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黄孔昭传》原文及翻译
|
| 明史 原文: 黄孔昭, 黄岩人。初名曜, 后以字行, 改字世显。年十四, 遭父母丧, 哀毁骨立。举天顺四年进士, 授屯田主事。奉使江南, 却馈弗受, 进都水员外郎。 成化五年, 文选郎中陈云等为吏所讦, 尽下狱夺官, 尚书姚夔知孔昭廉, 调之文选。九年进郎中。故事, 选郎率闭门谢客。孔昭曰:“国家用才, 犹富家积粟。粟不素积, 岂足赡饥, 才不预储, 安能济用?苟以深居绝客为高, 何由知天下才俊。”公退遇客至辄延见访以人才书之于册除官以其才高下配地繁简由是铨叙平允。其以私干者, 悉拒之。尝与尚书尹旻争, 至推案盛怒。孔昭拱立, 俟其怒止, 复言之。旻亦信其谅直。旻昵通政谈伦, 欲用为侍郎, 孔昭执不可。旻卒用之, 伦果败。旻欲推故人为巡抚, 孔昭不应。其人入都谒孔昭, 至屈膝, 孔昭益鄙之。旻令推举, 孔昭曰:“彼所少者, 大臣体耳。”旻谓其人曰:“黄君不离铨曹, 汝不能迁也。” 为郎中满九载, 始擢右通政。久之, 迁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官地十余区为势家所侵, 奏复之。奉诏荐举方面, 以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后皆为名臣。郎官主藏者以羡银数千进, 斥退之。掘地得古鼎, 急命工镌文庙二字, 送之庙中。俄中贵欲献诸朝, 见镌字而止。 孔昭嗜学敦行, 与陈选、林鹗、谢铎友善, 并为士类所宗。弘治四年卒。嘉靖中, 赠礼部尚书, 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黄孔昭传》) 译文: 黄孔昭是黄岩人, 最初名黄曜, 后来用字代替名字, 另改字“世显”。十四岁父母去世守丧, 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天顺四年进士及第, 被任命为屯田主事。奉命出使江南, 拒绝馈赠的礼物, 升任为都水员外郎。 成化五年, 文远郎中陈云等人被属吏揭发, 都被罢官入狱。吏部尚书姚夔深知黄孔昭廉洁, 把他调到文选司。九年提开为郎中。按照惯例, 文选郎中大多闭门谢客。黄孔昭说:“国家选用人才好比富足人家蓄积粮食。粮食如果不平常蓄积, 饥荒时怎么能够接济?人才不预先储备, 用人时怎么能满足需要呢?如果闭门谢客, 那从哪里了解发现天下的人才俊杰呢?”由官府回到家中, 遇有来客, 黄孔昭都以礼相待, 并留意寻访人才, 随时记住。在除授官职时, 依据才能的高下分别派往难于治理的地方和容易治理的地方任职。因此选拔任用公平合理。如果有人以私利求请, 都予以拒绝。有一次与吏部尚书尹旻争论, 惹得尹旻大怒, 顺手推翻了桌子。黄孔昭垂手站立, 等他息怒了, 接着又陈述自己的观点。尹旻也相信黄孔昭诚信正直。尹旻和通政使谈伦关系亲密, 想任用他为吏部侍郎, 黄孔昭坚持认为不可以。尹旻还是用了谈伦, 后来谈伦果然垮台。尹旻想推荐老朋友担任巡抚, 黄孔昭不同意。这个人进京拜谒黄孔昭, 直至双膝跪下求情。黄孔昭更加鄙视他。尹旻命令推举, 黄孔昭说:“他所缺少的, 正是大臣的体统。”尹旻只好对这个人说:“ 黄君不离开铨曹, 你是得不到升迁的了。” 黄孔昭担任文选郎中满了九年时间, 才升为右通政。又过了好久, 调任南京工部右侍郎。有十多处官地被权门大户侵占, 黄孔昭奏请, 全部收回了这些官地。奉诏命荐举方面大臣, 黄孔昭荐举了知府樊莹、佥事章懋应, 两人后来都成为名臣。主管银库的郎官把几千两盈余的银子进奉给黄孔昭, 结果被呵斥而退出。有人挖地挖出了一只古鼎, 黄孔昭马上命工匠刻上“文庙”二字, 把古鼎送到文庙中。不多久富官权贵想把古鼎进献朝廷, 看见古鼎刻有“文庙”二字才算了。 孔昭勤奋好学、诚实肯干, 与陈选、林鹗、谢铎交好, 他们一并被士人推崇。弘治四年去世。嘉靖年, 赠礼部尚书, 谥号文毅。
相关练习:《明史·黄孔昭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