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魏书·古弼传》原文及翻译

        魏书
        原文:
            古弼, 代人也。少忠谨, 好读书, 又善骑射。初为猎郎, 使长安, 称旨, 转门下奏事, 以敏正著称。太宗嘉之, 赐名曰笔, 取其直而有用;后改名弼, 言其辅佐材也。令弼典西部, 与刘洁等分绾机要, 敷奏百揆。世祖即位, 以功拜立节将军, 赐爵灵寿侯。征并州叛胡。还, 进为侍中、吏部尚书, 典南部奏事。恭宗总摄万几, 微为东宫四辅, 与宜都王穆寿等并參政事。诏以弼保傅东宫, 有老成之勤, 赐币千匹、绵千斤, 迁尚书令, 弼虽事务殷凑, 而读书不�。私魃髅�, 口不言禁中之事, 功名等于张黎而廉不及也。世祖大闻, 将校猎于河西。弼留守, 诏以肥马给骑人, 弼命给弱者。世祖大怒曰尖头奴敢裁量朕也朕还台先斩此奴弼头尖世祖常名之曰笔头是以时人呼为笔公弼属官惶怖惧课。弼告之曰:“吾以为事君使畋猎不适盘游, 其罪小也。不备不虞, 使戎寇恣逸, 其罪大也。今北狄扎炽, 南虏未灭, 狡焉之志, 窥伺边境, 是吾忧也。故选肥马备军实, 为不虞之远虑。苟使国家有利, 吾何避死乎!明主可以理干, 此自喜罪, 非卿等之咎。”世祖闻而叹曰:“有臣如此, 国之宝也!”后车驾畋于山北, 大获麋鹿数千头, 诏尚书发车牛五百乘以运之。世祖寻谓从者曰:“笔公必不与我, 汝辈不如马运之速。”遂还。行百余里而弼表至, 曰:“今秋谷悬黄, 麻菽布野, 猪鹿窃食, 鸟雁侵费, 风波所耗, 朝夕参倍。乞赐矜缓, 使得收载。”世祖谓左右曰:“笔公果如朕所卜, 可谓社稷之臣。”世祖崩, 吴王立, 以弼为司徒, 高宗即位, 与张黎并坐议不合旨, 俱免, 有怨谤之言。其家人告巫蛊, 俱伏法。时人冤之。
        (节选自《魏书·古弼传》)


        译文:
            古弼, 代地人, 从小就忠实、谨慎, 喜爱读书, 又擅长骑马、射箭。起初, 他当猎郎, 出使长安, 符合皇帝心意转任门下省奏事, 以机敏正直得到称誉。太宗嘉奖他, 赐给他名字为“笔”, 采用正直而有用的意思;后来改名为“弼”, 意思是说他有辅佐之才。皇帝派他掌管西部, 与刘洁等人分管机要, 向皇帝奏百事。世祖即位后, 古弼因功被拜为立节将军, 赐爵为灵寿侯。征讨并州叛变的胡人, 回朝后, 升官为侍中、吏部尚书, 主管南部奏事。恭宗总揽国家大权后, 召古弼为东宫四辅, 与宜都王移寿一起参议政事。皇帝下诏认为他�;じㄗ籼�, 老成持重, 勤勤恳恳, 赐给他千匹帛、千斤绵。后来他又升任为尚书令。虽然政务繁忙紧迫, 但古弼不停止读书, 他品德端正, 行动谨慎, 严守机密, 从不对外说朝廷内部的事情。他功名和张黎相同, 但不及张黎廉洁。世祖大阅兵, 准备到黄河以西打猎。古弼留守, 皇帝下诏让把壮马给骑士, 而古弼却让人给弱马。世祖大怒说:“尖头奴, 竟敢和我计较, 等我回京, 先杀了这个奴才!“古弼头尖, 世祖常叫他笔头, 当时人称他为笔公。古弼的下属十分恐惧担心, 古弼告诉他们说:“我认为侍奉君王打猎, 让他们游玩得不痛快, 这罪小。(如果)不准备, 不防范, 让敌寇随意自由侵入, 这罪就大了。现在北狄很强盛, 南方的敌人也没消灭, 他们十分狡猾, 都在窥伺我们的边境, 这就是我忧虑的。所以挑选肥马, 以备军用, 是为了防备不测的远虑。如果能使国家有利, 我能怕死吗?圣明的君主是可以用道理来说服的, 这件事是我自己的罪过, 不是你们的过错。”世祖听了这些话, 感叹地说:“有这样的大臣, 真是国家之宝�。 焙罄椿实鄣某导莸缴奖贝蛄�, 捕到几千头糜鹿, 诏令尚书调发五十辆牛车去运输。不久皇帝又对跟从的人说:“笔公肯定不给, 你们不如用马运跑得快呀。”于是返回。走了一百多里, 古弼的奏表便到了, 表中说:“如今秋谷已黄, 麻菽遍野, 猪鹿偷吃, 鸟雁侵害, 风暴所损耗, 早晚相差三倍。请赐稍得缓行, 以便收载粮食。”世祖对左右说:“笔公果然像我预料的那样, 真是社稷之臣啊。”世祖驾崩, 吴王即位, 任命古弼为司徒。高宗即位, 古弼和张黎因参议政事不合皇帝心意都被罢免, 于是多有抱怨和不满的言论。古弼和张黎的家人上告他们在家用巫蛊来诅咒朝廷, 于是他们全被杀害。当时人们认为他们实在是冤枉。


        相关练习:《魏书·古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魏书·李琰之传》《魏书·崔浩传》
        《魏书·张普惠传》《魏书·陆真传》
        《魏书·杨播传》《魏书·李平传》
        《魏书·游明根传》《魏书·于忠传》
        《魏书·祖莹传》《魏书·尉元传》
        《魏书·陆俟传》《魏书·郑羲传》
        《魏书·封敕文传》《魏书·孙绍传》
        《魏书·成淹传》《魏书·源子雍传》
        《魏书·元匡传》《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魏书·源贺传》《魏书·于栗磾传》
        《魏书·杨昱传》《魏书·崔逞传》
        《魏书·甄琛传》《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刘芳传》《魏书·魏收传》
        《魏书·高闾传》《魏书·李先传》
        《魏书·拓跋仪传》《魏书·王冯弘传》
        《魏书·游肇传》《魏书·穆崇列传》
        《魏书·李安世传》《魏书·安同传》
        《魏书·曹世表传》《魏书·高祐传》
        《魏书·许谦传》《魏书·韩茂传》
        《魏书·封轨传》《魏书·李业兴传》
        《魏书·裴宣传》《魏书·张彝传》
        《魏书·寇赞传》《魏书·邢峦传》
        《魏书·辛雄传》《魏书·裴佗传》
        《魏书·源怀传》《魏书·安丰王元猛传》
        《魏书·崔玄伯传》《魏书·张蒲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