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赠熊兵宪进秩序》原文及翻译
|
| 归有光 原文: 镜湖熊公初举进士, 受命守太仓州, 稍迁为吴郡别驾, 寻升太仓兵备佥宪。今又奉玺书, 有宪副之擢。自筮仕迄今为方面, 几及一纪, 官凡三迁, 而不离太仓治所。太仓, 旧昆山沿海之地, 前代备御日本, 惟庆元、澉浦、上海置戍, 无言太仓者。自淮阳王建海运, 则泛海之役, 皆自此始, 当时屹为巨镇。国家罢漕事, 设两卫, 百数十年间, 海外无事。 嘉靖初, 言者欲罢新建州, 请置兵备分司, 朝廷留州而置分司。先是, 浙省有水利佥宪, 兼领吴中水利, 今则并归于兵备。自建兵备而后, 日本之患作矣, 盖若有前兆焉者。寇之始至, 实公为州之日也。能以承平狃习之民, 而捍蚁附之众, 城守之功为最, 而言者欲以微文致罪。然州人爱公如父母, 故夺众议而留公于吴。及秉宪节以来, 日率拊循之民, 而督之以疆场之事, 威行惠孚, 指麾如意。朝廷知公声望日�。现�, 无以易之, 故有今日之擢, 而余独以为吾民之幸焉。 天下皆言久任之利, 而未有行者, 盖其势有所不能也。公虽为州人所爱, 即征擢以去, 阖郡之民, 伏阙请留, 亦未有能从者。今事势相维, 公乃又为郡、为宪司, 屡迁而不易其地, 至十数年, 势位日崇, 无异于为州之日。其治于民, 可谓习矣。汉侍御史贾昌与州郡讨贼, 岁馀不克, 时议遣大将发兵。李固以为发兵州郡可任, 但选有勇略仁惠能任将帅者, 以为太守, 可责其成功。遂用张乔、祝良二人, 卒平岭外。今太守无兵权, 而武将不与民事, 唯公兼兵民之任, 李固之议, 庶其在此。余论国家所以待公者, 盖合于古之道, 用是深为叹息。且公内抚疮痍, 外严捍御, 岛夷阻隘, 不能内�。弥苤蘩�, 亦将自戢矣。 (节选自《震川先生集》, 有删节) 译文: 镜湖熊公刚中进士时, 接受任命担任太仓州太守, 逐渐升任为吴郡别驾, 不久又升任太仓兵备佥宪。现在又接到朝廷的诏令, 被擢升为右副都御史。从一开始做官到现在担任独当一面的官员, 将近十二年, 官职共三次升迁, 却没有离开太仓治所。太仓, 是以前昆山沿海的地方, 前代防备抵御日本, 只在庆元、澉浦、上海设置戍卫兵营, 没有提及太仓。自从淮阳王建立海上运输, 那么乘船航海的差事, 都从这里开始了, (太仓)在当时屹然成为一方重镇。国家停止了漕运事务, 设置两卫, 一百几十年间, 海外太平无事。 嘉靖初年, 有人进谏想撤去新建州, 请求设置兵备分司, 朝廷保留了州同时还设置兵备分司。在这之前, 浙江省有水利佥宪, 兼管吴中水利, 从这时起一并归入兵备分司管理。自从建立兵备分司后, 来自日本的倭患就开始了, 大概好像在这之前就有征兆吧。倭寇刚来的时候, 实际上正是熊公担任太仓太守的时候。(他)能够率领习惯了长久太平的百姓, 抵御多如蚂蚁的贼寇, 熊公作为城防守官功劳最大, 但谏官还是想以苛细的法律条文来给他施加罪�!H欢傩斩枷癜鞲改敢谎魉�, 所以朝廷力排众议, 将熊公留任于吴地。等到担任佥宪以来, (他)每天率领参加训练的百姓, 用打仗的事情来督促他们, 用威势使他们行动起来, 用恩惠使他们信服, 所以指挥起来得心应手。朝廷知道熊公的声望一天比一天高, 寄托于他的东南地区治理重任, 没法可以更换他人, 所以有了现在这样的提拔。而我只认为这是我们百姓的幸运�。� 天下人都说在一个地方长时间做官会有很多便利, 但事实上没有人能这样, 大概是因为形势不允许啊。当初熊公虽然被太仓州的百姓爱戴, 如果他被朝廷调离, 整个郡县的百姓都跪在宫殿下请求他留任, 朝廷也不会听从。现在事情与形势交织, 熊公才又担任行政长官和司法长官, 屡次升迁而没有改换为官之地, 长达十多年, 他在这里的权势和地位一天比一天高, 与当初治理太仓州时没有不同。他对治理百姓, 可以说太熟悉了。汉代御史贾昌与州郡一起讨伐地方叛乱, 过了一年多也没有取胜, 当时朝廷商讨对策, 准备再派大将率兵增援。李固认为发兵事务州郡地方便可胜任, 只要选择有勇有谋并能爱民惠民能够担任将帅的人, 让他担任太守, 可以要求他平息叛乱成功。于是朝廷便任命张乔、祝良二人为岭南地区的地方长官, 最终平定了岭外的叛乱。如今太守这样的地方长官没有兵权, 而军队武将又不参与地方事务, 只有熊公这样的人兼任兵事和民事, 李固的想法, 大概就是这样的吧。我认为朝廷之所以这样重用熊公的方式, 大概是符合古人的用人之道, 因为这个我深为感叹。而且熊公对内能抚慰老百姓所遭受的创伤, 对外能有效抵御贼寇, 那些岛国上的贼寇被阻挡, 不能进入内地来骚扰, 时间一长也就觉得当贼寇并没有好处, 慢慢也就自行收敛了。
相关练习:归有光《赠熊兵宪进秩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