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谯周传》原文及翻译
| | 三国志 原文: 谯周字允南, 巴西西充国人也。周幼孤, 与母兄同居。既长, 耽古笃学, 家贫未尝问产业, 诵读典籍, 欣然独笑, 以忘寝食。研精六经, 尤善书札, 颇晓天文;诸子文章, 非心所存, 不悉遍视;身长八尺, 体貌素朴, 推诚不饰。 建兴中, 丞相亮领益州牧, 命周为劝学从事。亮卒于敌庭, 周在家闻问, 即便奔赴, 寻有诏书禁断, 惟周以速行得达。大将军蒋琬领刺史, 徙为典学从事, 总州之学者。后主立太子, 以周为仆, 转家令。时后主颇出游观, 增广声乐。周上疏谏曰:“昔王莽之败, 豪杰并起, 跨州据郡, 欲弄神器, 于是贤才智士思望所归, 未必以其势之广狭, 惟其德之薄厚也。是故于时更始、公孙述及诸有大众者多已广大, 然莫不快情恣欲, 怠于为善, 游猎饮食, 不恤民物。” 景耀六年冬, 魏大将军邓艾克江由, 长驱而前。而蜀本谓敌不便至, 不作城守调度。及闻艾已入阴平, 百姓扰扰, 皆进山野, 不可禁制。后主使臣群会议, 计无所出。或以为蜀之与吴, 本为和国, 宜可奔吴;或以为南中七郡, 阻险斗绝, 易以自守, 宜可奔南。惟周以为:“自古以来, 无寄他国为天子者也, 今若入吴, 固当臣服。且政理不殊, 则大能吞�。耸匀灰�。由此言之, 则魏能并吴, 吴不能并魏明矣。等为小称臣, 孰与为大?再辱之耻, 何与一辱? 且若欲奔南则当早为之计然后可果今大敌以近祸败将及群小之心无一可�?址⒆阒掌浔洳徊�/何至南之有乎于是遂从周策。刘氏无虞, 一邦蒙赖, 周之谋也。 时晋文王为魏相国, 以周有全国之功, 封阳城亭侯。又下书辟周, 周发至汉中, 因疾不进。六年, 至冬卒。 (摘编自《三国志•杜周杜许孟来尹李谯郤传》) 译文: 谯周, 字允南, 是巴西郡西充国人。谯周幼年丧父, 与母亲、哥哥一起生活。成人后, 酷爱古籍, 笃志好学, 家里虽然贫穷, 但他不曾治理产业, 整天诵读经典文籍, 乐呵呵地独自喜笑, 有时因而忘记了睡觉吃饭。他精心钻研《六经》, 尤其擅长撰写书信, 很熟悉有关日、月、星等天体的自然现象;不太喜爱诸子的文章, 不全部拿来阅读;身高八尺, 衣着外表简朴, 诚实而没有矫饰。 建兴年间, 丞相诸葛亮兼任益州牧, 任命谯周担任劝学从事。诸葛亮逝世于魏国境内的军营中, 谯周在家听到消息后, 马上前往奔丧。不久便有诏书禁止人们奔丧, 只因谯周行动迅速得以到达。大将军蒋琬兼任刺史, 升调谯周为典学从事, 主管州中做学问的人。后主刘禅立太子, 让谯周服侍太子, 后调任为家令。当时后主常常外出游玩, 增加供奉音乐的人数。谯周上疏进谏道:“先前王莽败亡, 群雄一起举事, 占据州郡, 都想称霸一方, 于是贤能的人才聪明的士人纷纷选择归附自己所仰望之人, 不一定看那人的势力和地盘的大�。豢此牡滦泻癖。凰缘笔钡母嫉哿跣⒐锸黾捌渌涤写笈拥娜�, 多数都已占有广大的土地, 然而他们都放纵情欲, 懒得修德施仁, 整天游猎吃喝, 而不怜惜百姓的财物。 景耀六年冬, 魏国大将军邓艾攻占江由, 长驱直入。而蜀国本以为敌军不会马上攻来, 未作守城的准备。等到听说邓艾已进入阴平, 百姓慌乱骚动, 纷纷逃进山林荒野, 不能禁止。后主刘禅召集群臣讨论对策, 无人能想出妙计。有人认为蜀国与吴国, 本为友盟, 可以投靠吴国;有人认为南中七郡, 陡峭险阻, 容易守御, 可以南奔。只有谯周认为:“自古以来, 没有寄依别国而作天子的事, 现在如果投奔吴国, 一定要臣服吴国。而国家的政令和伦理不同, 大的能吞并小的, 这是自然规律。从这一点看, 魏国能够吞并吴国, 而吴国却不能吞并魏国, 这是很明白的事。同样是做小称臣, 哪比得上向大国称臣?与其遭受两次屈辱, 哪比得上忍受一次屈辱?再说如果投奔南中七郡, 就应该早作准备, 然后才能有所凭依。现在大敌当前, 灾祸失败将要到来, 手下人的心志, 没有一个可以保证不改变, 恐怕出发的那一天, 就会发生不测之变, 还能等到您到南中七郡吗?”于是后主听从谯周的建议。刘姓平安无事, 整个蜀国也因此而完好, 都得力于谯周的谋划。 这时晋文王司马昭为魏国的相国, 因为谯周有全蜀归附的功劳, 封谯周为阳城亭侯。又下诏书征召谯周, 谯周动身到汉中, 因病不能前往。泰始六年, 到冬天谯周去世。
相关练习:《三国志·谯周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