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洪迈《容斋随笔·党锢牵连之贤》原文及翻译

        洪迈《容斋随笔》
        原文:
            汉党锢之祸③, 知名贤士死者以百数, 海内涂炭, 其名迹章章者, 并载于史。而一时牵连获罪, 甘心以受刑诛, 皆节义之士, 而位行不显, 仅能附见者甚多。李膺死, 门生故吏并被禁锢。侍御史景毅之子, 为膺门徒, 未有录牒, 不及于谴。毅慨然曰:“本谓膺贤, 遣子师之, 岂可以漏籍苟安!”遂自表免归。高城人巴肃被收, 自载诣县, 县令欲解印绶与俱去, 肃不可。范滂在征羌, 诏下急捕。督邮吴导至县, 抱诏书, 闭传舍, 伏床而泣。滂自诣狱, 县令郭揖大惊, 出解印绶, 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塞, 何敢以罪累君!”张俭亡命, 困迫遁走, 所至, 破家相容。其所经历, 伏重诛者以十数。复流转东莱, 上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 笃谓曰:“张俭亡非其罪, 纵俭可得, 宁忍执之乎?”钦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 足下如何自专仁义?”叹息而去。俭得免。后数年, 上禄长和海上言:“党人锢及五族, 非经常之法。”由是自祖以下皆得解释。此数君子之贤如是, 东汉尚名节, 斯其验欤?
        (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党锢牵连之贤》, 有删改)


        译文:
            东汉党锢之祸中, 被处死的知名贤士数以百计, 当时天下生灵涂炭, 那些名声和事迹事迹昭著的人士, 全都载入史册。可是一时间因牵连而获罪、甘心地受刑被杀的, 都是有节操的忠义之士, 但由于他们的地位与事迹不明显, 所以只能见于正传的附传中的人很多。李膺被处死以后, 他的学生和下属一起被囚禁。侍御史景毅的儿子, 也是李膺的弟子, 因为没有登记在册, 所以未被牵连进罪案。景毅慨叹道, “我原本就认为李膺是个品德学问高尚的人, 所以才送儿子去拜他为师, (如今)我怎么能因为儿子漏登记在册而苟且偷生呢?”于是就自己上表要求免官回家。高城人巴肃被捉拿, 他便自己坐车到县府, 县令想要放下官印跟他一起逃跑, 巴肃不允许。范滂在汝南征羌, 朝廷下令马上逮捕他。传旨的督邮吴导到了县府后, 抱着诏书, 关闭了客馆的房门, 伏在座椅上流泪。(不曾想)范滂自己来到监狱, 县令郭揖大吃一惊, 连忙出迎, 然后取下官�。潘�, 想跟他一起逃亡。范滂说:“我范滂死了那么祸乱就停息了, 怎么敢因我自己的罪连累您呢!”张俭逃命时, 艰难窘迫, 东逃西跑, 所到之地, 人们都冒着家破人亡的危险来收容他。凡是他所经过的地方, 后来被处以死刑的就有十几家。后来他又辗转逃命来到东莱, 进入李笃家。外黄县令毛钦率兵到李笃家搜捕, 李笃对他说:“张俭逃亡, 并非因为他有罪。即使张俭可以抓到, 难道你就忍心拘捕他吗?”毛钦拍拍李笃说:“蘧伯玉以独自当君子为可耻, 您怎能独自享有仁义的美德呢?”说罢, 叹息着离开了。张俭得以免去一死。几年之后, 上禄县长和海在朝中进言:“搜捕禁锢党人而牵连五族, 不该是一种长久不变的法令。”因此, 朝廷才把党人们自祖父以下的亲属都释放了出来。这几个君子的品德都是如此的高尚, 东汉那时的人崇尚名声和节操, 这大概就是一个很好的明证吧? 


        相关文言文
        《容斋随笔·续笔·妇人英烈》《引婴投江》
        《青青河畔草》《今夜良宴会》
        《西北有高楼》《柳庆传》
        鲁迅《自题小像》古文二则《四知》《私心》
        《谏吴王书》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
        《鱼我所欲也》人教版七年级上新《论语》十则·(二)
        纪昀《老翁捕虎》韩愈《杂说(四)》
        《湖心亭看雪》《李白传》
        《劝学》《学记》
        《隆中对》古今异义《梅花草堂集》
        苏轼《东栏梨花》白居易《暮江吟》原文翻译
        《秦既并灭六国》《答吕医山人书》
        《晏子辞千金》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