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原文及翻译
|
|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会陈高宗狙, 隋主即命班师, 遣使赴吊, 书称姓名顿首。陈主答之益骄, 书末云“想彼统内如宜, 此宇宙清泰。”隋主不悦, 以示朝臣。上柱国杨素以为“主辱臣死”, 再拜请罪。隋主问取陈之策于高颎, 对曰:“江北地寒, 田收差晚, 江南水田早熟。量彼收获之际, 微征士马, 声言掩袭, 彼必屯兵守御, 足得废其农时。彼既聚兵, 我便解甲。再三若此, 彼以为常, 后更集兵, 彼必不信。犹豫之顷, 我乃济师, 登陆而战.兵气益倍。又, 江南土�。岫嗝┲�, 所有储积, 皆非地窖。密遣行人, 因风纵火、待彼修立、夏更烧之, 不出数年, 自可财力俱尽。”隋主用其策, 陈人始困。 及受萧岩等降, 隋主益忿, 谓高颎曰:“我为民父母, 岂可限一衣带水不拯之乎!”命大作战船。人请密之, 隋主曰:“吾将显行天诛, 何密之有!”使投其柹于江曰:“若彼惧而能改, 吾复何求?”晋州刺史皇甫绩将之官, 稽首言陈有三可灭。帝问其状, 对曰:“大吞�。灰�。以有道伐无道, 二也。纳叛臣萧岩, 于我有词, 三也。陛下若命将出师, 臣愿展丝发之效。”隋主劳而遣之。 贺若弼将轻骑登山, 望见众军, 因驰下, 与所部七总管杨牙、员明等甲士凡八千, 勒陈以待之。’陈主遑遽, 将避匿, 袁宪正色曰:“北兵之入, 必无所犯。大事如此, 陛下去欲安之?臣愿陛下正衣冠, 御正殿, 依梁武帝见侯景故事。”陈主不从, 下榻驰去, 曰:“锋刃之下, 未可交当, 吾自有计。”从宫人十余出后堂景阳殿, 将自投于井, 宪苦谏, 不从。后阁舍人夏侯公韵以身蔽井, 陈主与争;久之, 乃得入。既而军人窥井呼之不应欲下石乃闻叫声以绳引之惊其太重及出乃与张贵妃孔贵嫔同束而上。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 译文: 恰逢陈高宗驾崩, 隋文帝就命令撤军, 并派遣使节前往陈朝吊唁, 书信中还有“杨坚顿首”这样的话。于是陈后主回信更加傲慢, 信尾还写道:“想你统治区域内如果安定, 这便是天下太平。”隋文帝看后很不高兴, 把书信出示给群臣看。上柱国杨素认为“君主受辱, 臣下当死”, 两次叩拜, 请求治罪。隋文帝向高颎征询攻取陈朝的计策, 高颎回答说:“长江以北气候寒冷, 农田收获要晚一些, 长江以南的水田庄稼成熟较早。估计在陈朝收获庄稼之际, 我们征召少量兵马, 扬言要突然袭击陈朝, 他们一定会聚集军队防守, 这就足以让陈朝荒废农时。陈朝集中部队后, 我军便解甲散兵。反复这么做, 陈朝习以为常, 以后我们再集合部队, 他们必然不再相信我们会进攻。正当陈朝犹豫不决时, 我军已经渡过长江, 登上陆地作战, 军队士气加倍高涨。再者, 江南土层浅�。课荽蠖嘤妹┲窠ㄔ�, 所有的物资仓储, 都不使用地窖。我军秘密派人趁着风势放火烧房, 等到陈朝人把房屋修好, 再派人去烧毁, 要不了几年, 他们自然就会财力耗尽。”隋文帝采纳了他的计策, 陈朝人开始感到困窘。 等到陈朝接受萧岩等人投降, 隋文帝更加愤怒, 他对高颎说:“我作为百姓的父母, 怎么能够因为受到长江一水之隔的限制而不去拯救江南百姓呢!”隋文帝命令大力建造战船。有人请求秘密进行, 隋文帝说:“我就是要公开替天诛杀罪恶, 有什么可保密的!”还让人把造船砍下的木片投入长江中, 说:“如果陈朝能够因为感到恐惧而改正过失, 我还有什么可求的呢?”晋州刺史皇甫绩将要到晋州赴任, 向隋文帝叩头辞行, 说了陈朝可灭的三条理由。隋文帝向他询问具体情况, 皇甫绩回答道:“以大国吞小国, 这是第一。以有道讨伐无道, 这是第二。陈朝接纳我国叛臣萧岩, 使我军师出有名, 这是第三。陛下如果任命将领出征, 我愿意效微薄之力。”隋文帝对他劝慰一番, 然后打发他赴任。 贺若弼率领轻装骑兵登上山头, 远远望见陈军各部队, 立即驰马下山, 与所管辖的七位总管杨牙、员明等人率领八千名披甲战士, 列阵迎敌。陈后主惊慌失措, 打算藏匿起来, 袁宪严肃地说:“隋军进入皇宫, 一定不会欺辱陛下。事已至此, 陛下想去什么地方呢?我希望陛下穿戴好衣冠, 驾临正殿, 仿照梁武帝萧衍接见侯景的旧例。”陈后主不肯听从, 下了座榻向外奔去, 说:“刀刃下面, 不能去冒险, 我自有办法。”让十多名宫人跟随着逃出后堂景阳殿, 准备自己跳入井中, 袁宪苦苦劝阻, 陈后主不听。后阁舍人夏侯公韵用身体遮挡井口, 陈后主与他争执, 过了许久, 陈后主才得以跳入井中。不久隋军兵士察看这口井, 大声呼喊却没人答应, 准备往井里投石头, 才听到呼喊声。士兵们用绳子拉他出来, 感觉特别重, 十分惊奇, 等拉出来, 才发现陈后主与张贵妃、孔贵嫔是用一条绳子同时被拉上来的。
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隋灭陈》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