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史·李大师传》原文及翻译
|
| 北史 原文: 李大师字君威, 幼而爽悟。好学, 无所不窥, 善缀文。备知前代故事, 若指诸掌;商较当世人物, 皆得其精。弱冠, 州将贺兰宽召补主簿。宽当时位望, 又与大师年事不侔, 初见, 言未及终, 便改容加敬, 曰:“名下故无虚士。今者非以相劳, 自望坐啸有托耳。”每于私室接遇, 恒尽忘年之欢。俄而以资调补左翊卫率, 寻除冀州司户参军。炀帝初, 改州为郡, 仍除信都司户书佐。及大业幕年, 王涂弛紊, 居官者率多侵渔, 皆致润屋;大师独守清戒, 无所营求, 家产益致窘迫。郡丞鞠孝棱益相叹服, 曰:“后于岁寒, 此言于公得之。”十年, 迁渤�?ぶ鞑�。及窦建德据有山东, 被召为尚书礼部侍郎。武德三年, 被遣使京师, 因送同安公主, 遂求和好。使毕, 还至绛州, 而建德违约, 又助世充抗王师于武牢。高祖大怒, 命所在拘留其使。世充、建德寻平, 遂以谴徙配会州。大师既至会州及为《羁思赋)以见其事侍中杨恭仁时镇凉州见赋异之召至河西深相礼熏旦与游处大师少有著述之志, 常以宋、齐、梁、陈、魏、齐、周、隋南北分隔, 南书谓北为“索虏”, 北书指南为“岛夷”。又各以其本国周悉, 书别国并不能备, 亦往往失实。常欲改正, 将拟《吴越春秋》, 编年以备南北。至是无事, 而恭仁家富于书籍, 得恣意披览。宋、齐、粱、魏四代有书, 自余竟无所得。居二年, 恭仁入为吏部尚书, 大师复还会州。武德九年, 会赦, 归至京师。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中书令房玄龄并与大师亲通, 劝留不去, 曰:“时属惟新, 人思自效, 方事屏退, 恐失行藏[注]之道。”大师曰:“昔唐尧在上, 下有箕山之节, 虽以不才, 请慕其义。”于是俶装东归。家本多书, 因编缉前所修书。贞观二年五月, 终于郑州荥阳县野舍, 时年五十九。既所撰未毕, 以为没齿之恨焉。所制文笔诗赋, 播迁及遭火, 多致失落。 (节选自《北史·李大师传》) [注]行藏, 指对于出仕和退隐的处世态度。 译文: 李大师字君成, 从小就很有悟性。好学, 无所不读, 善于作文。详尽地知道前代先例, 就像数着自己的手指;研究比较(品评)当世人物, 都能得到精华。刚成年, 州将贺兰宽召他补任主薄。贺兰宽当时有名望, 又与李大师的年资不相等, 初次见面, 话还没谈完, 便改变容仪更加尊敬。说:“盛名之下没有虚士。现在不仅要辛苦你,还指望你能代我之劳, 使我清闲。”每次在内室接待, 常常尽情得到忘年之乐。不久以资历调补左翊卫率。不久改任冀州司户参军。炀帝初年, 改州为郡,仍任信都司户书佐。到大业末年, 政治松弛混乱, 当官的大多侵吞百姓财产, 都成了富户;李大师独守清戒, 没有经营追求, 家产日益窘迫。郡丞鞠孝棱更加叹服, 说:“岁寒而知松柏。大师当之无愧。”十年, 迁任渤�?ぶ鞑�。等到窦建德占据太行山以东, 召李大师为尚书礼部侍郎。武德三年, 被派遣出使京城, 因送同安公主, 就请求和好。出使完毕,回到绛州, 窦建德违背和约, 又帮助王世充在武牢抵抗朝廷的军队。高祖大怒,命所在官员拘留窦建德的使者。不久, 平定王世充、窦建德,就把李大师谴责发配到会州。李大师到了会州后, 就写了《羁思赋》来载录自己的事。侍中杨恭仁当时镇守凉洲, 看见赋文而感到惊异, 召他到河西, 用重礼相待, 天天跟他一同游玩相处。李大师从小就有志于著述, 常认为宋、齐、梁、陈、魏、齐、周、隋是南北分隔时期。南人在书中称北人为“索虏”。北人在书中称南人为“岛夷”。又, 各人的书都把本国记载得很详细, 而对别国记得不完备。也往往不真实。他常想改正, 将仿照《吴越毒秋》, 以编年体叙述南北历史。当时没有事情, 杨恭仁家有很多藏书, 能够任意翻阅。宋、齐、梁、魏四代都有史书, 其余的都无所得。过了两年。杨恭仁入京任吏部尚书, 李大师又回到会州。武德九年, 遇赦免, 回到京城。尚书右仆射封德彝、中书令房玄龄都与李大师亲密往来, 劝他留下不要离开, 说:“此时正是更新时期, 每个人都在想着为国效力, 你在正当侍奉君王之际隐退, 恐怕违背了出世入世之道。”李大师说:“古代唐尧在位时, 下面仍有隐于箕山的气节之士。我虽然没有才能, 但羡慕那种义行。”于是整理行装东归。家里本来就有许多书, 于是编辑以前所编修的书。贞观二年五月, 在郑州荥阳县乡间住宅去世, 时年五十九岁。他所撰写的书没有完毕, 死不瞑目。所写的文章诗赋转传或被焚, 大多失落。
相关练习:《北史·李大师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