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伯夷列传》原文和翻译

        原文:

          夫学者载籍极博, 犹考信于六艺。《诗》、《书》虽缺, 然虞、夏之文可知也。尧将逊位, 让于虞舜, 舜、禹之间, 岳牧咸荐, 乃试之于位, 典职数十年, 功用既兴, 然后授政。示天下重器, 王者大统, 传天下若斯之难也。而说者曰尧让天下于许由, 许由不受, 耻之逃隐。及夏之时, 有卞随、务光者。此何以称焉?太史公曰:余登箕山, 其上盖有许由冢云。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 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余以所闻由、光义至高, 其文辞不少概见, 何哉?

          孔子曰:“伯夷、叔齐, 不念旧恶, 怨是用�!!鼻笕实萌�, 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 睹轶诗可异焉。其传曰:

          伯夷、叔齐, 孤竹君之二子也。父欲立叔齐, 及父卒, 叔齐让伯夷。伯夷曰:“父命也。”遂逃去。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国人立其中子。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 盍往归焉。及至, 西伯卒, 武王载木主, 号 为文王, 东伐纣。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 爰及干戈, 可谓孝乎?以臣弑君, 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太公曰:“此义人也。”扶而去之。武王已平殷乱, 天下宗周, 而伯夷、叔齐耻之, 义不食周粟, 隐于首阳山, 采薇而食之。及饿且死, 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 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 不知其非矣。神农、虞、夏忽焉没兮, 我安适归矣?于嗟徂兮, 命之衰矣!”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 怨邪非邪? 

          或曰:“天道无亲, 常与善人。”若伯夷、叔齐, 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絜行如此而饿死!且七十子之徒, 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然回也屡空, 糟糠不厌, 而卒蚤夭。天之报施善人, 其何如哉?盗蹠日杀不辜, 肝人之肉, 暴戾恣�。鄣呈撕嵝刑煜�, 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若至近世, 操行不轨, 专犯忌讳, 而终身逸乐, 富厚累世不绝。或择地而蹈之, 时然后出言, 行不由径, 非公正不发愤, 而遇祸灾者, 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 傥所谓天道, 是邪非邪? 

          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故曰“富贵如可求, 虽执鞭之士, 吾亦为之。如不可求, 从吾所好”。“岁寒, 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举世混浊, 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 其轻若此哉? 

          “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贾子曰:“贪夫徇财, 烈士徇名, 夸者死权, 众庶冯生”。“同明相照, 同类相求”。“云从龙, 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靓”。“伯夷、叔齐虽贤, 得夫子而名益彰。颜渊虽笃学, 附骥尾而行益显。巖穴之士, 趣舍有时若此, 类名堙灭而不称, 悲夫!闾巷之人, 欲砥行立名者, 非附青云之士, 恶能施于后世哉? 

        译文:

          有学问的人, 阅览的书籍极为广博, 但仍然要从“六艺”中查考可信的依据。《诗经》、《尚书》虽残缺不全, 然而有关虞、夏史事的记载还是可以看到的。唐尧将要退位的时候, 决定禅让给虞舜。而虞舜以及后来的夏禹, 四岳九牧都一致推荐, 才试任官职管理政事几十年。待到他们的功绩已经建立, 然后才把帝位传给他们。这表明, 天下是最珍贵的宝器, 帝王是最大的继统, 传交帝位是这样的难�。〉�, 有的人却说:尧要将帝位让给许由, 许由不肯接受, 并以此为耻而逃避隐居起来。到了夏代, 又有卞随、务光两个人不肯接受帝位, 双双投水而死。这些, 又怎么说起呢?太史公说:我曾经登上箕山, 那上面居然有许由的墓呢。孔子排列论述古代的仁人、圣人和贤能之人, 象吴太伯、伯夷一类, 记载十分详尽。我所听说韵许由、务光, 他们的德义是极高的, 而有关他们的文字经书里记载得很少, 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伯夷、叔齐, 不记旧仇, 因此很少怨言。”又说, 他们“追求仁而得到了仁, 又为什么怨恨呢?”我悲怜伯夷的心意, 读到他们留下的逸诗而感到事实是令人奇怪的。他们的传记里写道: 

