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原文及翻译
| | | 方苞 原文: 八月望前一日, 入雁荡, 按图记以求名迹, 则芜没者十之七矣。访于众僧, 咸曰:“其始辟者, 皆畸人也。庸者继之, 或摽①田宅以便其私, 不则苦幽寂去而之他, 故蹊径可寻者�!!惫�, 鲍甥率众登, 余止山下。或曰:龙湫尚可至也。遂宿能仁寺。 诘旦, 舆者同声以险远辞。余曰:“姑往焉, 俟不可即而去之, 何伤?”沿涧行三里而近, 绝无险艰。至龙湫庵, 僧他出。樵者指道所由, 又前半里许, 蔓草被径, 舆者曰:“此中皆毒蛇貍虫, 遭之, 重则死, 轻则伤。”怅然而返, 则老僧在门。问故, 笑曰:“安有行二千里, 相距咫尺, 至崖而反者?吾为子先路。”持小竿, 仆李吉随之, 经蒙茸则手披足踏。舆者坦步里许, 径少窄, 委舆于地, 曰:“过此则山势陡仄, 决不能前矣。”僧曰:“子毋惑, 帷余足迹是瞻。”鲍甥牵引, 越数十步, 则蔓草渐�。捞蛊�, 望见瀑布。又前, 列坐岩下, 移时乃归。舆者安坐于草间, 并作乡语怨詈老僧曰:“彼自耀其明, 而征吾辈之诳, 必众辱之。” 嗟乎!先王之道之榛芜久矣。众皆以远迹为难, 而不知苟有识道者为之先, 实近且易也。孔、孟、程、朱皆因于众厮舆②, 而时君不寤, 岂不惜哉!夫舆者之诳,即暴③于过客,不能谴呵而创惩之也,而怀怒蓄怨至此;况小人毒正,侧目于君子之道以为不利于其私者哉!此严光、管宁之俦所以匿迹销声而不敢以身试也。 【注】①摽:把持。②厮舆:旧时指仆役一类的人。③暴:施加恶行, 欺侮。 译文: 八月十四日, 我进入了雁荡山, 按照图记来找名胜古迹, 发现十处有七处已经荒芜废弃了。向各位僧人打听, 都说:“那些开辟这里的人都是些不寻常的人。后来平庸的人继承了这里的所有权, 有的人把持田宅来为自己求得利益, 否则就苦于这里偏僻寂寞而离开到其它地方去了, 所以可找到的通往胜迹的小路很少。”经过华严寺, 鲍甥率领大家登山去找, 我在山下休息。有人说:“龙湫或许还能找到。”于是就在能仁寺住宿。 第二天清晨, 抬轿的人不约而同地用路途险峻遥远作借口推辞。我说:“暂且前往吧, 等到不能接近再离开, 又有什么妨害呢?”我们沿着溪涧走了三里就接近了龙湫庵, 完全没有一点危险艰难的。到龙湫庵, 僧人到别处去了。打柴的人为我们指明了通向龙湫瀑布的道路方向, 又往前走了半里多, 茂密的杂草遮盖了道路, 抬轿的人说:“这里面都是毒蛇害虫, 遇到它们, 情况严重的就死亡, 轻的受伤。”我们很不如意地回来了, 回来后发现老和尚在门前。他问我们回来的原因, 知道缘故后笑着说:“哪里有走了二千里, 距离目的地很近了, 到了崖边却要返回的呢?我替你在前面领路。” 老和尚拿着小竹竿, 仆人李吉跟着他, 经过茂密的杂草和灌木丛就用手分开用脚踩下。抬轿的人安然地步行一里多, 路稍微变窄, 就把轿子丢在地上, 说:“过了这里山势就会变得陡峭逼仄, 绝对不能往前走了。”老和尚说:“您不要怀疑, 只要跟着我的脚印走就可以了。” 鲍甥在前面一边拉着我一边带路, 走过了几十步, 就发现杂草慢慢地变稀疏了, 道路变平坦了, 远远地看见瀑布。又往前走, 我们并排坐在岩石下, 过了一段时间才回去。轿夫在草丛中很舒适地坐着, 并用一些俚俗的话抱怨和谩骂老僧:“他自己炫耀他的聪明, 来证实我们说谎, 一定要当众羞辱他。” 唉!先王之道被废弃已经很久了啊。大家都把探寻路途遥远的胜�?醋魇且患枘训氖�, 却不知道如果有认识道路的人替我们在前面领路, 实际上是很近并且很容易的事。孔、孟、程、朱的学问都因为仆役一类的人, 而让今时的君子不理解, 难道不令人痛惜吗?那些轿夫骗人, 即使对别人施加恶行, 也不能赶走呵斥他们, 然而他们竟然还像这样满怀怒气和怨恨;小人怨恨正道, 仇视君子的正道, 认为对自己不利。这就是严光、管宁之类的人躲藏起来不把声名张扬出去而不敢亲身尝试小人的恶毒手段的原因�。�
相关练习:方苞《记寻大龙湫瀑布》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