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苏颂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
        原文:
            苏颂字子容, 泉州南安人。第进士, 知江宁县。凡民有忿争, 颂喻以乡党宣相亲善, 若以小忿而失欢心, 一旦缓急, 将何赖焉。调南京留守推官, 留守欧阳修委以政, 曰:“子容处事精审, 一经阅览, 则修不复省矣。”时社衍老居睢阳, 见颂, 深器之。迁集贤校理, 编定书籍。颂在馆下九年, 奉祖母及母, 养姑姊妹与外族数十人, 甘旨融怡, 昏嫁以时。妻子衣食常不给, 而处之晏如。富弼尝称颂为古君子, 及与韩琦为相, 同表其廉退, 以知颍州。英宗即位, 召提点开封府界诸县镇公事。颂言:“今中牟, 长垣都门要冲, 二鄙驿置皆由此, 而旧不屯兵, 阒无防守, 请置营益兵, 以备非�!!泵髂�, 饥民果乘虚犯长垣, 戕官吏, 如颂虑。加集贤院学士、知应天府, 吴越饥, 选知杭州。一日, 出遇百余人, 哀诉曰:“某以转运司责逋市易缗钱, 夜囚昼系, 虽死无以偿。”颂曰:“吾释汝使汝营生奉衣食之余悉以偿官期以岁月而足可乎皆谢不敢负果如期而足。及修两朝正史, 转右谏议大夫。使契丹, 遇冬至, 其国历后宋历一日。北人问孰为是, 颂曰:“历家算术小异, 迟速不同, 如亥时节气交, 犹是今夕;若逾数刻, 则属子时, 为明日矣。或先或后, 各从其历可也。”北人以为然。元祐初, 拜刑部尚书, 迁吏部兼侍读。奏:“国朝典章, 沿袭唐旧, 乞召史官采新、旧唐书中君臣所行, 日进数事, 以备圣览。”遂诏经筵官遇非讲读日, 进汉, 唐故事二条。既又请别制浑仪, 因命颂提举。颂既邃于律历, 以吏部令史韩公廉晓算术, 有巧思, 奏用之。授以古法, 为台三层, 上设浑仪, 中设浑象, 下设司辰, 贯以一机, 激水转轮, 不假人力。时至刻临, 则司辰出告。绍圣四年, 拜太子少师致仕。
        (节选自《宋史·苏颂传》)


        译文:
            苏颂字子容, 泉州南安县人。考中进士, 任江宁县知县。凡是百姓有纠纷, 苏颂劝说他们乡党之间应该亲近友善, 如果因为小小的怨恨失了和气, 一旦有了紧急情况, 将依赖谁呢。调任南京留守推官, 留守欧阳修把政事交给他处理, 说:“子容办事精细, 一经他阅览, 我就不用看了。”当时杜衍在睢阳养老, 看见苏颂, 非常器重他。升任集贤校理, 编定书籍。苏颂在国史馆九年, 侍奉祖母及母亲, 养活姑姊妹与外族几十人, 和乐甜美。妻儿的衣食常常不能供给, 他却安然处之。富弼曾称赞他是古代的君子, 等到和韩琦一起任宰相, 共同表彰他廉洁退让, 让他任颍州知县。英宗即位, 召他提点开封府界各县镇公事。苏颂上奏:“现在中牟、长垣是都门要道, 外国的军队都由此而来, 而过去没有屯兵, 没有防守, 请设置军营增加军队, 以便防备特殊事情的发生。”第二年, 饥民果然乘虚侵犯长垣, 杀官吏, 正像苏颂担忧的那样。加授集贤院学士、知应天府。吴越饥荒, 选派他任杭州知县。一天, 他出来时遇见一百多人, 哭诉说:“我们因转运司催交市易贸钱, 已被因禁, 死了也没有钱。”苏颂说:“我释放你们, 让你们自己营生, 除了吃穿之外, 剩余的拿来偿还, 以一年为限, 可以吗?”他们都道谢说不敢负约, 果然都如期交上了欠款。等到修两朝正史时, 转任右谏议大夫。出使契丹, 遇冬至, 契丹国日历比宋历晚一天。契丹人问用何日, 苏颂说:“历学家的算法有小小的差异, 快慢不一样, 比如亥时节气相交, 还是今天;如果过了数刻, 则属于子时, 就是明天了。有先有后, 各自奉从自己的历法就可以了。”契丹人认为说得对。元祐初年, 拜为刑部尚书, 升任吏部兼侍读。上奏说:“本朝的典章制度, 沿袭唐朝的旧制, 请求下诏史官采用《新唐书》《旧唐书》中君臣的行事, 每天呈上几件事, 以备皇帝阅览。”于是下诏经筵官在不是讲读日, 进呈汉、唐的故事二条。不久又请求重新造浑天仪, 皇帝于是任命苏颂为提举。苏颂对于律历有深入的研究, 因为支部令史韩公廉通晓算术, 有精巧的构思, 苏颂奏请任用他。教给他古代的方法, 造了三层高台, 在上面放浑天仪, 中间放浑象, 下面放司辰, 用一个机关相连接, 通过激水带动轮辐旋转, 不用人力。时刻到了, 司辰就出来报告时间。绍圣四年, 拜任太子少师退休。


        相关练习:《宋史·苏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苏颂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相关文言文
        《宋史·郑居中传》《宋史·谭延美传》
        《宋史·王随传》《宋史·张载传》(二)
        《宋史·孙何传》《宋史·徐元杰传》
        《宋史·张佶传》《宋史·王禹偁传》
        《宋史·张琼传》《宋史·刘筠传》
        《宋史·张珏传》《宋史·赵普传》(二)
        《宋史·李璧传》《宋史·王安中传》
        《宋史·荆嗣传》《宋史·王涣之传》
        《宋史·夏守赟传》《宋史·李肃之传》
        《宋史·赵振传》《宋史·李道传》
        《宋史·张观传》《宋史·曹辅传》
        《宋史·蔡抗传》《宋史·张昭传》
        《宋史·沈伦传》《宋史·赵逢传》
        《宋史·乐黄目传》《宋史·辛弃疾传》(三)
        《宋史·王安石传》(二)《宋史·宋湜传》
        《宋史·曹翰传》《宋史·白守素传》
        《宋史·镇王赵元偓传》《宋史·李之纯》
        《宋史·张秉传》《宋史·滕元发传》(二)
        《宋史·吕希哲传》《宋史·向敏中传》
        《宋史·李处耘传》《宋史·郭劝传》
        《宋史·袁燮传》《宋史·王举正传》
        《宋史·范杲传》《宋史·李定传》
        《宋史·赵汝愚传》《宋史·张孝祥传》
        《宋史·赵汝谈传》《宋史·程之邵传》
        《宋史·蓝继宗传》《宋史·杨巨源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