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李栖筠传》原文及翻译
| | 新唐书 原文: 李栖筠, 字贞一, 世为赵人。幼孤。有远度, 庄重寡言, 体貌轩特。喜书, 多所能晓, 为文章, 劲迅有体要。不妄交游。族子每称有王佐才, 士多慕向。 关中旧仰郑国渠溉田, 而豪戚壅上游取水碓之利, 且百所, 夺农用十七。栖筠请皆彻毁。魁然有宰相望。元载忌之, 出为常州刺史。岁旱, 民多死徙。栖筠为浚渠, 分江流灌田, 遂大稔。宿贼张度踞阳羡西山, 累年吏讨不克。至是发卒捕斩,支党皆�。镂薹凸�。乃大起学校, 堂上画《孝友传》示诸生, 人人知劝。以治行进光禄大夫。人为刻石颂德。 苏州方清因岁凶, 诱饥民为盗, 积数万, 依黟、歙间, 阻山自防, 东南厌苦。诏李光弼分兵讨之。会平卢行军司马许杲恃功, 擅留上元, 有窥江、吴意。朝廷以创残重起兵, 即拜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使图之。栖筠至, 张设武备, 遣辩士厚赍金币抵杲军赏劳, 使士歆爱, 夺其谋。杲惧, 悉众度江, 掠楚、泗而�!R怨反蠓�。则又增学庐, 表宿儒河南褚冲、吴何员等, 拜为师, 身执经问义。远迩趋慕, 至徒数百人。 元载当国久, 益恣横。栖筠素方挺, 无所屈。时华原尉侯莫陈①怤以优补长安尉, 当参台②。栖筠询其劳, 怤色动, 不能对, 乃自言为徐浩、杜济、薛邕所引, 非真优也。始, 浩罢岭南节度使, 以瑰宝数十万饷载, 而济方为京兆, 邕吏部侍郎。三人者, 皆载所厚, 栖筠并劾之。帝未决会月蚀帝问其故栖筠曰月蚀修刑今罔上行私者未得天若以儆陛下邪由是怤等皆坐贬。 帝欲相栖筠, 惮载辄止。然有进用, 皆密访焉, 多所补助。栖筠见帝猗违不断, 亦内忧愤。卒, 年五十八, 自为墓志。赠吏部尚书, 谥曰文献。《新唐书列传》 注:①侯莫陈, 三字复姓。②台, 御史台, 御使大夫官署。 译文: 李栖筠, 字贞一, 世代都是赵人。小时候就死了父亲。他有高远的气度, 为人庄重少言, 体格高大形貌与众不同。他喜欢读书, 大多数书籍都能通晓。他写的文章, 简明流畅, 切中要害。他不胡乱结交朋友。同族人经常称赞他有辅佐君主的才能, 士人大多仰慕他。 关中地区过去依靠郑国渠灌溉农田, 但豪族贵戚拦截上游水源, 修建借水力舂米的水碓以谋取利益, 设置了将近百所水碓坊, 抢夺了农业用水的十分之七。栖筠请朝廷彻底拆毁这些水碓(以保障百姓的农田用水)。李栖筠业绩很突出, 有宰相般的崇高声望。丞相元载嫉妒他, 让他出京担任常州刺史。常州这一年遭遇旱灾, 老百姓多因饿而死在迁移(逃荒的)路上。栖筠为百姓疏通渠道, 分引长江之水灌溉农田, 于是当年取得大丰收。长期为盗的张度盘踞阳羡县西山这个地方, 多年来, 官吏征讨都不能取得胜利。到这时李栖筠派遣士卒追捕斩杀了张度。张度的分支余党都被歼灭, 乡里安定到连晚上报警吠叫的狗声都没有。于是李栖筠又大力修建学校, 学校正堂上绘《孝友传》给求学的儒生看, 人人得到鼓励。他凭着政绩和品行晋升为光禄大夫。百姓为他立碑刻文颂扬其德。 苏州方清趁年成不好闹饥荒, 诱骗灾民做盗贼, 聚集了数万人。盘踞在黟州、歙州之间, 凭借高山险阻自我防护, 东南百姓厌烦之, 并引以为苦。朝廷下诏命令李光弼派兵讨伐叛乱。刚好平卢行军司马许杲依仗军功大, 擅自停留在上元(而不配合朝廷的军队), 有觊觎江、吴之意。朝廷因为国家在受到创伤残破之后再次起兵征伐, 就授予李栖筠浙西都团练观察使的职务, 命他谋取许杲。李栖筠到任, 大力部署安排武器装备, 派遣口才出众的人携带厚重的财物到许杲军营犒劳士兵, 让士卒们欢喜, 强行破除了许杲的图谋。许杲害怕, 率领全部人马渡过长江, 抢掠楚、泗, 其后溃散。李栖筠凭借功劳大, 晋升为御史大夫。他又增设学校, 上表推荐年高有声望的儒者河南人褚冲、吴人何员等, 拜学官为自己的老师, 亲自手执经书问询经意。远近的读书人趋附慕名而来, 到了收学徒几百人的地步。 元载执掌国政时间长, 更加放肆专横。栖筠向来方正刚直, 没有什么屈服的。当时华原尉侯莫陈怤凭着优等考核补任长安尉, 应当参拜御史台。李栖筠询问他的功劳, 侯莫陈怤脸色大变, 不能回答, 于是自己承认是被徐浩、杜济、薛邕所引进推荐的, 不是真正的优等。 当初, 徐浩被罢免了岭南节度使官职, 把价值数十万钱的贵重而美丽的珠宝送给元载, 而杜济当时正担任京兆尹、薛邕任吏部侍郎。这三个人都是元载所亲近重用的, 李栖筠一并弹劾这三人。皇帝还没决断, 适逢遇到月食, 皇帝问栖筠发生月食的原因, 栖筠回答说:“月食显示对犯罪者的惩罚, 现在欺瞒陛下包藏私心行事的人没有得到惩罚, 上天好像是要以月食警示陛下吧?”由此怤等人都因罪被贬官。 帝想任命栖筠为丞相, 但因为害怕元载就此作罢。然而有要晋升任用的人, 皇帝都暗中向李栖筠询求意见, 栖筠的意见也多有补助。栖筠见皇帝遇事迟疑不决, 也内心忧愁愤懑。去世时, 终年五十八岁, 自己写好墓志铭。朝廷追赠他吏部尚书的官职, 谥号文献。
相关练习:《新唐书·李栖筠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