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原文及翻译

        通鉴纪事本末
        原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吏部侍郎李林甫柔佞多狡数, 深结宦官及妃嫔家, 伺候上动静, 无不知之, 由是每奏对常称旨, 上悦之。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 生寿王瑁, 诸子莫得为比, 太子浸疏薄。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 愿尽力�;な偻�。惠妃德之, 明为内助, 由是擢黄门侍郎。五月戊子, 以裴耀卿为侍中, 张九龄为中书令, 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林甫引萧炅为户部侍郎。炅素不学, 尝对中书侍郎严挺之读“伏腊”为“伏猎”, 挺之言于九龄曰:“省中岂容有“伏猎’侍郎?”由是出炅为岐州刺史, 故林甫怨挺之。九龄与挺之善, 欲引以为相, 尝谓之曰:“李尚书方承恩, 足下宜一造门, 与之款昵。”挺之素负气, 薄林甫为人, 竟不之诣, 林甫恨之益深。天宝元年。李林甫为相, 凡才望功业出己右, 及为上所厚, 势位将逼己者, 必百计去之。尤忌文学之士, 或阳与之善, 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世谓“李林甫口有蜜, 腹有�!�。初, 上自东都还, 李林甫知上厌巡幸, 乃与牛仙客谋增近道粟赋及和籴以实关中, 数年, 蓄积稍丰。上从容谓高力士曰:“朕不出长安近十年, 天下无事, 朕欲高居无为, 悉以政事委林甫, 何如?”对曰:“天子巡狩, 古之制也。且天下大柄, 不可假人。彼威势既成, 谁敢复议之者!”上不悦。力士顿首自陈:“臣狂疾发, 妄言, 罪当死。”上乃为力士置酒, 左右皆呼万岁。力士自是不敢深言天下事矣。先是, 宰相皆以德度自处, 不事威势, 驺从不过数人, 士民或不之避。林甫自以多结怨常虞刺客出则步骑百余人为左右翼公卿走避居则重关复壁以石甃地墙史置板如防大敌一夕屡徙床虽家人莫知其处宰相驺从之盛, 自林甫始。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吏部侍郎李林甫奸猾狡诈, 与宦官以及后宫中的嫔妃深相交结, 观察皇帝的动静, 皇帝的一切事情都掌握了, 因此每次上朝奏事, 经常符合皇帝的意图, 深受皇帝的喜爱。当时武惠妃在后宫的嫔妃中最受皇帝的宠爱, 武惠妃生了儿子, 是寿王李瑶, 各个皇子没有谁能跟寿王相比, 太子渐渐被疏远了。李林甫于是托宦官告诉武惠妃说, 自己愿意尽力�;な偻�。武惠妃十分感激, 暗中帮助李林甫, 因此李林甫被升为黄门侍郎。五月戊子日, 皇帝任命裴耀卿为侍中, 张九龄为中书令, 李林甫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李林甫引荐萧炅为户部侍郎。萧炅一向不学无术, 有一次在中书侍郎严挺之面前把“伏腊”读为“伏猎”, 严挺之对张九龄说:“尚书省怎么能有‘伏猎’侍郎呢?”于是萧炅被调出京城, 为岐州刺史, 因此李林甫怨恨严挺之。张九龄与严挺之关系亲密, 想要推荐严挺之为宰相, 曾经对他说:“李尚书正受到皇上的器重, 你应该去登门拜访, 与他搞好关系。”而严挺之一向傲气, 看不起李林甫的为人, 最终不去拜访李林甫, 李林甫就更加恨他。天宝元年。李林甫担任宰相, 对于朝中百官凡是才能、威望和功业在自己之上, 以及受到皇帝宠信, 权势快要超过自己的人, 一定要想方设法除去他们。尤其忌恨由文学才能而进官的士人, 有时表面上对人友好, 用动听的话引诱人, 暗中却加以谋害。世人都称“李林甫口中有蜜, 腹中有�!�。起初, 皇帝从东都回来后, 李林甫知道皇帝已厌烦巡行, 于是就与牛仙客谋划增加西京附近各道的租赋, 并用钱买粮以充实关中, 数年之中, 粮食蓄积逐渐丰实。皇帝从容地对高力士说:“我不出长安城已将近十年, 天下没有让人忧愁的大事, 我想高居在上, 不管大事, 把政事都委托给李林甫处理, 你以为如何?”高力士回答说:“天子出外巡行是古人留下来的制度。再说国家的大权, 不能随便托给他人。(如果托给他人)他的威势形成以后, 谁还敢再议论他?”皇帝听后不高兴。高力士赶忙磕头自白说:“我发疯了, 说胡话, 罪该死。”皇帝就为高力士设置酒宴安慰, 左右人都高呼万岁。从此高力士再也不敢深论天下的大事。先前, 宰相都以德行、度量处世, 不炫耀威权, 随从不过几个人, 所经过的地方, 民众也不用回避。李林甫认为自己结怨太多, 常常怕有刺客来杀他, 所以出门时有步骑百余人在左右两边�;�, 王公卿士都要回避;所居住的地方不但重门复壁, 而且用石头砌地, 墙中置木板, 如临大敌, 一天晚上竟多次转移住处, 就是他的家人也不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唐朝的宰相随从人数增多, 从李林甫开始。


        相关练习:《通鉴纪事本末·李林甫专政》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二)《宋史·周淙传》
        《通鉴纪事本末·太宗讨龟兹》《晋书·列女传》
        《论梁元帝读书》《后汉书·耿弇传》
        《宋书·孔靖传》《史记·游侠列传》
        《通鉴纪事本末·刘备据蜀》韩愈《乌氏庙碑铭》
        《通鉴纪事本末·汉通西域》《通鉴纪事本末·井陉之战》
        《史记·日者列传·司马季主》《通鉴纪事本末·唐平河朔窦建德》
        《陈书·周文育传》《唐才子传·李贺》
        《南齐书·荀伯玉传》路温舒《尚德缓刑书》
        《后汉书·梁统列传·梁统传》《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
        《通鉴纪事本末·后唐灭梁》欧阳修《论澧州瑞木乞不宣示外廷札子》
        《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刘可毅《记毗陵驿马》
        《通鉴纪事本末·唐平东都·李密》(二)《三国志·吴书·朱然传》
        《通鉴纪事本末·高祖兴唐》方苞《辕马说》
        《通鉴纪事本末·淝水之战》《通鉴纪事本末·马后抑外家》
        曾国藩《韩生料秦王》《明史·费聚传》
        《南齐书·王思远传》《明史·赵豫传》
        《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二)《通鉴纪事本末·高帝灭楚》
        《通鉴纪事本末·肃宗即位于灵武》《史记·留侯张良者》
        《宋史·李万超传》《通鉴纪事本末·武帝伐匈奴》
        《宋史·陈与义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