬说:“只管向东前进。”军队走了六十里, 夜晚, 抵达张柴村, 将守卫的士兵和负责守卫烽火台的士兵全部杀掉, 占领了他们的营寨。(李愬)下令士兵稍事休息, 吃些干粮, 整理马络头和缰绳, 留下五百名义成军将士镇守此地, 以切断从朗山来的敌人救兵。(李愬)命令丁士良率领五百人砍断洄曲及其余各道桥梁, 又连夜领兵出门。众将询问军队要去哪里, 李愬说:“进蔡州城捉拿吴元济。”众将都大惊失色。当时正刮大风, 下大雪, 旌旗被风撕裂, 路上随处可以见到冻死的人和马。天色阴沉漆黑, 从张柴村往东的道路都是朝廷军队未曾走过的, 人人都自以为必死无疑;然而畏惧李愬, 没有谁敢违抗命令。半夜, 雪下得更大, 军队已经行走了七十里, 抵达蔡州城下。靠近城边有个养着鹅鸭的水池, 李愬下令惊扰鹅鸭, 来掩盖军队行动的声音。自从吴少诚抗朝廷的命令以来, 官军已有三十余年没到过蔡州城下了, 因此蔡州人没有严密防守。壬申四更时分, 李愬到达城下, (城内)无一人知晓。李祐、李忠义把城墙掘出梯坎, 率先登城, 勇士们跟随上城。守门士兵正在熟唾, 都被杀死, 只留下敲梆巡夜的人, 让他们像先前一样继续敲梆, 于是大开城门放军队进城。到了里城, 也像(外城)一样, 城中无人知晓。鸡叫时, 雪巳停, 李愬进据吴元济外宅。有人禀告吴元济说:“官军到了。”吴元济还在躺着休息, 笑着说:“被俘的囚犯偷盗罢了, 天亮后将他们全都杀掉。”又有人禀告说:“城池已经被攻陷了!”吴元济说:“这一定是洄曲的士兵找我索要御寒的衣服。”起床后, 吴元济在庭院中探听, 听到李愬的军队传达号令的声音:“常侍传话。”响应的有近万人。吴元济这才开始害怕, 说:“这是什么常侍, 能到这里来!”于是率领侍卫登上牙城(唐代卫护节度使住宅的内城)抵抗。当时董重质带领一万多精锐士兵守卫洄曲, 李愬说:“吴元济所盼望的, 无非董重质的救援而已。”于是拜访董重质的家, 优厚地安抚其家人, 派遣他的儿子董传道带着书信去告诉董重质。董重质于是单人匹马来向李愬投降。李愬派遣李进诚攻打牙城, 烧毁了牙城的南门。百姓争着背柴草帮助官军, 城上的箭像刺猬毛一样密集。傍晚时分, 门已毁坏, 吴元济在城上请求治罪, 李进诚搭梯子让他下来。甲戌日, 李愬用囚车将吴元济押送到京城。当天, 申州、光州和各镇(援助淮西的)士兵二万余人相继前来投降。
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宪宗平淮蔡》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