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滕元发传》原文及翻译(二)

        宋史
        原文:
            滕元发, 初名甫, 字达道, 东阳人。性豪隽慷慨, 不拘小节。九岁能赋诗, 范仲淹见而奇之。举进士, 廷试第三, 授大理评事、通判湖州。孙沔守杭, 见而异之, 曰:“奇才也, 后当为贤将。”授以治剧守边之略。
            召试, 为集贤校理、同修起居注。进知制诰、知谏院。神宗即位, 召问治乱之道, 神宗曰:“卿知君子小人之党乎?”曰:“君子无党, 辟之草木, 绸缪相附者必蔓草, 非松柏也。朝廷无朋党, 虽中主可以济;不然, 虽上圣亦殆。”神宗以为名言。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论宰相不押班为跋扈, 神宗以问元发, 元发曰:“宰相固有罪, 然以为跋扈, 则臣以为欺天陷人矣。”拜御史中丞。宰相以其子判鼓院, 谏官谓不可。神宗曰:“鼓院传达而已, 何与于事。”元发曰:“人有诉宰相, 使其子达之, 可乎?”神宗悟, 为罢之。
            京师郡国地震, 元发上疏指陈致灾之由, 大臣不悦, 出知秦州。神宗曰:“秦州, 非朕意也。”留不遣。馆伴契丹使杨兴公, 开怀与之语, 兴公感动, 将去, 泣之而别。河北地大震, 命元发为安抚使。时城舍多圮, 吏民惧压, 皆幄寝茇(在草间住宿)舍, 元发独处屋下, 曰:“屋摧民死, 吾当以身同之。”瘗死食饥, 除田租, 修堤障, 察贪残, 督盗贼, 北道遂安。
            除翰林学士、知开封府。民王颖有金为邻妇所隐阅数尹不获直颖愤而致伛扶杖诉于庭元发一问得实反其金颖投杖仰谢失伛所在。
            元发在神宗前论事, 如家人父子, 言无文饰, 洞见肝鬲。神宗知其诚荩, 事无巨细, 人无亲疏, 辄皆问之。元发随事解答, 不少嫌隐。王安石方立新法, 天下汹话, 恐元发有言, 神宗信之也, 因事, 出知郓州。历青州、应天府、齐、邓州, 会妇党[注]李逄为逆, 或因以挤之, 黜为池州, 未行, 改安州。流落且十岁, 犹以前过贬居筠州。或以为复有后命, 元发谈笑自若, 曰:“天知吾直, 上知吾忠, 吾何忧哉。”遂上章自讼, 有曰:“乐羊无功, 谤书满箧;即墨何罪, 毁言日闻。”神宗览之恻然, 即以为湖州。哲宗登位, 知郓州。学生食不给, 民有争公田二十年不决者, 元发曰:“学无食而以良田饱顽民乎?”乃请以为学田, 遂绝其讼。时淮南、京东饥, 元发虑流民且至, 将蒸为疠疫。先度城外废营地, 召谕富室, 使出力为席屋, 一夕成二千五百间, 井灶器用皆具。民至如归, 所全活五万。徙真定, 又徙太原。
            元发治边凛然, 威行西北, 号称名帅。河东十二将, 其八以备西边, 分半番休。元发至之八月, 边遽来告, 请八将皆防秋。元发曰:“夏若并兵犯我, 虽八将不敌;若其不来, 四将足矣。”卒遣更休。防秋将惧, 扣阁争之。元发指其颈曰:“吾已舍此矣, 头可斩, 兵不可出。”是岁, 塞上无风尘警, 诏以四砦赐夏人, 夏既得砦, 又欲以绥德城为说, 画境出二十里外。元发曰:“是一举而失百里, 必不可。”九上章争之。
            以老力求淮南, 乃为龙图阁学士, 复知扬州, 未至而卒, 年七十一, 赠左银青光禄大夫, 谥日章敏。
        (选自《宋史•列传第九十一》, 有删改)
        [注]妇党:妻子的亲族。


        译文:
