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苏轼列传》原文及翻译(一)a
        宋史
           【原】熙宁二年, 还朝。王安石执政, 素恶其议论异己, 以判官告院。四年, 安石欲变科举、兴学校, 诏两制、三馆议。轼上议曰:

        得人之道, 在于知人;知人之法, 在于责实。使君相有知人之明, 朝廷有责实之政, 则胥史皂隶未尝无人, 而况于学校贡举乎?虽因今之法, 臣以为有余。使君相不知人, 朝廷不责实, 则公卿侍从�;嘉奕�, 而况学校贡举乎?虽复古之制, 臣以为不足。夫时有可否, 物有废兴, 方其所安, 虽暴君不能废, 及其既厌, 虽圣人不能复。故风俗之变, 法制随之, 譬如江河之徙移, 强而复之, 则难为力。

        庆历固尝立学矣, 至于今日, 惟有空名仅存。今将变今之礼, 易今之俗, 又当发民力以治宫室, 敛民财以食游士。百里之内, 置官立师, 狱讼听于是, 军旅谋于是, 又简不率教者屏之远方, 则无乃徒为纷乱, 以患苦天下邪?若乃无大更革, 而望有益于时, 则与庆历之际何异?故臣谓今之学校, 特可因仍旧制, 使先王之旧物, 不废于吾世足矣。至于贡举之法, 行之百年, 治乱盛衰, 初不由此。陛下视祖宗之世, 贡举之法, 与今为孰精?言语文章, 与今为孰优?所得人才, 与今为孰多?天下之事, 与今为孰办?较此四者之长短, 其议决矣。
           今所欲变改不过数端:或曰乡举德行而略文词, 或曰专取策论而罢诗赋, 或欲兼采誉望而罢封弥, 或欲经生不帖墨而考大义, 此皆知其一, 不知其二者也。愿陛下留意于远者、大者, 区区之法何预焉。臣又切有私忧过计者。夫性命之说, 自子贡不得闻, 而今之学者, 耻不言性命, 读其文, 浩然无当而不可穷;观其貌, 超然无着而不可挹, 此岂真能然哉!盖中人之性, 安于放而乐于诞耳。陛下亦安用之?
            【译】熙宁二年, 苏轼回到朝廷。王安石执政, 向来厌恶苏轼的议论和自己不同, 任命他做判官告院。熙宁四年, 王安石想要改革科举、兴办学校, 皇帝下诏叫翰林学士和知制诰, 史馆、昭文馆和集贤院的官员商议。苏轼上折发表议论说:
            求得人才的道路, 在于了解人;了解人的方法, 在于注重实际。假使君主和宰相有了解人的英明, 朝廷有注重实际的政策, 那么就是小吏衙役中也未尝没有人才, 何况学�:涂凭倌�?即使沿用现在的办法, 我以为人才还有余。如果君主和宰相没有知人之明, 朝廷不求实, 即使在公卿和侍从之臣中也会常常忧虑没有人才, 又何况学�:涂凭倌�?即使恢复古代的制度, 我以为还是不够。至于时代有可行与不可行, 政事有随时废兴的不同, 正是合适的时候, 即使是暴君也无法废除, 等到不再适用时, 即使时圣人也无法恢复。所以风俗的变化, 法律制度就跟着改变, 好像江河的改道, 强求复旧, 就难以奏效了。

            庆历年间开始设立学校, 到了今天, 仅存空名。现在要改变当今的礼制, 更改当今的风俗, 又要发动百姓来修建官府, 收取百姓的财物来养活游学的士人。在方圆百里之内, 设官员立教师, 刑狱之事在这里审判, 军事问题在这里讨论, 又要选汰不服从教化的人驱逐到远方去, 那岂不是徒然制造纷乱, 使天下人愁苦吗?至于不作大的更改, 而希望对现在有所裨益, 那和庆历时代有何不同?所以我认为今天的学校, 但可因循旧制, 沿用先王的旧制度, 不在我们这代废去就够了。至于科举的办法, 实行了一百年, 国家的治乱和盛衰, 根本不由此决定。陛下看祖宗的时候, 科举的办法, 和今天的比起来哪一个更精?言语和文章, 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好?所得到的人才, 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多?天下的事, 和今天比哪一个更处理得好?把这四点的优劣一比较, 那争论就可以解决了。
            现在想要改变的不过是这几点:有的说乡试选拔人才注重德行而忽略文词, 有的说专取策论而免试诗赋, 有的想兼取名望而免去密封试卷, 有的想使应试者免考帖去部分经文默写字句而考大义, 这些都是知其一, 不知其二的人。请陛下留意在长远的、重大的事情上, 这些区区的方法又何相干。我又实在有过于忧虑的方面。那些关于人性天命的说法, 从子贡开始就没再听说, 而现在治学的人, 以不说人性天命为耻, 读他们的文章, 大而无当不可追根问底;看这些人的相貌, 更是高超却没有显著的特征加以斟酌, 这难道真能如此吗?大抵中等人的性情, 安于放纵而喜为怪诞而已。陛下又要怎样使用他们呢?


        相关文言文
        《宋史·庞安时》 宋史《苏轼列传》(一)
        宋史《苏轼列传》(二)宋史《苏轼列传》(三)
        宋史《苏轼列传》(四)宋史《苏轼列传》(五)
        宋史《苏轼列传》(六)宋史《苏轼列传》(七)
        宋史《苏轼列传》(八) 宋史《苏轼列传》(九)
        宋史《苏轼列传》(十)宋史《苏轼列传》(十一)
        宋史《苏轼列传》(十二)宋史《苏轼列传》(十三)
        宋史《苏轼列传》(二)a《宋史·苏洵传》
        《宋史·苏洵传》(二)《宋史·苏洵传》(三)
        《宋史·苏洵传》(四)宋史《侯可》
        宋史《辛弃疾传》宋史·列传第二十二《张昭》
        《刘安世为谏官》《宋史·姜才传》
        《庄子》故事两则(惠子相梁,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翻译诗经《采薇》全文翻译
        袁宏道《虎丘记》《登快阁》简析
        《小石潭记》《狼》
        《过秦论(中)》和《过秦论(下)》译注《秋声赋》
        《新序》二则(延陵季子将西聘晋,宋人有得玉者)翻译《郑伯克段于鄢》
        《世说新语》三则(荀巨伯,庾公乘的卢马,陈太丘与友期)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列子》二则之杨布打狗翻译误用频率较高的成语
        常见的成语解释常用成语易错字正确解释
        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齐桓晋文之事》参考翻译
        《琵琶行》诗体翻译《干将莫邪》
        《师说》参考翻译《庄暴见孟子》参考翻译
        《郑人买履》及注释《郢书燕说》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