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旧唐书·张濬传》原文及翻译

        旧唐书
        原文:
            张濬, 字禹川, 河间人。濬倜傥不羁, 涉猎文史, 好大言, 为士友之所摈弃。不得志乃赢服屏居金凤山学从横术以捭阖干时枢密使杨复恭遇之以处士荐为太常博士。
        昭宗初在藩�。罴祷鹿�, 复恭有援立大勋, 恃恩任事, 上心不平之。当时趋向者, 多言濬有方略, 能画大计, 复用为宰相、判度支。上尝问濬:“致理何事最急?”对曰:“莫若强兵。兵强而天下服。”上由是专务搜补兵甲, 欲以武功胜天下。
            乾宁二年, 三镇杀韦昭度。帝召孔纬欲大用, 亦以濬为兵部尚书, 又领天下租庸使。三年, 天子幸华州, 罢濬使务, 守尚书右仆射。上疏乞致仕, 授左仆射致仕。乃还洛阳, 居于长水县别墅。濬虽退居山墅, 朝廷或有得失, 必章疏上言。刘季述乱, 濬徒步入洛, 泣谕张全义, 并致书诸藩, 请谋王室之难。王师范青州起兵, 欲取濬为谋主。事虽不果, 其迹颇泄朱全忠将图篡代, 惧濬构乱四方, 不欲显诛, 密讽张全义令图之。乃令牙将杨麟率健卒五十人, 有如劫盗, 围其墅而杀之, 天复三年十二月晦夜也。
            永宁县吏叶彦者, 张氏待之素厚。杨麟之来, 彦知之, 告濬第二子格曰:“相公之祸不可免, 郎君宜自为谋。”格、濬父子号咷而已。濬谓格曰:“留则并命, 去或可免。汝自图之, 勿以吾为累, 冀存后祀也。”格拜辞而去。叶彦率义士三十人, 送渡汉江而旋。格由荆江上峡入蜀。王建僭号, 用为宰相。中兴平蜀, 任圜携格而还。格感叶彦之惠, 访之, 身已殁, 而厚报其家。
        (节选自《旧唐书》<新唐书>相关章节)


        译文:
            张濬的字叫禹川, 本来是河间人。生性洒脱不检点, 博览图书史籍, 喜欢高谈阔论, 被士人、朋友们排斥。他不得志, 就穿贫民衣服隐居金凤山, 学纵横家的学说, 用权术应变来希望得到重用。枢密使杨复恭遇到了他, 以隐士的身份推荐他任太常博士。
            昭宗当初在藩王的宅第, 很嫉恨宦官, 杨复恭又有拥立帝王的大功劳, 依仗恩宠做事, 皇上心中很是不平。在那时投向他们的人, 大多都说张濬有计谋策略, 能筹划大计, 皇上又任用他为宰相、判度支。皇上曾经询问张濬说:“要使国家达到安定太平, 什么事情最急迫?”他回答说:“没有什么事情比使军队强大更重要的了。军队强大了, 天下人都会慑服。”皇上从此专门致力于搜求增补军队, 想要凭借武力平定天下。
            乾宁二年, 三个藩镇的节度使杀害了韦昭度。皇帝召见孔纬想要重用他, 也任命张濬担任兵部尚书, 又兼任天下租庸使。乾宁三年, 天子到华州去, 罢免了张濬租庸使的职务, 以低官阶担任尚书右仆射。张濬上奏疏请求退休, 朝廷授予他左仆射的职位退休, 张濬就回到了洛阳, 在长水县山间土舍居住。张濬虽退居山里土舍, 但朝廷之事有的时候有不好的地方, 他一定写奏章向上进言。刘季述叛乱, 他步行到洛阳, 哭着劝张全义, 又写信各藩镇, 请求救皇室的危难。王师范在青州起兵, 想要让张濬作出谋划策之人, 事情虽然没有结果, (但是)迹象却泄露了。朱全忠将要打算篡位取代, 害怕张濬在天下制造混乱, 又不想公开杀死他, 就暗示张全义下令图谋这件事。(张全义)于是命令自己的副将杨麟率领五十个健壮的士卒, (装扮得)像打劫的盗贼, 围住张濬的别墅杀了他, (这一天是)天复三年十二月月末的夜里。
            永宁县吏叶彦, 张濬平素对待他一向优厚。杨麟一行人到来(杀张濬)时, 叶彦知道(此事), 他告诉张濬的第二个儿子张格说:“相公的灾祸不能够免除, 你应该自己早做打算。”张濬、张格父子只能嚎啕大哭罢了。张濬对张格说:“你留下来就会一起丧命, 你离
            开或许可以避免。你自己打算这件事, 不要因为我就有了拖累, 希望保存住我的后代。”张格跪拜告辞离开。叶彦率领三十名义士, 护送张格渡过汉江就回来了。张格从荆江沿三峡而上进入蜀地。王建篡位称帝, 任用张格担任宰相。中兴年间平定后蜀, 任寰带张格回来。张格格感念叶彦的恩惠, 寻访他, 叶彦已经死了, 于是张格优厚地回报了他的家人。


        相关练习:《新唐书·张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旧唐书·张濬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旧唐书·苏弁传》《旧唐书·诸遂良传》
        《旧唐书·毕諴传》《旧唐书·李芃传》
        《旧唐书·白居易传》《旧唐书·魏玄同传》
        《旧唐书·魏征传》《旧唐书·颜籀传》
        《旧唐书·王雄诞传》《旧唐书·孔述睿传》
        《旧唐书·刘乃传》《旧唐书·苏世长传》
        《旧唐书·李尚隐传》《旧唐书·杨绾传》
        《旧唐书·罗艺传》《旧唐书·吴少诚传》
        《旧唐书·封伦传》《旧唐书·孔祯传》
        《旧唐书·李渤传》《旧唐书·太宗本纪》(二)
        《旧唐书·王晙传》《旧唐书·�;沾�
        《旧唐书·李昭德传》《旧唐书·叶蕃传》
        《旧唐书·曹确传》《旧唐书·张嘉贞传》
        《旧唐书·周智光传》《旧唐书·魏元忠传》(二)
        《旧唐书·李翱传》《旧唐书·苏良嗣传》
        《旧唐书·令狐楚传》《旧唐书·王忠嗣传》
        《旧唐书·褚遂良传》《旧唐书·孙思邈传》
        《旧唐书·陆象先传》《旧唐书·张建封传》
        《旧唐书·王武俊传》《旧唐书·王承元传》
        《旧唐书·裴寂传》《旧唐书·裴垍传》(二)
        《旧唐书·贺知章传》《旧唐书·李子通传》
        《旧唐书·元衡传》《旧唐书·赵隐传》
        《旧唐书·郭孝恪传》《旧唐书·戴胄传》
        《旧唐书·杨恭仁传》《旧唐书·元稹传》
        《旧唐书·魏元忠传》《旧唐书·贾曾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