            滕元发, 当初名叫名甫, 字达道, 是东阳人。性格豪爽, 为人气魄大, 待人处世不拘泥于小事。九岁就能写诗, 范仲淹见他以后就赏识他。考中了进士, 殿试得了第三(即探花), 被授予大理评事、湖州通判的职务。孙沔担任杭州知府, 见到他就认为他与众不同, 说:“这是才智出众的人�。院笥Φ背晌湍艿慕�。”孙沔就把处理繁重难办的事、戍守边境的谋略教授给他。
            皇帝召他来面试, 授予他集贤校理一职, 让他共同参与编纂起居注。获晋升主持起草皇帝诏令, 执掌谏官官署, 授予御史中丞一职。神宗登上皇位, 召滕元发来问他治理混乱局面的方法, 神宗说:“你知道君子和小人各为其党吗?”滕元发说:“朝廷中没有朋党, 就比如草木, 缠绕、攀附的一定是藤蔓, 不是松柏。即使是一个中等才能的君主也能成功;不是这样的话, 即使是高明的君主也很危险。”神宗认为这是名言。晋升知谏院。御史中丞王陶议论宰相在朝会时不领班是跋扈, 神宗问滕元发这问题, 滕元发说:“宰相固然有罪, 但认为宰相是跋扈, 那我就认为这是欺瞒天理陷害人了。”授任御史中丞。宰相让他儿子担任判鼓院, 谏官们认为不可以这样。神宗说:“鼓院仅传达事情而已, 这对于事情有何妨害。”滕元发说:“假如有人控诉宰相, 却让他儿子传达, 行吗?”神宗明白了, 就取消这个任命。
            京城和地方发生地震, 滕元发上书指名陈述导致灾难的缘由, 大臣不高兴, 就被外放做了秦州知府。宋神宗说:“做秦州知府, 不是我的意思啊。”就搁置了这个任命不派遣。以馆伴的身分陪伴契丹使者杨兴公, 以诚相待和他交流, 杨兴公很感动, 将要离开的时候, 流着泪向他道别。黄河以北地区地面发生了很大的震动, 朝廷命令滕元发担任安抚使。当时城中屋舍大多坍塌, 官吏和百姓惧怕被压在里面, 都睡在帐篷里、野地里, 而滕元发一个人待在房屋里, 说:“房屋毁坏了, 百姓死掉了, 我应当用我的性命和他们一起(经历)。”埋葬死去的人, 供养饥饿的人, 免除田地的租税, 修筑堤坝, 调查贪婪凶残的人, 责罚盗贼, 黄河以北地区于是安宁。
        他被授予翰林学士一职, 做了开封府知府。百姓王颖有银子被邻居家的妇人藏匿, 经历了几任府尹而没有获得胜诉。王颖气愤得成了驼背, 拄着手杖到开封府上诉。滕元发一次审问就得到实情, 把金子返还给王颖, 驼背也就消失了。
            滕元发在神宗面前议论事情, 像家人父子一样, 说话不加修饰, 可以清楚地知道他心中的想法。神宗知道滕元发忠心诚实, 所以事情不论大�。宋锊宦矍资�, 常常都去问他。滕元发随事解答, 一点也不避嫌隐瞒。王安石刚想立新法, 天下人纷纷议论, 王安石怕滕元发有所进言, 神宗会听信他, 因此借事, 让滕元发出任郓州知州, 滕元发先后担任青州知府和应天府、齐州、邓州三州知府。适逢后党李逢造反, 有人乘机来排挤他, 被贬到池州做官, 还没出发, 改任安州知府。际遇不好、无所遇合(指在地方做官)将近十年, 还因为以前的过失被贬到筠州。有人认为以后还会有不好的任命(即继续被贬), 滕元发和平常一样有说有笑, 说:“上天知道我正直, 皇上知道我忠诚, 我忧虑什么呢?”于是就上奏本为自己申辩, 其中这样说道:“乐羊攻中山三年不下, 诽傍攻讦的书函就装满了小竹箱;即墨大夫治理即墨城没有过错, 但诽傍的话每天都能让齐威王听到。”宋神宗看了之后而伤感, 就任命他为湖州知府。宗登上皇位, 滕元发调任郓州知州。当地供应学生的粮食不足, 而百姓中有为争夺公田二十年没定下来的, 滕元发说:“学生没有饭吃而把良田供顽民吃饱吗?”于是请求把公田作为学田, 于是这场争讼停止。当时淮南、京城东边闹灾荒, 滕元发担心流民将要到达, 爆发瘟疫。先准备城外作废的军营土地, 把富�;д倮�, 让他们出钱建房屋, 一个晚上就建成了二千五百间, 井台灶间器皿及用具都准备齐全。老百姓像回家一样回来了, 活下来的百姓有五万人。滕元发调到真定任职, 后又调任太原任职。
