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元史·吴元珪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吴元珪, 字君璋, 广平人, 少简重。至元十四年, 世祖召见, 命侍左右, 授后卫经历。十七年, 从幸上都, 受命取御药于大都万岁山。元珪乘传, 未尽一昼夜而至。帝奇其速, 擢枢密都事。尝从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西蕃铠甲, 帝问其制度, 元珪应对详明, 帝益奇之。枢密院奏京师五卫、行省、万户府设官有差, 均俸禄, 给医药, 设学校, 置屯田, 多元珪所论建。  
            大德元年, 除吏部尚书。选曹铨注, 多私其乡里者, 元珪力矫之。累迁工部尚书。河朔连年水旱, 五谷不登, 元珪言:“盖民力息则生养遂, 生养遂则教化行而风俗美。”宰相韪其言, 土木之工稍为之息。六年, 佥河南行中书省事。初朱清、张瑄以金币赂当道, 及败, 具籍受赂者姓名, 惟元珪一无所污。
            武宗即位, 由佥枢密院事拜枢密副使。诏议政中书, 皆切于世务者。初, 诏发军万人屯田称海, 海都之乱, 被俘者众。至是, 颇有来归者饥寒不能存, 至鬻子以活。元珪奏其事, 诏赐钱赎之。帝在军中, 闻元珪名, 至是特加平章政事, 赐白金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 出拜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臣言:“江南殷富, 盖由多匿腴田, 若再行检覆之法, 当益田亩累万计。”元珪曰:“江南之平, 几四十年, 户有定籍, 田有定亩, 一有动�。浜Σ幌�。”固争月余, 不能止, 移疾去。复为枢密副使, 召见嘉禧殿。帝曰:“卿先朝旧臣, 宜在朕左右。”特加荣禄大夫, 赐钞五千缗, 貂裘二袭。元珪奏曰:“今经理江淮田亩, 第以增多为能, 有司头会箕敛, 俾元元之民困苦日甚, 臣恐变生不测, 非国之福也。”
            英宗即位, 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言:“诸王近侍不可干军政, 管军官吏不可渔取军户, 有司赋役当务均一, 军官袭职惟传嫡嗣。”帝并嘉纳之。元珪以年老致仕。至治三年卒。

        译文:

            吴元珪字君璋, 广平人。小时候单纯庄重。至元十四年, 元世祖召见他, 命令他做侍从, 任命他为后卫经历。至元十七年, 他跟着元世祖巡幸上都, 受命到大都万岁山取御药。吴元珪乘坐驿车, 不到一个昼夜就把药取回来了。皇帝赞扬他办事迅速, 提升他为枢密院都事。(吴元珪)曾经跟随同知枢密院事俺伯进献西蕃铠甲, 皇帝问那些铠甲的规格, 形状, 吴元珪回答得详细明白, 皇帝更加认为他有非凡的才能。枢密院上奏京城五卫、行省、万户府分别设置不同的官职, 平均俸禄, 给予医药, 设立学校, 置办屯田, 这些措施大多是吴元珪所议定建议的。
            大德元年, 吴元珪担任吏部尚书。(当时)选曹(主铨选官吏事务的官职)在考选登录官员的时候, 大多偏袒自己的同乡。吴元珪极力纠正了这种现象。他多次调动后任工部尚书。河朔连年遭遇水旱, 农作物没有收成, 吴元珪说:“如果民力得以休息, 那么百姓的生活就有保障了, 那么教化就能施行而民风就会美好。”宰相认为他的话很对, 大兴土木的工程稍微得以停歇。大德六年, 做河南行中书省佥事。起初朱清、张瑄用金钱贿赂当权者, 到(后来)事情败露后, 登记了全部受赂人的姓名, 只有吴元珪没有收受过任何贿賂。
            武宗即位后, 吴元珪由枢密院佥事拜授为枢密院副使。诏令到中书省商议朝政, 他都能够切中时弊。起初, 诏令征发军队上万人在称海屯田, 海都叛乱的时候, 被俘虏的人很多。到这时, 有很多前来归附的被俘者, 由于饥寒交迫而无法生存, 甚至于卖儿女来活命.吴元珪上奏了这件事, 皇上诏令赐钱赎回这些人。武宗在军中, 听说了吴元珪的名声, 到这时特意加封他为平章政事, 赐白银二百五十两。
            皇庆元年, 出任江浙行省左丞。江淮漕运的官员上奏说:“江南地区殷实富足, 都是因为隐瞒了很多肥腴之田, 如果再次实行检查核实的办法, 应该会增加上万亩田。”元珪说:“江南的平定差不多有四十年了, 每户都有额定的人口, 田地也有额定的亩数, 一旦改变, 其带来的害处不小。”(他)执意地争执了一个多月, 也不能够制止这种做法, 便称病离职。后来又任枢密副使, 并在嘉禧殿(被皇上)召见。仁宗说:“你是前朝的旧臣, 应该留在朕身边。”特意加封为光禄大夫, 并赐钱币五千吊, 貂皮衣两套。元珪上奏说:“现在对江淮田地的经营管理, 只管以增加赋税为能事, 有关部门按人头征敛, 征收苛刻繁重的赋税, 使百姓一天比一天困苦, 我担心意料不到的变故就会发生, 这不是国家的福泽。”
            英宗即位后, 元珪与知枢密院事帖木儿不花上奏说:“各位王公和近臣不得干预军队政务, 管理军队的官吏不得盘剥军户, 有关部门的赋税和徭役应该平等一致, 军官世袭职务应该传给嫡长子。”(对此)皇帝全都赞许并采纳了。吴元珪因为年老而辞官, 至治三年去世。

        相关练习:《元史·吴元珪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乌古孙泽》《元史·曹伯启传》
        《元史·金履祥传》《元史·石普》
        《元史·王克敬传》《元史·韩镛传》
        《元史·姚天福传》《元史·张雄飞传》
        《元史·良吏传·王艮》《元史·何实传》
        《元史·博尔术》《元史·陈思济传》
        《元史·赵炳传》《元史·宋子贞传》
        《元史·本纪第一》《元史·张起岩传》
        《元史·赵孟頫\传》《元史·王玉汝传》
        《元史·许有壬传》《元史·张德辉传》
        《元史·伯颜传》《元史·张思明》
        《元史·杨惟中传》《元史·拜住传》
        李煜《虞美人》《寡人之于国也》
        林嗣环《口技》《晋书·吴隐之传》详细解析及翻译
        《进学解》《朋党论》
        《名二子说》《留侯论》
        《木假山记》《超然台记》(含练习)
        《钴姆潭西小丘记》《送李愿归盘谷序》
        《赠黎安二生序》《梅圣俞诗集序》
        曾巩《战国策目录序》《柳子厚墓志铭》
        《祭石曼卿文》《祭欧阳文忠公文》
        《毛颖传》苏轼《日喻》
        《柳敬亭说书》《柳敬亭传》
        李清照《醉花阴》《鲁周公世家》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