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萧子良传》原文及翻译
| | 南史 原文: 竟陵文宣王子良, 字云英, 武帝第二子也。幼聪敏。武帝为赣县时, 与裴后不谐, 遣人船送后还都, 已登路, 子良时年�。谕デ安辉�。帝谓曰:“汝何不读书?”子良曰:“娘今何处?何用读书?”帝异之, 即召后还县。 子良敦义爱古, 郡人朱百年有至行, 先卒, 赐其妻米百斛, 蠲一人, 给其薪苏。郡阁下有虞翻旧床, 罢任还, 乃致以归。后于西邸起古斋, 多聚古人器服以充之。 武帝即位, 封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 加都督。永明二年, 为护军将军, 兼司徒。四年, 进号车骑将军。子良少有清向, 礼才好士, 倾意宾客, 天下才学皆游集焉。善立胜事, 夏月客至, 为设瓜饮及甘果, 著之文教。士子文章及朝贵辞翰, 皆发教撰录。 武帝不豫, 诏子良甲仗入延昌殿侍医药。子良日夜在殿内, 太孙间日入参。居几月, 武帝暴渐, 内外皇惧, 百僚皆已变服, 物议疑立子良。武帝俄顷而苏, 问太孙所在, 因召东宫器甲皆入, 遗诏使子良辅政, 萧鸾知尚书事。子良素仁厚, 不乐时务, 乃推萧鸾。诏云:“事无大�。び腽讲位�。”子良所志也。太孙少养于子良妃袁氏, 甚著慈爱, 既惧前不得立, 自此深忌子良。 子良又与文惠太子同好释氏, 甚相友悌, 其劝人为善, 未尝厌倦, 以此终致盛名。进位太傅, 增班剑为三十人, 本官如故, 解侍中。隆昌元年加殊礼剑履上殿入朝不趋赞拜不名进督南徐州其年疾笃谓左右曰门外应有异遣人视, 见淮中鱼无算, 皆浮出水上向城门。寻薨, 年三十五。 (《南史•萧子良传》, 有删改) 译文: 竟陵文宣王萧子良字云英, 是齐武帝的第二个儿子。自幼聪敏。武帝在赣县任职的时候, 与裴后关系不和睦, 派人用船送裴后回京城, 已经上路了, 萧子良当时年纪幼�。谔们昂懿桓咝�。武帝对他说:“你怎么不读书?”萧子良说:“我娘在哪里?为什么还要读书!”武帝感到很奇异, 便召裴后回到了县里。 萧子良重道义、好古雅, 本郡人朱百年有极高的德行, 先死了, 萧子良便赐给他的妻子米一百斛, 免去一个人的赋税, 供给她柴草。郡阁下有虞翻的旧床, 萧子良罢任回家, 便把床带回来了。后来萧子良在西邸建了一座古斋, 收集了许多古人的器具衣服布置在里边。 武帝即位, 封他为竟陵郡王、南徐州刺史, 加任都督。永明二年(484), 担任护军将军, 兼司徒。四年, 晋升为车骑将军。萧子良少年就有清雅的志向, 礼遇贤才, 喜爱文士, 而全心全意对待宾客, 天下有才学的人都聚集到了他这里。他喜欢做一些美好的事情, 夏天客人到了, 他就为他们摆出瓜果和饮料, 让他们撰写文化教育的论著。士子的文章以及朝贵的作品, 萧子良也让人撰录。 武帝生了�。钕糇恿即攀涛赖窖邮俚钍谭罘�。萧子良他日夜守在殿内, 太孙每隔一天进去参见一次。过了几个月, 武帝病情突然加重, 内外都很恐慌, 百官都已经穿上了丧服, 人们议论怀疑要立萧子良。武帝不一会又苏醒过来, 问太孙在哪里, 于是召东宫的卫士都随着进宫, 遗诏让萧子良辅政, 萧鸾知尚书事。萧子良一向仁厚, 对政治事务不感兴趣, 便推荐萧鸾, 诏书说:“事情不论大�。家麴缴塘�。”这正是萧子良的愿望。太孙从小就养在萧子良的妃子袁氏那里, 袁氏对他很慈爱, 此前他曾经很害怕不能被立为继承人, 从此深深地忌恨萧子良。 萧子良又和文惠太子共同喜欢佛教, 非常友爱, 他劝人做善事, 从不厌倦, 由此最终招致了很大的名声。萧子良被晋升职位为太傅, 增加仪仗为三十人, 本官依旧, 解除侍中职务。隆昌元年(494), 加给他特殊的礼制, 可以带剑穿履上殿, 入朝不用趋步, 赞拜不用报名, 升任都督南徐州。这年他病情很重, 对身边的人说:“门外应该有异常情况。”派人去看, 见淮河中的游鱼无数, 都浮出水面涌向着城门。不久去世, 年龄三十五岁。
相关练习:《南史·萧子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