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后汉书·许劭传》原文及翻译

        后汉书
        原文:
            许劭字子将,汝南平舆人也。少峻名节, 好人伦, 多所赏识。 
            初为郡功曹, 大守徐璆甚敬之。府中闻子将为吏, 莫不改操饰行。同郡袁绍, 公族豪侠, 去濮阳令归,车徙甚盛, 将入郡界, 乃谢遣宾客, 曰:“吾舆服岂可使许子将见。”遂以单车归家。 
            劭尝到颍川, 多长者之游, 唯不候陈寔①。又陈蕃②丧妻还葬, 乡人毕至, 而邵独不往。或问其故, 劭曰:大丘道广, 广则难周;仲举性峻, 峻则少通。故不造也。其多所裁量若此。 
            曹操微时, 常卑辞厚礼, 求为己目。劭鄙其人而不肯对操乃伺隙胁劭劭不得已曰君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操大悦而去。 
            劭从祖敬, 敬子训, 训子相, 并为三公, 相以能谄事宦官, 故自致台司封侯, 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 终不候之。 
            劭邑人李逵, 壮直有高气, 劭初善之, 而后为隙, 又与从兄靖不睦, 时议以此少之。初, 劭与靖俱有高名, 好共核论乡党人物, 每月辄更其品题, 故汝南俗有“月旦评”焉。 
            司空杨彪辟, 举方正、敦朴, 征, 皆不就。或劝劭仕, 对曰:“方今小人道长, 王室将乱, 吾欲避地淮海, 以全老幼。”乃南到广陵。徐州刺史陶谦礼之甚厚。劭不自安, 告其徒曰:“陶恭祖外慕声名, 内非真正。待吾虽厚, 其势必�。蝗缛ブ�。”遂复投扬州刺史刘繇于曲阿。其后陶谦果捕诸寓士。及孙策平吴, 劭与繇南奔豫章而卒。时年四十六。兄虔亦知名, 汝南人称平舆渊有二龙焉。 
        (节选自《后汉书卷九十八》) 
        [注]①陈定:字仲弓, 颍川许昌人, 桓帝时曾任太丘县令, 以平正闻名乡里。②陈蕃:字仲举, 汝南平舆人, 为人刚正, 以气节名世。 


        译文:
            许劭最初担任汝南郡的功曹, 太守徐谬很敬重他。府中官员听到许子将做了官, 没有人不改变自己的操守, 掩饰自己的行为的。汝南郡的袁绍, 是豪门贵族中任侠的人, 他从濮阳令卸任回家的时候, 车队当道, 随从众多, 将进入汝南郡的时候, 竟然辞谢宾客, 遣散随从, 说:我这样的车队和服饰(排�。┰趺茨苋眯碜咏�?于是轻车简从地回到家乡。 
            许劭曾去颍川(颍川郡, 辖地在今河南省中部及南部), 与很多有德行的人结交, 唯独不去造访陈定。另外陈蕃丧妻后回乡归葬故里, 乡人全来(吊丧), 却只有许劭不去。有人问许劭这样做的缘故, 许劭说:陈太丘交游太广, 难以周全;陈仲举生性大严厉, 少有通融。所以我不去拜访他们。许劭(对时人)所作的多数判断衡量便是如此。 
            曹操尚未出名的时候, 常常言辞谦恭, 礼物丰厚地(见许劭), 求许劭为自己品评。许劭鄙视他的为人, 因而不愿意为他品评, 曹操就找到可乘之机, 胁迫许劭, 许劭无可奈何, 只得说:你是太平之世的奸贼、动乱之世的英雄。曹操听后非常高兴地走了。 
            许劭父亲的伯父是许敬, 许敬的儿子是许训, 许训的儿子是许相, 这三个人都做了朝廷的三公(大尉、司徒、司空)。许相靠着善于谄媚侍奉宦官, 所以自己得到了朝廷的封侯, 他数次派人请许劭。许劭憎恶他品行不端, 始终没有去看他。 
            许劭的邑人李逵, 豪迈刚直气节高尚, 许劭开始对他亲善, 但后来因为与他有了隔阂(结卞了仇怨), 加上与堂兄许靖不和睦, 当时的议论因为这两件事有些看不起他(许劭)。当初, 许劭与许靖都有很高的名望, 喜好共同审核评论乡里的人事, 每月总是更换品评的话题对象), 所以汝南地区民间有月旦评的说法。 
            司空杨彪征召他为属官), 地方按照方正、敦朴的科目荐举他, 朝廷直接征召他, 许劭都不就任。有人劝说许劭做官, 许劭回答说:现今小人道路深长, 朝廷将要动乱, 我打算到淮海去躲避, 保全我的一家老幼。于是南行至广陵(广陵郡, 辖境在今江苏安徽交界处)。徐州刺史陶谦对他以礼相待, 待遇优厚。许劭感到自己不安全, 告诉他的门徒说:陶恭祖外在的表现是仰慕有名声的人, 并不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他招御我虽然优厚, 将来势必会变得虚假刻薄。我不如离开他。于是去曲阿县(今江苏丹阳县)投奔扬州刺史刘繇。此后陶谦果然把众位寄居在徐州的士大夫抓了起来。到了孙策平定东吴的时候, 许劭与刘繇向南跑到豫章(豫章郡, 辖今江西及其南部一带), 接着死在那里。时年46岁。许劭的哥哥许虔也很出名, 汝南人称平舆的深潭里出了两条龙。 

        相关练习:《后汉书·许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后汉书·徐璆传》《后汉书·杨赐传》
        《后汉书·刘平传》《后汉书·杨终传》
        《后汉书·冯鲂列传》《后汉书·臧宫传》
        《后汉书·皇甫嵩传》《后汉书·滕抚传》
        《后汉书·冯衍传》《后汉书·张霸传》
        《后汉书·范式列传》《后汉书·江革传》
        《后汉书·杨震列传》(二)《后汉书·李业传》
        《后汉书·申屠刚传》《后汉书·齐武王传》
        《后汉书·荀彧传》《后汉书·卢植传》
        《后汉书·朱浮传》《后汉书·吴汉传》
        《后汉书·陈禅传》《后汉书·显宗孝明帝纪》
        《后汉书·王梁传》《后汉书·曹褒传》
        《后汉书·马武传》《后汉书·张衡传》
        《后汉书·延笃传》《梁鸿尚节》
        《后汉书·张禹传》《后汉书·王涣传》
        《后汉书·庞参传》《后汉书·郑太传》(二)
        《后汉书·周举传》《后汉书·刘翊传》
        《后汉书·伏湛传》《后汉书·丁鸿传》
        《后汉书·景丹传》《息夫躬之阴》
        《后汉书·杜林传》《后汉书·鲍昱传》
        《后汉书·班梁列传》《后汉书·冯异传》
        《后汉书·刘茂传》《后汉书·耿恭传》
        《后汉书·郭太传》《后汉书·黄琼传》
        《后汉书·班彪传》《后汉书·谯玄传》
        《后汉书·虞诩传》《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