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乐运传》原文及翻译
| | 北史 原文: 乐运, 字承业, 南阳清阳人。运少好学, 涉猎经史。年十五而江陵灭, 随例迁长安。其亲属等多被籍没, 运积年为人佣保, 皆赎免之。事母及寡嫂甚谨, 由是以孝闻。梁故都官郎琅邪王澄美之, 次其行事为《孝义传》。性方直, 未尝求媚于人。为露门学士。前后犯颜屡谏武帝, 多被纳用。建德二年, 除万年县丞。抑挫豪右, 号称强直。武帝嘉之, 特许通籍, 事有不便于时者, 令巨细奏闻。 武帝尝幸同州, 召运赴行在所。既至, 谓日:“卿言太子如何人?”运日:“中人也。”时齐王宪以下并在帝侧, 帝顾谓宪等日:“百官佞我, 皆云太子聪明睿智, 唯运云中人, 方验运之忠直耳。”于是因问运中人之状。运对曰班固以齐桓公为中人管仲相之则霸竖貂辅之则乱可与为善亦可与为恶也帝曰我知之矣遂妙选宫官以匡弼之。 及武帝崩, 宣帝嗣位, 葬讫, 诏天下公除①。运上疏日:“三年之丧, 自天子达于庶人。先王制礼, 安可诬之。”书奏, 帝不纳。自是德政不修, 而昏暴滋甚。运乃舆榇②诣朝堂, 陈帝八失。帝大怒, 将戮之。内史元严谏, 因而获免。翌日, 帝颇感悟, 召运谓之日:“朕昨夜思卿所奏, 实是忠臣。”乃赐御食以赏之。朝之公卿, 初见帝甚怒, 莫不为运寒心。后见获赏, 又皆相贺, 以为幸免兽口。 内史郑译常以私事请托, 运不之许, 因此衔之。及隋文帝为丞相, 译为长史, 遂左迁运为广州滍阳令。开皇五年, 转毛州高唐令。频历二县, 并有声绩。运常愿处一谏官, 从容讽议, 而性讦直, 为人所排抵, 遂不被任用。乃发愤录夏、殷以来谏争事, 集而部之, 名日《谏苑》。奏上之, 隋文帝览而嘉焉。 (选自《北史·乐运传》, 有删改) 【注】①公除:指帝王身负国事之重, 因公权宜礼制, 除下丧服。②舆榇(chèn):载棺以随。 译文: 乐运, 字承业, 是南阳淯阳人。乐运少年时就喜欢学习, 涉猎经书史籍。十五岁时(粱的都城)江陵被攻占, (乐运)按照惯例被送到长安。他的亲属大多被没收家产(成为奴蜱), 乐运多年给别人做雇工。(乐运)用财物把亲属都赎为平民。他侍奉母亲和守寡的嫂嫂很恭敬, 因此凭着有孝行闻名。粱故都官郎琅邪郡的王澄赞赏他, 编列他的品行事迹写进《孝义传》。乐运秉性正直, 未曾讨好别人。担任露门学士。前后多次冒犯劝谏武帝, 多被采用。建德二年, 任命为万年县丞。乐运抑制打击豪门大族, 号称刚强正直。武帝嘉奖他, 特许他记名于门籍随时进入宫中, 有不利于时政的事, 令他无论大小都可以奏报。 武帝曾经到同州巡视, 召乐运赶赴同州。乐运到后, 武帝对他说:“你说太子是什么样的人?, 乐运回答:“是平常人。”当时齐王宇文宪及以下的大臣都在武帝身边, 武帝回头对宇文宪等人说:“百官讨好我, 都说太子聪颖明智, 只有乐运说是平常人, 正好证明乐运的忠诚正直啊。”于是又问乐运平常人是什么样子的。乐运回答说:“班固认为齐桓公就是平常人, 管仲扶助他就成就了霸业, 竖貂辅佐他国家就乱。可以和他做好事, 也可以和他做坏事。”武帝说:“我知道了。”于是就精选东宫官员来匡正辅导太子。 等到武帝去世, 宣帝继承帝位, 葬礼刚刚结束, 就下诏因事繁忙, 皇帝临时除去丧服。乐运上奏疏说:“三年服丧期’从天子到平民百姓(都应遵循)。先王礼仪, 怎么可以改变呢。”奏疏呈上, 宣帝不接受。从这以后宣帝不修德政’而糊涂凶暴更加厉害。乐运于是带着棺材到朝堂以死相谏, 陈述宣帝的八大过失。宣帝大怒, 准备杀掉他。内史元严劝谏, 因而得以免死。第二天, 宣帝稍微有点感悟, 召见乐运并且对他说:“我昨天夜里思考你所奏的事, 你实在是忠臣。”于是赐给他帝王饮食来奖赏他。满朝的公卿, 起初见宣帝很愤怒, 无不为乐运担心。后来见他受到赏赐, 又都�:厮�, 认为他是幸免予虎口。 内史郑译经常以私事请求托付, 乐运没有答应他, 郑译因此记恨他。当隋文帝为丞相时, 郑译担任长史, 于是将乐运降职为广州滍阳县令。开皇五年, 转任毛州高唐县令。连续历任二县, 都有声誉政绩。乐运常常希望能做一名谏官, 可以从容不迫地进行劝谏议论, 然而他秉性刚直, 被人排斥打击, 最终未被任用为谏官。于是就发愤抄录夏朝、商朝以来直言谏争的事例, 集合成一部书, 取书名叫《谏苑》。将书奏上, 隋文帝阅读后赞赏他。
相关练习:《北史·乐运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