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邵雍传》原文及翻译
| | 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 原文: 邵雍字尧夫。少时, 自雄其才, 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 始为学, 即坚苦刻厉, 寒不炉, 暑不扇, 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 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 涉淮、汉, 周流齐、鲁、宋、郑之墟, 久之, 幡然来归, 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 北海李之才摄共城令, 闻雍好学, 尝造其庐, 谓曰:“子亦闻物理性命之学乎?”雍对曰:“幸受教。”乃事之才, 受《河图》、《洛书》、《宓义》八卦六十四卦图像。 初至洛, 蓬荜环堵, 不芘①风雨, 躬樵爨以事父母, 虽平居屡空, 而怡然有所甚乐, 人莫能窥也。及执亲丧, 哀毁尽礼。富弼、司马光、吕公著诸贤退居洛中, 雅敬雍, 恒相从游, 为市园宅。雍岁时耕稼, 仅给衣食。名其居曰“安乐窝”, 因自号安乐先生。旦则焚香燕坐, 晡时酌酒三四瓯, 微醺即止, 常不及醉也, 兴至辄哦诗自咏。春秋时出游城中, 风雨常不出, 出则乘小车, 一人挽之, 惟意所适。士大夫家识其车音, 争相迎候, 童孺厮隶皆欢相谓曰:“吾家先生至也。”不复称其姓字。或留信宿②乃去。好事者别作屋如雍所居, 以候其至, 名曰“行窝”。 司马光兄事雍, 而二人纯德尤乡里所慕向, 父子昆弟每相饬曰:“毋为不善, 恐司马端明、邵先生知。”士之道洛者, 有不之公府, 必之雍。雍德气粹然, 望之知其贤, 然不事表襮③, 不设防畛④, 群居燕笑终日, 不为甚异。与人言, 乐道其善而隐其恶。有就问学则答之, 未尝强以语人。人无贵贱少长一接以诚故贤者悦其德不贤者服其化一时洛中人才特盛而忠厚之风闻天下。 熙宁行新法, 吏牵迫不可为, 或投劾⑤去。雍门生故友居州县者, 皆贻书访雍, 雍曰:“此贤者所当尽力之时, 新法固严, 能宽一分, 则民受一分赐矣。投劾何益耶?” 嘉祐诏求遗逸, 留守王拱辰以雍应诏, 授将作监主簿, 复举逸士, 补颍州团练推官, 皆固辞乃受命, 竟称疾不之官。熙宁十年, 卒, 年六十七, 赠秘书省著作郎。元祐中赐谥康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八十六•道学一》, 有删节) 译文: 邵雍, 字尧夫。邵雍年少的时期, 也是自称有雄才大志的人, 慷慨激扬的欲求取功名。凡是书籍他都要去认真的去读。开始为学就是艰苦而勤奋的。冬天不生炉子, 夏天不打扇子, 夜里不睡觉地刻苦学习好几年。在苦读中他叹息道:“ 过去的古人们, 为求学尚好访友拜师的, 但唯有我自己没有去四方走走学学的。”在这种情况之下, 他就越过黄河、汾河、徒涉江淮、汉江平原。考察了西周的那些分封国的齐、鲁、宋、郑遗址, 游历了很长时间, 然后幡然归来感叹地说道:“道就在这�。 庇谑遣辉俪鲂性队�。 当时北海李之才担任共城县令, 听说邵雍好学, 便亲自造访其庐。问邵雍说:“你知道万物中的道理和性质、性命的学说吗?”邵雍回答道:“如果我有那个幸运的话, 愿意接受先生的传授教育。”于是侍奉于李之才左右, 系统学习了《河图》、《洛书》, 伏羲氏八卦六十四图像。 邵雍初到洛阳的时候, 非常的贫寒, 所居住的房屋四面用蓬草做成的, 不能挡风避雨。在这样的环境下邵雍亲自打柴、烧火做饭来侍奉自己的父母。虽然总是很穷苦, 什么也没有, 但他很安然自得其乐的样子, 周围的人不能理解。(人们不知道这样一个人在这样的环境里怎么就这样的安然生活的原因何在。)到了他母亲去世的时候, 为尽孝道, 他倾其所有安葬了母亲, 成为一贫如洗的人了。当时的前宰相富弼、做过高官写《资治通鉴》的司马光、大学问家、著名诗词家吕公着等退居洛中, 敬重邵雍的儒雅高深的学问, 为大家在一起交谈的方便就集资为邵雍置办了接近都市的宅院。从此, 邵雍依据时节耕种收获, 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他为自己的宅院起名叫“安乐窝”, 于是自己起个道号叫“安乐先生”。 邵雍时常早上就焚香安适地坐着(思考问题), 到吃晚饭时总要喝三四瓯酒, 微醉就不再喝了, 常常不至于大醉, 兴起的时候就自己吟咏作诗。春秋农闲时节, 常出入城乡游历、风雨天常不出门, 出门就乘坐小车, 一个人推着, 随意所行。当官的人家听到他那独特熟悉的车音, 争相迎候, 连小孩子和老夫人和那些仆人、衙役们都会欢愉的说“我家先生来到了。”不再直呼他姓名的。有时候留下连宿两夜才离开。有好事者在洛阳周边建有别致的小屋, 如同是邵雍的小歇的居所, 以方便他的到来时居住。名字叫“行窝”。 司马光以像对待兄长一样对待邵雍。它们二人的纯正品行成为四周乡里所仰慕学习楷�!8盖籽党舛�, 哥哥教育弟弟都会说:“不要做不好得事, 恐怕司马端明、邵先生知道。”有读书的士子取道洛阳, 有不去官府, 但必到邵雍处拜望的。邵雍德行气质纯粹, 看上去就知道他的贤良, 但邵雍自己从来不表露自己。不设置什么界限。和大家在一起谈笑风生的, 没有区别于他人。与人交谈, 乐意说人家的长处而隐讳人家的缺陷。有靠近他向他请教问学的, 他总尽力地解答, 从不以强迫的方式来告诉别人。待人不分贵贱, 不论年纪大�。谎峡业亟哟�。所以, 贤良的人喜欢他的德行, 不贤良的人也佩服他的感化力。一时间洛阳人才特盛行, 忠厚之风传遍天下。 熙宁时颁行新法, 官吏受胁迫难以推行, 有的就递上引咎辞职的呈文, 想要离开。邵雍居住在州县的门生旧友都带着书信造访邵雍, 邵雍说:“这是有才德的人应当尽力的时候, 新法固然苛严, 能尽己之力宽厚一分, 老百姓就会受一分恩赐。弃官有什么好处呢?” 嘉祐时, 皇帝下诏求散失的贤才, 西京留守王拱辰把邵雍上荐应诏, 任命他为将作监主簿, 下诏再推举有杰出才能的人, 补任颍州团练推官, 都坚决推辞之后才接受任命, 最后还是称病不赴任。熙宁十年, 去世, 终年六十七岁, 追赠他秘书省著作郎。元祐时又赐予他谥号康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