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吴纯甫行状》原文及翻译
|
| 归有光 原文: 先生姓吴氏, 讳中英, 字纯甫。先生生而奇颖, 好读书。父为致书千卷, 恣其所欲观, 里中有黄应龙先生, 名能古文。先生师事之, 日往候其门。黄公奇先生, 留与语。贫不能具饭, 与啜粥, 语必竟日还。先生以故无所不观, 而其古文得于黄公者为多。先生童髻入乡校, 御史爱其文, 檄示有司。他御史至, 悉第先生高等。开化方豪来为县, 先生以名帖谒方侯, 侯方少年, 自谓有文学, 莫可当意, 得名帖, 引与游, 甚欢。其后方侯徙官四方, 见所知识至吴中者, 必以先生名告之。 然先生豪爽不拘小节。父卒, 遗其赀甚厚。先生按籍, 视所假贷不能偿者, 焚其券。好六博、击毬、声音, 散其家千金。久之, 乃更折节自矜饰, 顾不屑为龌龊小儒。笃于孝友, 急人之难, 大义落落, 人莫敢以利动。令有迎馆先生者, 欲有所赠遗, 见先生, 竟莫能出一语。先生之弟, 尝以事置对, 令阅其姓名, 疑问之, 乃先生弟、先生不自言也。与其徒考古论学, 庭宇洒扫洁清, 图史盈几, 觞酒相对, 剧谈不休。虽先儒有已成说, 必反复其所以, 不为苟同。后生有一善, 忻然如己出, 亟为称扬。里中人闻之, 辄曰:“吴先生得无妄言耶?”某某者皆稚子, 何知也?”然往往一二年即登第去, 或能自建立, 知名当世。而吴先生年老犹为诸生, 进趋学宮, 揖让博士前, 无愠色。 年四十四, 始为南都举人。先生益厌世事, 营城东地, 艺橋千株, 市鬻财①自给。日闭门, 不复有所往还, 令儿女环侍几旁, 诵诗而已。少时所喜诗文绝不为曰《六经》圣人之文亦不过明此心之理与其得于心者则《六经》有不必尽求者如今世之文何如哉。 嘉靖戊戌, 试礼部, 不第。还至淮, 先生故有腹疾, 至是疾作, 及家二日而卒。予于先生, 相知为深。 十年前, 尝语予曰:“子将来不忘夷吾、鲍子之义, 吾老死, 不患无闻于后矣。”于是先生弟中材使予为“状”, 不可以辞。呜呼!先生不用于世, 予所论次大略, 其志意可考而知焉。 (选自《归有光散文选注》, 上海古籍出版社, 有删节。) 译文: 先生姓吴, 名中英, 字纯甫。先生生下来就特别聪明, 喜爱读书。父亲为他买来上千卷的书, 任凭他看自己想要看的书。同乡有一个叫黄应龙的先生, 凭借擅长写古文而出名。先生把他当做老师对待, 每天前往守候在黄公的门前。黄公觉得先生很奇特, 留下先生跟先生一起交谈。(黄公)家里贫穷不能准备饭菜, 就跟(先生)一起喝粥, 交流起来一定要一整天才让他回去。先生因此没有什么不看的, 而他的古文得益于黄公的很多。开化人方侯来担任县令, 先生拿着名帖拜见方侯, 方侯正当年少, 自认为有文才学识, 没有谁能放在他的眼里。得到先生的名帖后, 认为奇异, 延请先生跟他交流, 非常高兴。后来方侯到其他地方做官, 遇见到吴中去的自己认识的人, 必定把先生的名字告诉他们。 先生为人豪爽不拘小节。父亲死了, 留给他的财产很多。先生查看薄册, 看那些借了贷而不能偿还的, 就烧了那些债券。起初喜欢六博、击毬、声音, 消耗了很多财物, 时间长了, 就改变作风(志趣行为)注意自我行为, 然而不愿意做谨小慎微的浅陋读书人。先生非常孝敬父母, 友爱兄弟, 急人之难, 大义凛然开朗磊落, 没有人敢用利益来打动他。有一个迎接先生到来的县令, 想赠送给先生一些东西, 看见先生, 竟然不能说出一句话。先生跟他的弟子们考证古事谈论学问, 将院屋打扫干净, 图书史册堆满了桌子, 喝着酒, 互相面对, 畅谈不休。即使先儒已经有现成的说法, 必定一次又一次探究它的依据, 不敢苟且认同。弟子中有一个(先生认为)好的, (先生)就高兴地(把他)看作自己的儿子, 急忙为之称赞颂扬。乡里人听说后, 就说:“吴先生该不会是胡说吧?某某人都是小孩子, 知道什么呢?”然而这些后生常常一二年后就考取离开, 有的能自己建功立业, 在当代出名。可吴先生年老了还只是生员, 进入学宫, 在博士面前揖让, 没有一点怨怒的神色。 四十四岁, (先生 )才考取了南都举人。从此, 先生更加厌弃世事, 耕作城东土地, 种植了上千株橘树, 卖橘子来供给自己生活。每天关闭大门, 不再与外界有所往来, 让小儿女环侍在书桌旁, 诵读诗词罢了。年少时喜欢诗文, 但绝不写诗, 他说:“六经这类圣人的文章, 大抵不过如此, 与其内心有所感悟, 那六经之类不必全部研习, 像当今这些, 又怎样呢?” 嘉靖戊戌年, (先生)到礼部应试, 没有考取。回来到了淮地, 先生原来有腹�。搅苏馐备共》⒆�, 到家两天后就去世了。我和先生, 相知甚深。十年前, 先生曾经对我说:“你将来不要忘了管仲、鲍叔牙的交情, 我死后, 不担心不被后人知道了。”于是先生的弟子让我写一篇记述先生的文章, 不可以推辞。哎!先生不被当世重用, (从)我依次谈论的一些大致情况, 他的志趣意向就可以推求得知了。
相关练习:归有光《吴纯甫行状》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