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苏轼《与王庠书》原文及翻译

        苏轼
        原文:
            轼启。远蒙差人致书问安否, 辅以药物, 眷意甚厚。自二月二十五日, 至七月十三日, 凡一百三十余日乃至, 水陆盖万余里矣。罪戾远黜, 既为亲友忱, 又使此两人者, 跋涉万里, 比其还家, 几尽此岁, 此君爱我之过而重其罪也。但喜比来侍奉多暇, 起居佳胜。轼罪大责�。哟斯桃�, 无足言者。瘴疠之邦, 僵仆者相属于前, 然亦皆有以取之。非寒暖失宜, 则饥饱过度, 苟不犯此者, 亦未遽病也。若大期至, 固不可逃, 又非南北之故矣。以此居之泰然。不烦深念。
            前后所示著述文字, 皆有古作者风力, 大略能道意所欲言者。孔子曰:“辞达而已矣。”辞至于达, 止矣, 不可以有加矣。《经说》一篇, 诚哉是言也。西汉以来, 以文设科而文始衰, 自贾谊、司马迁, 其文已不逮先秦古书, 况其下者?文章犹尔, 况所谓道德者乎?所论周勃则恐不然。平、勃未尝一日忘汉, 陆贾为之谋至矣。若如君言, 先事经营, 则吕后觉悟, 诛两人, 而汉亡矣。某少时好议论古人, 既老涉世更变, 往其言之过, 故乐以此告君也。
            儒者之�。嗫瘴亩偈涤�。贾谊、陆贽之学, 殆不传于世。老病且死, 独欲以此教子弟, 岂意姻亲中, 乃有王郎乎! 三复来贶②, 喜抃③不已。应举者志于得而已。今程试文字, 千人一律, 考官亦厌之, 未必得也。如君自信不回, 必不为时所弃也。又况得失有命, 决不可移乎! 勉守所学, 以卒远业。相见无期, 万万自重而已。人还, 谨奉手启, 少谢万一。
        (有删改)


        译文:
            苏轼启。承蒙你远道派人送信问候安好与否, 还送来药物, 眷念之情十分深厚。从二月二十五日, 到七月十三日, 总共一百三十多天才到, 水陆路程大约有一万多里了。我因为罪过被贬至远地, 既让亲人朋友为我担忧, 又让这两个人, 万里跋涉, 等他们回到家, 这一年几乎要过完了, 这真是你过分爱护我却加重了我的罪过。不过可喜的是近来你多有闲暇侍奉父母, 生活安好顺适。我罪过大所受责罚轻, 被贬至此地本来就应该, 不值得说道。这里是瘴气引起疾病的地区, 眼前死亡的人接连不断, 但是也都有致病的原因。不是冷暖失调, 就是过度饥饿或饱食, 如果不犯这些毛�。膊换嵬蝗徊〉�。如果死期到了, 本来就不可逃避, 那就不是身处南北之地的缘故了。因此我在此地居住也感到闲适自若。不烦劳你深切挂念。
            你前后给我看你写的文章, 都有古代创作者的风采骨力, 大致能表达你想说的意思。孔子说:“言辞能表达清楚就可以了。”言辞到了能表达清楚的程度, 就可以了, 不能再加什么了。一篇《经说》, 的确是这么说的。自西汉以来, 把文章设为考试科目而文章开始衰微, 从贾谊、司马迁开始, 他们的文章已经比不上先秦的古书, 何况在他们之后的人呢!文章尚且如此, 更何况所说的道德呢?至于你对周勃的评论, 恐怕不正确。陈平、周勃不曾有一天忘记汉朝, 陆贾替他们谋划得已经很周到了。如果像你说的, 先经营谋划, 那么吕后察觉醒悟, 诛杀这两个人, 汉朝就灭亡了。我年轻时喜欢评论古人, 老了以后, 经历世事变迁, 时常追悔过去言论的过错, 因此乐意将这一点告诉你。
            读书人的缺点, 在于多空话但少有实用之语。贾谊、陆贽的学说, 大概不能流传于世了。我老迈多病离死不远了。只想把这些道理传授给年轻人, 哪里想到姻亲之中, 竟然出了你王郎呢? 反复读你的来信与文章, 高兴得不停拍手。参加科举考试的人志在考中罢了。如今按规定的格式写的文章, 一千个人都是一个法则, 考官也讨厌这类文章, 不一定考中.。如果你能自信、不改变志向, 一定不会被时代抛弃。更何况得失都有命数, 绝对不可能改变呢?尽力坚持学习, 来完成久远的学业。相见之日遥遥无期, 你千万要自我保重啊。来人返回, 郑重送上我的书信, 稍稍表达我的些许谢意。



        相关文言文
        苏轼《天石砚铭》苏轼《宋襄公论》
        苏轼《苏廷评行状》苏轼《贾谊论》
        苏轼《滟滪堆赋》苏轼《江瑶柱传》
        苏轼《安国寺记》《儋耳夜书》
        苏轼《屈原庙赋》苏轼《记过合浦》
        苏轼《庄子祠堂记》苏轼《转对条上三事状》
        苏轼《游兰溪》苏轼《论范增》
        苏轼《记与欧公言》苏轼《韩非论》
        苏轼《晁君成诗集叙》苏轼《霍光论》
        苏轼《答谢民师书》苏轼《决壅蔽》
        苏轼《上韩枢密书》《张文定公墓志铭》
        苏轼《墨宝堂记》苏轼《小儿不畏虎》
        苏轼《士燮论》苏轼《论特奏名》
        苏轼《书孟德传后》苏轼《孟轲论》
        苏轼《盖公堂记》阅读练习及答案《记游定惠院》
        苏轼《书唐氏六家书后》苏轼《跋钱君倚书〈遗教经〉》
        苏轼《滕县公堂记》苏轼《论子胥种蠡》
        《记游白水岩》苏轼《论项羽范增》
        苏轼《李氏山房藏书记》《河豚发怒》
        苏轼《乐毅论》苏轼《凌虚台记》
        苏轼《万石君罗文传》苏轼《南方多没人》
        书《孟德传》后苏轼《司马温公行状》
        《秦废封建》苏轼《赵清献公神道碑》
        苏轼《刚说》苏轼《答李琮书》
        苏轼《中和胜相院记》苏轼《荀卿论》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