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魏书·崔浩传》原文及翻译

        魏书
        原文:
            崔浩, 字伯渊, 清河人也。少好文学, 玄象阴阳, 百家之言, 无不关综, 时人莫及。太祖以其工书, 常置左右。太祖季年威严颇峻宫省左右多以微过得罪莫不逃隐造独恭勤不怠或终目不归。不为穷通改节, 皆此类也。 
            太宗初, 拜博士祭酒, 赐爵武城子。太宗好阴阳术数, 闻浩说《易》及《洪范》五行, 善之, 因命浩参观天文, 考定疑惑。 
            神瑞二年, 秋谷不登, 太史令王亮、苏垣因华阴公主等言谶书国家当治邺, 劝太宗迁都。浩与特进周澹言于太宗曰:“今国家迁都于邺, 可救今年之饥, 非长久之策也。东州之人, 常谓国家居广漠之地, 民畜无算, 号称牛毛之众。今留守旧部, 分家南徙, 恐不满诸州之地。蠕蠕①必提挈而来, 云中、平城则有危殆之虑。今居北方, 假令山东有变, 轻骑南出, 耀威桑梓之中, 谁知多少?百姓见之, 望尘震服。此是国家威制诸夏之长策也。至春草生, 乳酪将出, 兼有菜果, 足接来秋。若得中熟, 事则济矣。”太宗深然之, 曰:“唯此二人, 与朕意同。” 
            刘裕死, 太宗欲取洛阳。浩曰:“陛下不以刘裕③起, 纳其使贡, 裕亦敬事陛下。不幸今死, 乘丧伐之, 虽得之不令。《春秋》:晋士丐帅师侵齐, 闻齐侯卒, 乃还。君子大其不伐丧, 以为恩足以感孝子, 义足以动诸侯。今宜遣人吊祭, 存其孤弱, 恤其凶灾, 令德之事也。”不从浩言。 
        世祖即位, 左右忌浩正直, 共排毁之。真君十一年六月诛浩。 
        (选自《魏书》有删节) 
        [注]①谶书:预言吉凶的带有隐语性质的书。②蠕蠕:即柔然, 公元四世纪后期至六世纪中叶, 在蒙古草原上继匈奴、鲜卑等之后崛起的部落。③欻:突然。 


        译文:
            崔浩字伯渊, 清河人。从小爱好文学, 对于天文、阴阳和诸子百家的著作, 也无不涉猎, 当时没人能和他相比。太祖因为他擅长书法, 常把他安排在自己的身边。太祖晚年, 用法严峻, 内廷许多亲近的人, 因细小的过失而受到惩处, 没有人不逃避躲藏, 只有崔浩恭谨勤勉不懈�。惺闭詹换丶�。崔浩就是这样, 不因仕途的阻滞或顺利而改变自己。 
            太宗初年, 被授官博士祭酒, 赐爵武城子。太宗喜欢天文地理及八卦, 听说崔浩讲解易经以及洪范五行学说, 就对他很好, 于是命崔浩观察星相, 考查推定疑难异象。 
            神瑞二年, 秋粮歉收, 太史令王亮、苏垣通过华阴公主等进言说依据谶书国家应当建都邺城, 劝太宗迁都。崔浩与特进周澹对太宗说:“现在国家迁都到邺城, 可救今年的饥荒, 不是长久之计。东部州郡的人, 常以为国家处于辽阔大漠之地, 人畜不计其数, 多如牛毛。现在留守旧都, 又分部分人畜南迁, 恐怕不能遍布各州的土地。屈丐、蠕蠕必定相约来犯, 云中、平城就有危险。现在处于北方, 假使太行山以东有变乱, 轻骑南下出击, 在他们的家乡展现武威, 谁知道有多少兵马?百姓望尘而服。这是国家以威力制服中原的良策。到春天草长, 乳酪产出, 加上蔬菜果类, 足以接济到来年秋天, 假如获得中等收成, 问题就解决了。”太宗认为他们说的非常正确, 说:“只有这二人与我意见相同。” 
            刘裕死后, 太宗想夺取洛阳。崔浩说:“陛下不因为刘裕突然发迹, 接受他的使臣带来的贡品, 刘裕也恭敬地侍奉陛下。现在刘裕不幸去世, 我们趁人家遭遇丧事而攻打他们, 即使得手了也是不好的。《春秋》上说:晋国的士丐率领军队攻打齐国, 听说齐侯去世, 就班师回国了。君子重视的是, 不乘敌国丧乱的机会去进攻, 认为恩德足以使孝子心服, 道义足以使诸侯感动。现在应该派人前去吊唁祭奠, 保全他孤苦羸弱的儿女, 体恤他的不幸灾难, 这是展示美德的作为呀。”太宗没有听从。 
        世祖即位以后, 世祖身边的人都嫉妒崔浩正直, 一起排挤诋毁他。真君十一年六月终于诛杀了崔浩。

        相关练习:《魏书·崔浩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魏书·张普惠传》《魏书·陆真传》
        《魏书·杨播传》《魏书·李平传》
        《魏书·游明根传》《魏书·于忠传》
        《魏书·祖莹传》《魏书·尉元传》
        《魏书·陆俟传》《魏书·郑羲传》
        《魏书·封敕文传》《魏书·孙绍传》
        《魏书·成淹传》《魏书·源子雍传》
        《魏书·元匡传》《魏书·世祖拓跋焘传》
        《魏书·源贺传》《魏书·于栗磾传》
        《魏书·杨昱传》《魏书·崔逞传》
        《魏书·甄琛传》《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刘芳传》《魏书·魏收传》
        《魏书·高闾传》《魏书·李先传》
        《魏书·拓跋仪传》《魏书·王冯弘传》
        《魏书·游肇传》《魏书·穆崇列传》
        《魏书·李安世传》《魏书·安同传》
        《魏书·曹世表传》《魏书·高祐传》
        《魏书·许谦传》《魏书·韩茂传》
        《魏书·封轨传》《魏书·李业兴传》
        《魏书·裴宣传》《魏书·张彝传》
        《魏书·寇赞传》《魏书·邢峦传》
        《魏书·辛雄传》《魏书·裴佗传》
        《魏书·源怀传》《魏书·安丰王元猛传》
        《魏书·崔玄伯传》《魏书·张蒲传》
        《魏书·阳固传》《魏书·张济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