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胡宿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胡宿, 字武平, 常州晋陵人。宿为人清谨忠实, 内刚外和。登第, 为扬子尉。县大水, 民被溺, 令不能救, 宿率公私船甲活数千人。以荐为馆阁�?�, 进集贤校理。通判宣州, 囚有杀人者, 将抵死, 宿疑而讯之, 囚惮奚楚不敢言。辟左右复问, 久乃云:“旦将之田.县吏缚以赴官, 莫知其故。”宿取其狱繙阅, 原其本辞, 盖妇人与所私者杀其夫, 而执平民以告也。
            知湖州, 前守滕宗谅大兴学校, 费钱數十万。宗谅去, 通判、僚吏皆疑以为欺, 不肯书历。宿诮之曰:“君辈佐滕侯久矣, 苟有过, 盍不早正?乃阴拱以现, 俟其去而非之, 岂普人分谤之意乎?”坐者大惭谢。其后湖学为东南最, 宿之力为多。筑石塘百里, 捍水患, 民号曰胡公塘, 而学者为立生祠。
            唐介砭岭南, 帝遣中使护以往。宿言:“事有不可测, 介如不幸道死, 陛下受杀直臣之名。”帝悟, 追还使者。
            泾州卒以折支不时给, 出恶言, 且欲相煽为乱。既置予法, 乃命劾三司吏。三司使包拯护弗遣。宿曰:“泾卒固悖馒, 然当给之物, 越八十五日而不与, 计吏安得为无罪?拯不知自�。苤泼�, 纪纲益废矣。”拯惧, 立遣吏。
            拜枢密副使。曾公亮任雄州, 赵滋颛治界河事。宿言于英宗曰:“忧患之来, 多藏于隐微, 而生于所忽。自滋守边, 北人捕鱼伐苇, 一切禁绝, 由此常与斗争。南北通好六十载内外无患近年边遽来上不过侵诬尺寸此城砦之吏移文足以辩诘何至于行甲兵哉?”宿以老,数乞骸骨。治平四年, 以太子少师致仕, 未拜而薨, 年七十二。
        (选自《宋史卷三百一十八•列传第七十七》, 有刪节)

        译文:
            胡宿, 字武平, 常州晋陵人。胡宿为人清白谨慎, 忠诚老实, 内心坚强, 外表平和。 中举后任扬子县尉。县里发生水灾, 老百姓被淹死(不少), 县令不能拯救, 胡宿带领公私船只救活了敎千人。凭他人推荐做了馆阁�?�, 后升任集贤校理。任宣州通判时, . 有一个杀人的囚犯将被处死, 胡宿怀疑判决有误而重新审讯, 囚犯害怕受刑不敢翻供。 胡宿让周围的人退开后又问,很长时间后囚犯才说:“我早晨将要往田里劳动, 县吏把我榜到这里, 我还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胡宿拿来全部案卷(诉状)查看, 仔细探究原来的记录, 原来是一个妇女与奸夫合谋共同杀害了她的丈夫, 却捉住这个农民来诬告他。
            (后)任湖州知州。前任太守滕宗谅大办学校, 耗费几十万钱。宗谅离任后, 下属官员都怀疑滕宗谅有贫污行为, 却不肯如实地记录下来。胡宿责问他们说:“你们辅佐滕宗谅很久了, 如国他有过错, 为什么不早点指出纠正呢?却等他离开后便指责他, 这难道是古人批评指责人的意思吗?”在座的人很惭愧地道歉。这以后湖州的学校是东南地区办得最好的, 胡宿出力最多。(曾经)修筑石塘百里, 抵御水患, 老百姓称之为 “胡公塘“, 文人们为他修建了生祠。
            唐介被贬逐到岭南, 皇上派中使护送他前往。胡宿说:”事请有不可预料之处, 唐介如果不幸死在路上, 陛下就要蒙受杀死耿直大臣的罪名。”皇上明白过来, 让人追回 了护送的使者。
            泾州的士兵因为军饷发放不及时, 放出坏话, 并且想相互煽动叛乱。(朝廷)已经对想谋反的人进行了制裁, 又下令弹劾(与此事相关的)三司史。三司使包拯�;な衾舨挥枳吩�。宿说:泾州士兵确实大逆不道, 然而应该给的东西, 超过八十五天还不给, 管理人员怎么能无罪呢?包拯不知自我省察, 公然抗拒皇帝命令, 法纪更加无用了。” 包拯害怕了, 立即查办三司吏。
            胡宿又被授任为枢密副使。曾公亮掌管雄州, 赵滋专门-管理宋辽界河之事。胡宿对英宗说:“忧患来的时候, 大多隐藏在隐蔽细小的地方, 发生在人们疏忽的地方。自从赵滋驻守边防以来, 北地的人捕鱼割苇草都被禁止, 因而常常发生争斗。南北通好六十年了, 内外都安宁, 近年来边界纠纷急剧上升, 不过是侵占尺寸之地的小事, 这是城寨小吏相互通信就足以辨别清楚的, 何至于大动干戈呢? ”胡宿因为年纪大, 几次提出退休。治平四年, 以太子少师身份退休, 没来得及向皇上谢恩就死了, 时年七十二岁。 

        相关练习:《宋史·胡宿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潘美传》《宋史·张虙传》
        《宋史·寇准传》(二)《宋史·程戡传》
        《宋史·高防传》《宋史·陆九渊传》
        《宋史·柴禹锡传》《宋史·鱼崇谅传》
        《宋史·仇悆传》《宋史·章楶传》
        《宋史·董敦逸传》《宋史·傅察传》
        《宋史·马光祖传》《宋史·陈仲微传》
        《宋史·石守信传》《宋史·张藏英传》
        《宋史·吴择仁传》《宋史·晁迥传》
        《宋史·赵立传》《宋史·包恢传》
        《宋史·王曾传》《宋史·狄青传》
        《宋史·梅尧臣传》《宋史·邵亢传》
        《宋史·朱熹传》《宋史·李谷传》
        《宋史·黄度传》《宋史·王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沈作宾传》《宋史·吴挺传》
        《宋史·李蘩传》《宋史·刘正夫传》
        《宋史·王大宝传》《宋史·窦仪传》
        《宋史·汪立信传》《宋史·陈宗礼传》
        《宋史·刘谦传》《宋史·钟季玉传》
        《宋史·焦继勋传》《宋史·牛皋传》
        《宋史·勾涛传》《宋史·刘师道传》
        《宋史·王柏传》《宋史·程师孟传》
        《宋史·唐介传》《宋史·洪彦升传》
        《宋史·范成大传》《宋史·冯元传》
        《宋史·杨允恭传》《宋史·蔡齐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