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原文及翻译

        孟子
        原文:
            孟子日:“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 行不忍人之政, 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 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 皆有怵惕③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用于孺子之父母也, 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 无恻隐之心, 非人也;无羞恶之心, 非人也;无辞让之心, 非人也;无是非之心, 非人也。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羞恶之心, 义之端也:辞让之心, 礼之端也;是非之心, 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 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 自贼⑥者也;谓其君不能者, 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 知皆扩而充之矣, 若火之始然, 泉之始达。苟能充之, 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 不足以事父母。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注释】①不忍人之心:怜悯心, 同情心。②孺子:小孩③怵惕:惊惧。④内交:即结交, 内同“纳”。⑤要(yào)誉:博取名誉。要同“邀”, 求。⑥贼:伤害、残害。


        译文:
          孟子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古代圣王由于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所以才有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用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施行怜悯体恤百姓的政治, 治理天下就可以像在手掌心里面运转东西一样容易了。之所以说每个人都有怜悯体恤别人的心情, 是因为, 如果今天有人突然看见一个小孩要掉进井里面去了, 必然会产生惊惧同情的心理﹣﹣这不是因为要想去和这孩子的父母拉关系, 不是因为要想在乡邻朋友中博取声誉, 也不是因为厌恶这孩子的哭叫声才产生这种惊惧同情心理的。由此看来, 没有同情心, 简直不是人;没有羞耻心, 简直不是人;没有谦让心, 简直不是人;没有是非心, 简直不是人。
          同情心是仁的发端;羞耻心是义的发端;谦让心是礼的发端;是非心是智的发端。人有这四种发端, 就像有四肢一样。有了这四种发端却自认为不行的, 是自暴自弃的人;认为他的君主不行的, 是暴弃君主的人。凡是有这四种发端的人, 知道都要扩大充实它们, 就像火刚刚开始燃烧, 泉水刚刚开始流淌。如果能够扩充它们, 便足以安定天下, 如果不能够扩充它们, 就连赡养父母都成问题。”

        相关练习:《孟子·公孙丑章句上》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离娄上》(1-10)
        《孟子·离娄上》(11-20)《孟子·离娄上》(21-30)
        《孟子·公孙丑上》《孟子·滕文公章句下》
        《学弈》《孟子·滕文公下》
        《拔苗助长》《孟子对滕文公》
        《三国志·吴书·贺齐传》徐霞客《游庐山门记江西九江府》
        《新唐书·鲁炅传》《周书·长孙俭传》
        边贡《县令丞簿史题名碑记》《后汉书·李通列传》
        《旧唐书·房玄龄传》曾巩《寄欧阳舍人书》
        《宋史·徐鹿卿传》《新唐书·李愬传》
        《资治通鉴·魏纪·司马懿诛曹爽》《三国志·袁术传》
        朱熹《黄子厚诗序》《新唐书·郭震传》
        《汉书·天文志》《梁书·刘季连传》
        归有光《顾隐君传》苏辙《东轩记》
        《怒蛙说》王若虚《焚驴志》
        柳宗元《零陵三亭记》《宋史·欧阳修传》
        戴名世《河墅记》《辽史·韩延徽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