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原文及翻译
|
| 黄宗羲 原文: 顾宪成字叔时, 别号泾阳, 常之无锡人。父学, 四子, 先生次三, 其季允成也。从张原洛读书, 讲《孟子》至“养心莫善于寡欲”, 先生曰:“寡欲莫善于养心。”原洛曰:“举子业不足以竟子之学, 盍问道于方山薛先生乎?”举乡试第一, 庚辰登进士第。时江陵①当国, 先生与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吴县, 言时政得失, 无所隐避。江陵谓吴县曰:“闻有三元②会, 皆贵门生, 公知之乎?”江陵�。俟傥储�, 同官署先生名, 先生闻之, 驰往削去。先生上疏, 分别君子小人, 刺及执政, 谪桂阳州判官。柳子厚、苏子瞻曾谪桂阳, 先生以前贤过化之地, 扁所居曰愧轩。娄江欲用罗万化为吏部冢宰, 先生不可;会推阁员, 娄江复欲用罗万化, 先生又不可, 遂削先生籍。戊戌, 始会吴中同志于二泉。东林书院成, 大会四方之士, 一依《白鹿洞规》。其他闻风而起者, 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 皆请先生莅焉。先生论学, 与世为体, 尝言官辇毂, 念头不在君父上;官封疆, 念头不在百姓上;至于水间林下, 三三两两, 相与讲求性命, 切磨德义, 念头不在世道上, 即有他美, 君子不齿也。故会中亦多裁量人物, 訾议国政, 亦冀执政者而药之也。天下君子以清议归于东林, 先生卒, 而东林独为天下大忌讳矣。小人作《东林点将录》, 凡海内君子, 不论有无干涉, 一切指为东林党人。先生于阳明无善无恶一语, 辨难不遗余力, 以为坏天下教法。钱启新曰:“无善无恶之说, 近时为顾叔时、顾季时明白排决不已, 不至蔓延为害。”当时之议阳明者, 以此为大节目, 岂知与阳明绝无干涉, 其所谓无善无恶者, 无善念恶念耳, 非谓性无善无恶也, 今错会阳明之立论, 呜呼! (节选自《明儒学案•东林学案一》, 有删节) 【注】江陵:指张居正。后文吴县指申时行, 娄江指王锡爵。这是以籍贯称呼入阁大臣。②三元:顾宪成、魏允中、刘廷兰三人都是解元。③斋醮(jiào):僧、道做法事祈�!� 译文: 顾宪成字叔时, 别号泾阳, 常州府无锡县人。父亲叫顾学, 有四个儿子, 先生排行在第三, 他最小的弟弟叫顾季成。他跟从张原洛读书, 研习《孟子》到“修养心性莫过于清心寡欲”, 先生说:“清心寡欲莫过于修养心性。”张原洛说:“科举考试不足以成就你的学问, 为什么不去向薛方山先生请教道理呢?”先生参加乡试获得举人第一名, 庚辰科会试又中了进士。当时张居正执掌国家大权, 先生和魏允中、刘廷兰上书内阁大臣申时行, 谈论时政的得失, 毫不隐晦躲避。张居正对申时行说:“听说有三个解元的小集团, 您知道吗?”张居正患�。俟俣嘉枇⒌莱【傩衅砀O值姆ㄊ�, 同僚替先生也在祈福的名单上签了字, 先生听说这件事, 骑上马奔去删掉了自己的名字。先生上奏章, 区别哪些是君子哪些是小人, 抨击之处涉及到了执政大臣, 被贬为桂阳府判官。柳宗元、苏轼都曾被贬谪到桂阳, 先生认为这里是先贤曾经任职教化过的地方, 就在自己的居所上题写匾额叫做“愧轩”。王锡爵想要任用罗万化担任吏部的首长, 先生不予认同;适逢推选内阁成员, 王锡爵又想任用罗万化, 先生再次不予认可, 于是就削夺了先生的任官资质。戊戌年间, 第一次在二泉聚会吴中地区志同道合的人。东林书院建成, 大举聚会四方读书人, 全部依照朱熹制订的《白鹿洞书院规章》行事。其他地方听到消息起来响应的, 有经正堂、志矩堂、明道书院、文学书院, 都盼望先生能够莅临担任他们的首领。先生讨论学问, 以现实世道为根本, 曾经说那些做到了在京高官的, 心思却不在君王朝廷身上;做到了地方高官的, 心思却不在百姓身上;至于那些身处山野间, 三个一群两个一伙, 一起热衷研讨“性命”之学, 切磋琢磨所谓道德节义, 可是他们的心思始终不在于改变现实世道上, 那么即便他有其他的优点, 也是君子所鄙视的。所以集会时也常常评价人物, 批评国家政事, 也是希望主管政事的人能够把这些当作良药。天下的君子都把品评政治人物的标准归结于东林人士, 等到先生去世, 东林已经独独成为当代最大的忌讳。小人写《东林点将录》, 凡是海内的正人君子, 不论和东林人士有没有关系, 全被指认为东林党人。先生对于王阳明“无善无恶”这句话, 辩驳诘难不遗余力, 认为这句话败坏了天下的教化法则。钱启新说过:“(王阳明)无善无恶的说法, 近来被顾叔时、顾季时清清楚楚地不断批判否定, 所以不至于蔓延成为祸害。”当时非议王阳明的人, 也认为这是学术上的一大关键之处, 可他们哪里明白这些其实和王阳明一点儿也没有关系, 他所说的无善无恶, 是指没有善念恶念罢了, 不是说人的本性没有善恶之分, 现在大家都错误理解了王阳明的论断, 可叹�。�
相关练习:《端文顾泾阳先生宪成》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