            滕元发治理边境令人敬畏, 威严传布西北地区, 号称名帅。黄河以东十二个将领, 其中八个来防备西部边境, 分为两半轮流更替休整。滕元发到西北八个月, 边境疾速来报, 请求八位将领都防备西夏(西北各游牧民族)乘秋高马肥之时南侵。滕元发说:“西夏如果合军侵犯我, 即使八个将领一起也无法抵抗;如果他不来侵犯, 四位将领足够了。”最终让他们轮流休整。防备西夏秋天南侵的将领害怕了, 敲击滕元发官署之门(即到滕元发官署)争论这件事。滕元发指着自己的颈脖子说:“我已经舍弃这了, 头可以斩掉, 军队不能派发。”多次上奏争论。这年, 边境平静, 没有战争, 朝廷下诏把四砦赏赐给夏人, 夏人得到四砦以后, 又想把绥德城作为借口, 画出超出境外二十里。夏人画境的要求说出之后, 滕元发说:“这样的一次举动会丢失百里之地, 一定不可以同意夏人的要求。”他多次呈上奏章争取这件事。
            因为年老极力请求到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任职, 于是被任命为龙图阁学士, 然后又任扬州知府, 还没有到任上就去世了, 年纪七十一岁, 朝廷追赠他为左银青(白银印章和系印的青色绶带, 用作高级阶官名号)光禄大夫, 谥号叫章敏。


        相关练习:《宋史·滕元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滕元发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相关文言文
        《宋史·吕希哲传》《宋史·向敏中传》
        《宋史·李处耘传》《宋史·郭劝传》
        《宋史·袁燮传》《宋史·王举正传》
        《宋史·范杲传》《宋史·李定传》
        《宋史·赵汝愚传》《宋史·张孝祥传》
        《宋史·赵汝谈传》《宋史·程之邵传》
        《宋史·蓝继宗传》《宋史·杨巨源传》
        《宋史·刘应龙传》《宋史·彭龟年传》
        《宋史·马默传》《宋史·张九成传》
        《宋史·杜莘老传》《宋史·廖刚传》
        《宋史·段少连传》《宋史·张鉴传》
        《宋史·綦崇礼传》《宋史·姚铉传》
        《宋史·李宝传》《宋史·公默先生传》
        《宋史·吕夷简传》《宋史·王居正传》
        《宋史·李熙靖传》《宋史·汪应辰传》
        《宋史·孙甫传》《宋史·杨万里传》
        《宋史·石扬休传》《宋史·李符传》
        《宋史·纪劻传》《宋史·刘昌言传》
        《宋史·米信传》《宋史·潘美传》
        《宋史·张虙传》《宋史·寇准传》(二)
        《宋史·程戡传》《宋史·高防传》
        《宋史·陆九渊传》《宋史·柴禹锡传》
        《宋史·鱼崇谅传》《宋史·仇悆传》
        《宋史·章楶传》《宋史·董敦逸传》
        《宋史·傅察传》《宋史·马光祖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