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赵汝愚传》原文及翻译
|
| 宋史 原文: 赵汝愚, 字子直, 汉恭宪王元佐七世孙, 居饶之余干县。汝愚早有大志, 每曰:“丈夫得汗青一幅纸, 始不负此生。“擢进士第一, 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 召试馆职, 除秘书省正字。孝宗方锐意恢复, 始见, 即陈自治之策, 孝宗称善, 迁校书郎。知阁门张说擢签书枢密院事, 汝愚不往见, 率同列请祠, 未报。会祖母讣至, 即日归, 因自劾, 上不加罪。 迁著作郎、知信州, 易台州, 除江西转运判官, 入为吏部郎兼太子侍讲。迁秘书少监兼权给事中。内侍陈源有宠于德寿宫, 添差浙西副总管。汝愚言:“祖宗以童贯典兵, 卒开边衅, 源不宜使居总戎之任。“孝宗喜, 诏自今内侍不得兼兵职。旧制, 密院文书皆经门下�。潘翟谖鞲�, 托言边机不宜泄。汝愚谓:“东西二府朝廷治乱所关, 中书庶政无一不由东�。蚊茉翰蝗�?“孝宗命如旧制。 权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论知阁王抃招权预政, 出抃外祠。以集英殿修撰帅福建, 陛辞, 言国事之大者四, 其一谓:“吴氏四世专蜀兵, 非国家之利, 请及今以渐抑之。“进直学士、制置四川兼知成都府。诸羌蛮相挻为边患, 汝愚至, 悉以计分其势。孝宗谓其有文武威风, 召还。光宗受禅, 趣召未至, 殿中侍御史范处义论其稽命, 除知潭州, 辞, 改太平州。进敷文阁学士, 知福州。 绍熙二年, 召为吏部尚书。先是, 高宗以宫人黄氏侍光宗于东宫, 及即位为贵妃, 后李氏意不能平。是年冬十一月郊, 有司已戒而风雨暴至, 光宗震惧, 及斋宿青城, 贵妃暴薨, 驾还, 闻之恚, 是夕疾作。内侍驰白孝宗, 孝宗仓卒至南内, 问所以致疾之由, 不免有所戒责。及光宗疾稍平汝愚入对上常以五日一朝孝宗于重华宫至是往往以传旨免至会庆节上寿驾不出冬至朝贺又不出都人以为忧。汝愚往复规谏, 上意乃悟。汝愚又属嗣秀王伯圭调护, 于是两宫之情通。光宗及后俱诣北内, 从容竟日。 译文: 赵汝愚字子直, 汉恭宪王赵元佐的七世孙, 居住在饶州余干县。赵汝愚早年就胸怀大志, 他常说:“大丈夫被载入史册, 才不辜负此生。”赵汝愚考中进士第一名, 任签书宁国军节度判官, 朝廷召他参加馆职考试, 拜为秘书省正字。孝宗正锐意恢复疆土, 赵汝愚首次拜见孝宗, 就陈述自治之策, 孝宗称好, 升他为校书郎。知门张说被升为签书枢密院事, 赵汝愚不去拜见, 率同僚一起请求管理一祠观, 未得到批准。正好他祖母的讣闻到, 赵汝愚当天回去, 又自我弹劾, 皇上不加他的罪。 赵汝愚升为著作郎、信州知州, 改为台州知州, 拜官江西转运判官, 进宫任吏部郎兼太子侍讲。又升为秘书少监兼代给事中。内侍陈源受宠于高宗, 补差为浙西副总管。赵汝愚说“:祖宗派童贯主管军队, 最终引起边境的战争, 陈源不宜担任统兵之职。”孝宗很高兴, 从今后内侍不能兼军职。过去的制度规定, 枢密院文书都要经过门下审查, 张说在枢密院, 托言边防机密不可泄露, 拒交文书予门下省审查。赵汝愚说:“中书门下、枢密院二府关系到朝廷政治的好坏, 中书门下的大小政事无一不经枢密院审查, 为何枢密院不这样做?”孝宗令一切照旧。 赵汝愚暂代吏部侍郎兼太子右庶子, 他论及知门王抃揽权预政, 皇上派王抃离朝到外地的祠观任职。赵汝愚以集英殿撰修身份统帅福建, 他到宫中辞行时, 对皇上指出国家大事有四方面, 其一是:“吴氏四世掌管蜀军, 对国家不利, 请从今慢慢限制他的权力。”赵汝愚被提为直学士、制置四川使兼成都府知府。诸羌族相继挑起边患, 赵汝愚到四川后, 全部施计瓦解了他们的势力。孝宗说他文武双全, 召他回朝。光宗受禅即位, 派人去四川召赵汝愚回朝, 赵汝愚没回, 殿中侍御史范处义说赵汝愚拖延命令, 朝廷让赵汝愚任潭州知州, 赵汝愚不接受, 朝廷又任他为太平州知州。赵汝愚进升为敷文阁学士, 福州知州。 绍熙二年(1191), 赵汝愚被召为吏部尚书。当初, 高宗让宫女黄氏侍奉光宗于东宫, 等到光宗即位黄氏为贵妃时, 皇后李氏内心愤愤不平。这年冬十一月郊祀, 有关部门已经警告将有暴风雨来临, 光宗很震惧, 等到在青城斋宿时, 贵妃突然去世, 光宗回宫后, 听说此事十分生气, 当天晚上疾病发作。内侍跑去报告孝宗, 孝宗慌忙赶到南内, 询问光宗致病的原因, 不免对光宗有所警告、责怪。等光宗病稍稍好些时, 赵汝愚进宫回答皇上提问。光宗常常五天一次到重华宫拜见孝宗, 到这时孝宗往往传旨让光宗免去, 到会庆节光宗生日时, 光宗不上朝, 冬至大臣们进宫朝贺他也不出来, 国都的人都很担心。赵汝愚前去反复规劝, 光宗于是醒悟。赵汝愚又叮嘱嗣秀王伯圭护理、调和, 于是孝宗与光宗的感情得以沟通。光宗及李后都到孝宗住所北内去, 与孝宗一起愉快地度过了一天。
相关练习:《宋史·赵汝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