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答王庠书》原文及翻译
|
| 苏轼 原文: 别纸累幅过当, 老病废忘, 岂堪英俊如此贵望邪?少年应科目时, 记录名敷沿革及题目等, 大略与近岁应举者同尔亦有节目文字才尘忝后便被举主取去今日皆无有然亦无用也实无捷径必得之术。但如君高才强力, 积学数年, 自有可得之道, 而其实皆命也。但卑意欲少年为学者, 每一书皆作数过尽之。书富如入海, 百货皆有之, 人之精力, 不能兼收尽�。闷渌笳叨�。故愿学者每次作一意求之, 如欲求古今兴亡治乱、圣贤作用, 但作此意求之, 勿生佘念。又别作一次, 求事迹故实典章文物之类, 亦如之。他皆仿此。此虽迂钝, 而他日学成, 八面受敌, 与涉猎者不可同日而语也。甚非速化之术, 可笑可笑。 (选自苏轼《又答王庠书》, 有删改) [注]①王庠:苏辙女婿。这封信是绍圣元年(1094) 苏轼被连贬三次, 最后落脚惠州, 三年后, 王庠派两人前往探视, 等到两人返回时苏轼捎给王庠的。②贶(kuàng); 译文: 上次来信好几页纸称赞我, 褒奖有些过分了, 我年老多�。环削硪磐�, 怎么经得起你这才智出众的人的这般要求期望呢?我年轻时参加科举考试, 记载抄录的户籍的沿袭变革以及题目等, 大致和近几年科举考试的内容相同。也有少量难度较大的文章, 因才能低下名列榜后, 这些文章就被主考官拿去了, 现在都没有了, 就是有也没有用。实在是没有捷径可走, 没有必然取得成就的方法。但像你这样才智高能力强的人, 累积学习好几年, 自然有科举高中的方法, 但这实际上都是天命。但我的意思是想要让求学的少年, 每本书都要熟读数遍才算读完。书籍多得像水入大海, 百科学问都有, 以人的精力, 不能全部都读到, 只是要掌握其中所需求的那一部分。所以希望求学的人每次按照一个意图去读书, 比如想要研究古今兴亡、治理得好坏(的经验教训)、圣贤的作用, 只以这个意图去读书, 不要有其他的想法。下一次再读一次(这本书), 探求人物事�!⒌涔省⒎钪贫取⒗窭值湔乱焕嗟闹�, 也像这样。其他的(方面)都仿照这样做。这个办法虽然迂拙迟钝, 但是将来学成的时候, 可以应对各种情况, 与那些广泛地阅读而不求深入钻研的人不能相提并论。这远不是学术速成的办法, 让你见笑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