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夏原吉传》原文及翻译
| | 明史 原文: 夏原吉, 字维喆, 其先德兴人。原吉早孤, 力学养母。以乡荐入太学, 选入禁中书制诰。建文初, 擢户部右侍郎。明年充采访使。巡福建, 所过郡邑, 核吏治, 咨民隐。人皆悦服。久之, 移驻蕲州。 亡何, 郁新卒, 召还, 理户部事。凡中外户口、府库、田赋赢缩之数, 各以小简书置怀中, 时检阅之。一日, 帝问:“天下钱、谷几何?”对甚悉, 以是益重之。当是时, 兵革初定, 论“靖难”功臣封赏, 分封诸藩, 增设武卫百司。又发卒八十万问罪安南、中官造巨舰通海外诸国、大起北都宫阙, 供亿转输以钜万万计, 皆取给户曹。原吉悉心计应之, 国用不绌。 永乐八年, 帝北征, 辅太孙留守北京, 总行在①九卿事。时诸司草创, 每旦, 原吉入佐太孙参决庶务。朝退, 诸曹郎御史环请事。原吉口答手书, 不动声色。北达行在, 南启监国, 京师肃然。帝还, 赐钞币、鞍马、牢醴, 慰劳有加。寻从还南京, 命侍太孙周行乡落, 观民间疾苦。原吉取齑黍以进, 曰:“愿殿下食此, 知民艰。”九载满, 与蹇义皆宴便殿, 帝指二人谓群臣曰:“高皇帝养贤以贻朕。欲观古名臣, 此其人矣。”自是屡侍太孙, 往来两京, 在道随事纳忠, 多所裨益。 十八年, 北京宫室成, 使原吉南召太子、太孙。既还, 原吉言:“连岁营建, 今告成。宜抚流亡, 蠲②逋负以宽民力。”明年, 三殿灾, 原吉复申前请, 亟命所司行之。初以殿灾诏求直言, 群臣多言都北京非便。帝怒, 杀主事萧仪, 曰:“方迁都时, 与大臣密议, 久而后定, 非轻举也。”言者因劾大臣。帝命跪午门外质辨。大臣争詈言者, 原吉独奏曰:“彼应诏无罪。臣等备员大臣, 不能协赞大计, 罪在臣等。”帝意解, 两宥之。或尤原吉背初议。曰:“吾辈历事久, 言虽失, 幸上怜之。若言官得罪, 所损不细矣。”众始叹服。 原吉虽居户部, 国家大事辄令详议。帝每御便殿阙门, 召语移时③, 左右莫得闻。退则恂恂若无预者。交阯平, 帝问:“迁官与赏孰便?”对曰:“赏费于一时, 有限;迁官为后日费, 无穷也。”从之。西域法王来朝, 帝欲郊劳, 原吉不可。及法王入, 原吉见, 不拜。帝笑曰:“卿欲效韩愈耶?”山东唐赛儿反, 事平, 俘胁从者三千余人至。原吉请于帝, 悉原之。谷王㭎叛, 帝疑长沙有通谋者。原吉以百口保之, 乃得寝。 (选自《明史·列传第三十七》, 有删改) 【注】①行在:也称行在所, 指天子所在的地方。②蠲:免除。③移时:一会, 一段时间。 译文: 夏原吉, 字维拮, 祖先是德兴人。夏原吉早年丧父, 他致力于学问, 来赡养母亲。因为获得乡荐进入太学, 被选入宫中书写制诰。建文初年, 升任户部右侍郎。第二年, 充任采访使。巡视福建时, 所过郡县乡邑, 都检查吏治好坏, 询问百姓疾苦。人们都很高兴和敬佩。不久, 移驻蕲州。 没多久, 郁新去世, 夏原吉被召回, 代理户部的事务。凡各地的户口、府库、田税增减的数目, 他都用小本子记好, 带在身上, 随时查阅。一天, 皇上问:“天下钱、粮有多少?”夏原吉回答得很详�。怂芷髦�。当时, 战争刚刚结束, 皇上给参加“靖难”的功臣封赏, 分封藩王, 增设武卫百司。后来又发兵八十万向安南问罪, 命宦官监造巨舰通使海外各国, 在北京大造宫室。这些事项, 供应转输的财物都以数万万计, 全由户部支出。夏原吉都尽心筹划, 国家各项开支足够使用。 永乐八年, 皇上北征, 夏原吉辅佐太孙留守北京, 总管行在所九卿事务。当时各部门刚刚创建, 每天早上, 夏原吉进去辅佐太孙处理各项事务。退朝后, 各部的郎官和御史又围上来请示。夏原吉一边回答一边手批, 不动声色。北自行在所, 南达京师, 人们都对他肃然起敬。皇上回来后, 赐给他钞币、鞍马、牛酒, 厚加慰劳, 不久随皇上回南京, 受命侍从太孙、周游乡里村落, 考察民间疾苦。夏原吉拿了一些粘黄米粉进呈给太孙说:“请殿下将它吃了, 以了解百姓生活的艰辛。”九年任满, 皇上在便殿设宴, 款待夏原吉和蹇义等人, 皇上指着两人对群臣说:“高皇帝培养贤才留给我使用。各位想看古代名臣, 这两位便是。”此后夏原吉多次侍从太孙, 往来于南北两京, 途中还随事献上忠言, 使太利、获得很多助益。 永乐十八年, 北京的宫室建成, 皇上派夏原吉南下召太子和太孙北上。回来后, 夏原吉说:“经过多年营建, 现在终于大功告成。应该安抚流亡在外的人, 免除拖欠的各项征收, 使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第二年, 三殿失火, 原吉重申从前的请求。皇上马上命有关部门推行。当初, 皇上因三殿失火下诏求直言, 群臣大都说迁都北京不便。皇上大怒, 杀死主事萧仪, 说道:“当初要迁都时, 曾与大臣们秘密讨论过, 很久才确定下来, 并不是轻率决定的。 ”言官借机弹劾大臣。皇上命他们都跪在午门外辩论。大臣们都骂言官, 夏原吉却唯独上奏说:“他们响应诏令而提出自己的意见, 没有犯罪。臣等一帮凑数的大臣, 不能协同辅佐国家大事, 应当有罪。”皇上怒意消了, 将双方都宽恕了。有人指责夏原吉违背初衷。夏原吉说:“我们这些人任职很久了, 虽然言语有失, 侥幸皇上能够原谅。如果言官得罪, 那损失就不小了。”众人这才佩服。 夏原吉虽然任户部尚书, 国家大事总是被皇上召去详加议论。皇上每次御临便殿门口, 总是召夏原吉来谈话一段时间, 左右的人都不得听闻。夏原吉退下后, 总是恭恭敬敬的, 就像什么都没有参预一样。讨平交趾后, 皇上问升官与赏赐哪样便利。夏原吉回答说:“赏赐费用只是一次, 是有限的:而升官后的费用, 则是无限的。”皇上听从了。有西域法王来朝见, 皇上想到郊外去慰劳他, 夏原吉说不行。到法王入宫后, 夏原吉见而不拜。皇上笑着说:“爱卿想效法韩愈吗?”山东唐赛儿谋反, 被平定以后, 有三千多胁从者被俘来京。夏原吉请求皇上, 将他们全放了。谷王桐反叛, 皇上怀疑长沙有人参与阴谋。夏原吉以全家一百条人命做担保, 这事才得以平息。
相关练习:《明史·夏原吉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