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吕端传》原文及翻译(二)
| | 宋史 原文: 吕端, 字易直, 幽州安次人。端为政清简, 远人便之。十年, 出知蔡州, 以善政, 吏民列奏借留。秦王廷美尹京, 会太宗征河东, 廷美将有居留之命, 端白廷美曰:“主上栉风沐雨, 吊民伐罪, 王地处亲贤, 当表奏扈从。今节度留务, 非所宜也。”廷美由是恳请从行。 太宗欲相端, 或曰:“端为人糊涂。”太宗曰:“端小事糊涂, 大事不糊涂。”决意相之。先是, 寇准为参知政事, 端既为相, 虑己先居相位, 恐准不平, 乃请参知政事与宰相押班知�。绿�, 太宗从之。时同列奏对多有异议惟端罕所建明上谕自今中书事必经吕端详酌乃得闻奏端愈谦让不自当。 初, 李继迁扰西鄙, 保安军奏获其母。太宗欲诛之, 以寇准居枢密副使, 独召与谋。准退, 过相幕, 端疑谋大事, 邀谓准曰:“军国大计, 端备位宰相, 不可不知也。”准遂告其故。端曰:“何以处之?”准曰:“欲斩于北门外。”端曰:“愿少缓之, 端将覆奏。”入曰:“昔项羽得太公, 欲烹之, 高祖曰:‘愿分我一杯羹。’夫举大事不顾其亲, 况继迁悖逆之人乎?陛下今日杀之, 继迁独可擒乎?若其不然, 傥坚其叛心尔。”太宗曰:“然则何如?”端曰:“以臣之愚, 宜置于延州, 使善养视之, 以招来继迁。”太宗称善, 遂用其策。其母后终老延州, 继迁寻亦死, 继迁子竟纳款请命, 端之力也。 太宗不豫, 真宗为皇太子, 端日与太子问起居。及疾大渐, 内侍王继恩忌太子英明, 阴与外臣谋立故楚王元佐。太宗崩, 李皇后命继恩召端, 端知有变, 锁继恩于阁内, 使人守之而入, 皇后曰:“宫车晏驾, 立嗣以长, 顺也, 今将如何?”端曰:“先帝立太子正为今日, 今始弃天下, 岂可遽违命有异议邪?”真宗既立, 垂帘引见群臣, 端请卷帘, 升殿审视, 然后降阶, 率群臣拜呼万岁。 (节选自《宋史·吕端传》) 译文: 吕端, 字易直, 是幽州安次人, 治理政务清正简约, 远处的人也感觉到便宜。十年, 出知蔡州, 因政绩良好, 被官民上奏请求借留一任, 秦王赵廷美担任京城的府尹, 时逢太宗征讨河东, 秦王赵廷美将可能接到留守京城的命令, 吕端对廷美说:“皇上不顾风雨, 来慰问百姓和讨伐罪人, 而大王您处于皇上的亲人和贤臣的地位, 应当上表随从护驾。如果掌管留守事务, 是不合适的。”廷美因此恳请跟从随行。 太宗相任命吕端为宰相, 有人说:“吕端为人糊涂。”太宗说:“吕端小事上糊涂, 大事上不糊涂。”拿定主意要任命吕端为相。在这之前, 寇准担任参知政事一职, 吕端任宰相后, 他考虑自己先居宰相之位, 担心他内心不平, 就奏请参知政事和宰相分开日期轮流统领群臣, 主持朝政, 一起登政事堂, 太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时一般同事上朝奏对时, 大多发表独特的意见, 只有吕端很少有所倡议。宫内传出皇帝的手书, 命令说:“从今以后中书省的事务必须经过吕端详细斟酌, 才能上奏皇帝。”吕端更加谦让不敢承当。 当初, 李继迁骚扰西部边境, 保安军奏报说捉住了李的母亲。此时太宗想处死李母, 因为寇准任枢密副使, 便单独召见, 踉他商量此事。寇准回去时, 经过宰相办公之处, 吕端猜想是商议大事, 便邀他说:“军国大事, 我位居宰相, 不能不知道。”寇准就告诉了事情的原委。吕端说:“怎么处理这件事?”寇准说:“想要在保安军北门外将李母斩首”吕端说:“希望您暂缓办理, 我将再去上奏。”进了朝堂, 他就说:“从前项羽抓住了太公(刘邦之父), 想要烹煮他, 高祖说:‘(如果你一定要烹他)希望能分给我一杯肉羹。’办大事的人, 不顾虑他的父母, 更何况李继迁这样的悖逆之人呢?陛下今天杀了李母, 难道就能捉住李继迁吗?如果不能捉住他, 或许更坚定他的叛逆之心而已。”太宗说:“那怎么办呢?”吕端说:“依照臣的愚见, 应当在延州安置李母, 让人优厚地服侍她, 以便招降李继迁。就采用了他的计策。李母后来病死在延州, 李继迁不久也死了, 继迁的儿子终于投诚, 这是吕端的功绩啊。 宋太宗身体不好,宋真宗当时是皇太子,吕端每天都和太子一起问起居.等到宋太宗的病情加剧,内侍王继恩畏惧皇太子的英明,私下里与外臣计划立先前的楚王元佐.宋太宗驾崩,李皇后让李继恩把吕端叫来,吕端感觉不对,于是就把李继恩锁在阁内,让人看着他然后才去见李皇后.皇后说:“皇帝已经晏驾,应立皇长子为继任皇帝,这是顺应天意的,(你说)现在该怎么办吧?”吕端说:“先帝立太子正是为了今天这种状况,皇帝才弃天下而去,怎能急着违抗先皇遗命呢?”宋真宗登基后,垂帘引见诸位大臣,吕端请求皇上卷帘,走上前去仔细查看,然后走下台阶,率领群臣跪拜并高呼万岁。
相关练习:《宋史·吕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宋史·吕端传》阅读练习及答案(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