          伯夷、叔齐, 是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想立叔齐为君, 等到父亲死后, 叔齐又让位给长兄伯夷。伯夷说:“这是父亲的意愿。”于是就逃开了。叔齐也不肯继承君位而逃避了。国中的人就只好立他们的另一个兄弟。正当这个时候, 伯夷、叔齐听说西伯姬昌敬养老人, 便商量着说:我们何不去投奔他呢?等到他们到达的时候, 西伯已经死了, 他的儿子武王用车载着灵牌, 尊他为文王, 正向东进发, 讨伐纣王。伯夷、叔齐拉住武王战马而劝阻说:“父亲死了尚未安葬, 就动起干戈来, 能说得上是孝吗?以臣子的身份而杀害君王, 能说得上是仁吗?”武王身边的人想杀死他们, 太公姜尚说:“这是两位义士�。 狈銎鹚�, 送走了。武王平定殷乱以后, 天下都归顺于周朝, 而伯夷、叔齐以此为耻, 坚持大义不吃周朝的粮食, 并隐居于首阳山, 采集薇蕨来充饥。待到饿到快要死了的时候, 作了一首歌, 歌辞说:“登上首阳山, 采薇来就餐, 残暴代残暴, 不知错无边?神农虞夏死, 我欲归附难!可叹死期近, 生命已衰残!”就这样饿死在首阳山。 

          从这种情况看, 伯夷、叔齐是怨呢?还是不怨呢? 

          有人说:“上天待人的准则是没有偏私的, 它总是向着为善之人。”那么, 象伯夷、叔齐, 可以叫做善人呢, 还是不算善人呢?他们聚积仁德、修洁品行达到这般地步, 而终致饿死!再说在七十个弟子中间, 孔子仅仅称举颜渊是好学的人, 但颜渊永远穷困潦倒, 连糟糠都难得饱足, 终于过早地夭亡了。那种认为上天总是报答、恩赐善人的说法, 又怎么样呢?盗蹠每天都杀害无辜的人, 吃人的心肝, 凶横残暴, 聚集党徒数千人横行于天下, 竟然活到高龄而死。他是遵行什么道德呢?这都是些特别重大而且明白显著的例子。如果说到近世, 有些人操行不规矩, 专门违犯法律, 而终身享受安逸和快乐。子孙都保有丰厚的产业。那选好了道路才举步, 看准了时机才说话, 从不走邪道, 不是公平正当的事决不奋力去做, 反而遭受祸殃的人, 是多得没法数的。我是非�;骋傻�, 如果说这便是天道, 那这天道究竟合理呢?还是不合理呢? 

          孔子说过, “道德见解不同是不能共同谋划事情的”, 也只能各自依照自己的意愿行事罢了。所以他说, “富贵如能追求到手, 那么, 即使让我执鞭为马夫, 我也愿意干。如果不能追求, 还是按照我所喜好的去做吧。”岁月到了寒冷的季节, 才知道松柏是最后凋落的”。整个世道都浑浊的时候, 品行高洁的人才显现出来。难道是因为他们把道德看得太重, 或将富贵看得太轻吗?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最怕的是死后名声不被传扬。”贾谊说:“贪婪的人为财而丢命, 壮烈之士为名而献身, 自命不凡者为权势而死, 普通老百姓爱惜自己的性命。”《易经·乾卦》说:“同样明亮的东西就互相辉映, 同样种类的事物则互相应求”。“云跟从龙而生, 风伴随虎而起, 圣人出现, 万物也因之而引人注目。”伯夷、叔齐虽是贤人, 不过因为孔子的赞扬而声名更为昭著。颜渊虽然专心好学, 也不过因为追随于孔于之后而德行越发显露。巖穴隐居之士, 取舍是如此有规范, 这些人名声淹没而不被称道, 实在是可悲的事情!民间的普通人, 想磨砺德行, 建立名声, 如果不依附那名望、地位极高的人, 哪能留名于后世呢? 



        相关文言文
        《郭守敬传》《戴胄犯颜执法》
        《郑板桥开仓济民》《谨饬》
        《邹孟轲之母也》《卧薪尝胆》
        《小时了了》《袁虎少贫》
        《魏文侯问李克》《枯梧树》
        《三藏法师传》《二翁登泰山》
        《宋史·吴中复传》《欧阳晔传》
        《九疑山图记》《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英烈夫人祠记》
        《孔子见罗雀者》《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隋文帝不赦子》《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
        谢灵运《登池上楼》简析《答谢中书书》
        《核舟记》《鸿门宴》
        吴均《与朱元思书》屈原《橘颂》
        《阿房宫赋》《廉颇蔺相如列传》
        《五人墓碑记》《报任安书》
        《蜀道难》《秦晋崤之战》
        《赵普》《指南录后序》
        《百丈山记》《张中丞传》后叙·
        《与元微之书》《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
        《原毁》《兴贤》
        《屈原列传》《六一居士传》
        《伤仲永》《江南春绝句》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