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元史·赵孟頫传》原文及翻译

        元史
        原文:

        赵孟頫, 字子昂, 幼聪敏, 读书过目辄成诵, 为文操笔立就。至元二十三年, 侍御史奉诏, 搜访遗逸于江南, 得孟頫, 以之入见。孟頫才气英迈, 世祖顾之喜, 使坐右丞叶李上。时方立尚书�。项\草诏颁天下, 帝览之, 喜曰:“得朕心之所欲言者矣。”二十四年, 授兵部郎中。有王虎臣者, 言平江路总管赵全不法, 即命虎臣往按之。孟頫进曰:“赵全固当问, 然虎臣前守此郡, 多强买人田, 纵宾客为奸利, 全数与争, 虎臣怨之。虎臣往, 必将陷全, 事纵得实, 人亦不能无疑。”帝悟, 乃遣他使。

        二十七年, 桑哥遣忻都及王济等理算天下钱粮, 已征入数百万, 未征者尚数千万, 民不聊生, 自杀者相属。孟頫与阿刺浑撒里甚善, 劝令奏帝赦天下, 尽与蠲除。阿剌浑撒里入奏, 如孟頫所言, 帝从之。二十九年出济南路总管府事时总管阙孟頫独署府事有元掀儿者役于盐场不胜艰苦因逃去其父求得他人尸, 遂诬告同役者杀掀儿, 既诬服。孟頫疑其冤, 留弗决。逾月, 掀儿自归, 郡中称为神明。

        仁宗在东宫, 素知其名, 及即位, 眷之甚厚, 以字呼之而不名。帝尝与侍臣论文学之士, 以孟頫比唐李白、宋苏子瞻。又尝称孟頫操履纯正, 博学多闻, 旁通佛、老之旨, 皆人所不及。孟頫诗文清邃奇逸, 读之使人有飘飘出尘之想。篆、隶、楷、行、草书, 无不冠绝古今, 遂以书名天下。天竺有僧, 数万里来求其书归, 国中宝之。前史官杨载称孟頫之才颇为书画所掩, 知其书画者, 不知其文章, 知其文章者, 不知其经济之学。

        (节选自《元史·赵孟頫传》)

        译文:

        赵孟頫字子昂, 自幼聪明敏捷, 看书过目就能背诵出来, 写文章拿起笔立即就能成文。至元二十三年, 侍御史奉元世祖的命令, 到江南寻找前朝隐逸的有才能的人士, 找到了赵孟頫, 并带他去拜见元世祖。赵孟頫才气横溢, 世祖皇帝看到他, 很高兴, 让他坐在右丞相叶李的上首。当时刚刚设立尚书�。雷嫒蚊悦项\起草诏书颁布天下。元世祖看了他起草的诏书, 高兴地说:“你说出了我心中要说的意思。”二十四年, 赵孟頫被任命为兵部郎中。当时有一个叫王虎臣的人, 他上书朝廷检举平江路总管赵全有不法的行为。朝廷立即派王虎臣前去查办。赵孟頫进言说:“赵全的问题当然应该查问, 但王虎臣以前曾任该地的长官, 多强行买下别人田地, 又纵容他的门客获取不法的利益。赵全多次与他争论, 王虎臣怨恨他。王虎臣如果前去, 必然会陷害赵全, 即使赵全的不法行为得以证实, 人们也不可能不怀疑的。”元世祖醒悟过来, 于是另派官员前去。

        至元二十七年, 桑哥派遣忻都以及王济等清理计算国家钱粮, 已经征收了几百万还有几千万没有征收。这件事对百姓造成了巨大损害, 导致民不聊生, 自杀的百姓比比皆是。赵孟頫和阿刺浑撒里交情很深他就劝说阿剌浑撒里上奏皇帝赦免天下, 免除百姓缴纳的全部钱粮。阿剌浑撒里入朝向皇帝上奏如同赵孟頫说的一样, 皇帝听从了他的话。二十九年, 出任济南路总管府事。当时总管缺员, 赵孟頫独自主持总管府的政事。有个叫元掀儿的人, 在盐场服劳役, 因忍受不了盐场的艰苦生活, 乘机逃去。他的父亲找到一具他人的尸首, 便诬告一起服劳役的人杀害了元掀儿, 遭诬告的人被屈打成招。孟頫怀疑这是一起冤案, 于是压下来没有判决。过了一个月, 掀儿自己回来了, 当地人都称赞赵孟頫断案如神。

        仁宗在做太子时, 早就知道赵孟頫的名望, 等到他即位以后, 帝眷顾赵孟頫非常优厚, 平时只称他的字号, 不直呼他的名字。元世祖曾经和身边的大臣评论在文学经典著作方面有成就的士人, 认为赵孟頫可以和唐朝的李白、宋朝苏轼相比。元世祖又曾经称赞赵孟頫品行纯洁端正, 学识丰富, 见闻广博, 兼通晓佛、道两教学说的要义, 别人都不可与他比拟。赵孟頫的诗文风格清新, 意蕴深远, 表现出一种奇瑰飘逸的风致, 读他的诗文, 使人产生飘飘然如超脱世俗的感觉。他的篆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没有一种不是古今之冠的, 因而凭着书法名闻天下。天竺国有一个僧人, 远涉数万里来求得赵孟頫的书法作品, 带回去以后, 天竺国视为宝物。以前曾任史官的杨载认为, 赵孟頫的才能很大程度上被书画名声所掩盖, 了解他的书画方面成就的人, 不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 了解他在文章方面的成就的人, 不了解他在经世济民方面的学问。





        相关练习:《元史·赵孟頫\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元史·周伯琦传》《元史·杨景行传》
        《元史·奥鲁赤传》《元史·宋本传》
        《元史·许楫传》《元史·褚不华传》
        《元史·韩性传》《元史·张立道传》(二)
        《元史·赵良弼传》《元史·阿礼海牙传》
        《元史·唐仁祖传》《元史·乌古孙良桢传》
        《元史·尚野传》《元史·王珣传》
        《元史·萧㪺传》《元史·赵师鲁传》
        《元史·萧渼传》《元史·崔斌传》
        《元史·郑鼎传》《元史·王约传》
        《元史·刘容传》《元史·李伯温传》
        《元史·何玮传》《元史·石普传》
        《元史·张懋传》《元史·史天泽传》
        《元史·伯颜不花的斤传》《元史·张珪传》
        《元史·杜本传》《元史·乃蛮台》
        《元史·卜天璋传》《元史·董文炳传》
        《元史·姚燧传》《元史·陈天祥传》
        《元史·别的因传》《元史·徐世隆传》
        《元史·康里脱脱传》《元史·孛术鲁翀传》
        《元史·揭傒斯传》《元史·同恕传》
        《元史·陈祐传》(二)《元史·王檝传》
        《元史·石抹宜孙传》《元史·塔思传》
        《元史·石天应传》《元史·王构传》
        《元史·刘肃传》《元史·张养浩传》
        《元史·高兴传》《元史·不忽木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