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黄师雍传》原文及翻译
| | | 宋史 原文: 师雍, 字子敬, 福州人。宝庆二年, 举进士。诏为楚州官属。出盗贼白刃之冲, 不畏不慑。李全反状已露, 师雍密结都统时青图之, 谋泄, 全杀青, 师雍不为动, 垒亦不加害。秩满, 朝议褒异, 师雍耻出史弥远门, 不往见之。调婺州教授, 学政一以吕祖谦为法。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皆荐之。师雍慕徐侨有清望, 欲谒之, 会其有召命, 师雍曰:“今不可往也。”侨闻而贤之, 至阙, 以其学最闻, 宗勉在政府, 力言于丞相乔行简, 行简已许以朝除。师雍以书见行简, 劝其归老, 行简不悦, 宗勉之请遂格。 知迷之龙溪, 转运使王伯大上其邑最。行简罢, 宗勉与史嵩之入相, 召师雍审察, 将至而宗勉卒。嵩之延师雍, 密示相亲意, 师雍不领。嵩之独相, 权势浸盛, 上下惧祸, 未有发其奸者。博士刘应起首疏论嵩之, 帝感悟, 思逐嵩之。师雍拜监察御史, 首疏削金渊秩, 迭外居住。嵩之终丧, 师雍上疏论列, 帝即其日诏勒令致仕。刘克庄封还诏书乞予嵩之以贴职如宰臣去国故事遂得观文殿学士致仕师雍遂劾克庄临事失身犯义免所居官从之。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故同舍, 然以劾刘用行、魏岘皆清之亲故, 清之不乐。清之犹冀师雍少贬, 师雍曰, :“吾欲为全人。”终不屈。 数月, 坦卒劾师雍及高斯得俱罢。久之, 以直宝文阁奉祠, 陈垓又嗾同列寝之。清之卒, 起师雍为左史, 既而迁礼部侍郎, 命下而卒于江西官舍。师雍简淡寡欲, 靖厚有守, 言若不出口, 而于邪正之辨甚明, 视外物轻甚, 故博采公论, 当官而行, 爱护名节, 无愧师友云。 (选自《宋史•黄师雍传》, 有删改) 译文: 黄师雍, 字子敬, 福州人。宝庆二年, 考中进士。调任为楚州官属。出入强盗兵刃之间, 不害怕不恐惧。 当时李全谋反的意图已经显露, 黄师雍秘密联合时青对付他, 计划泄露, 李全杀死时青, 黄师雍没有被吓�。钊裁挥屑雍�。任职期满, 朝廷官员赞扬他, 黄师雍认为出于史弥远的门下是羞耻, 就没有前往拜见。(故不得重用)被调往婺州任教授, 教学一概效仿吕祖谦。李宗勉、赵必愿、赵汝谈都举荐他。黄师雍仰慕徐侨有清廉的声望, 想要拜见他, 适逢有诏令征召他, 黄师雍说:“如今, 不能够前往了。”徐侨听了后认为他很贤良, 到了朝廷, 因为他的学问优异而闻名。李宗勉在政事堂, 极力对丞相乔行简说到黄师雍, 乔行简已经答应在朝廷授官给黄师雍。黄师雍写信拜见乔行简, 劝说他告老还乡, 乔行简不高兴, 李宗勉的请求便被阻止。 黄师雍担任遂州的龙溪县令, 转运使王伯大上报的县政绩优异。乔行简罢职, 李宗勉同史嵩之入朝拜相, 召黄师雍接受审察, 快要到时, 李宗勉去世。史嵩之请黄师雍, 暗示要与他亲善, 黄师雍不领情。史嵩之一个人担任丞相, 权势逐渐扩大, 朝廷上下害怕遭遇祸端, 没有人敢揭发他的罪恶。博士刘应起第一个上书弹劾史嵩之, 皇帝感动觉悟, 想要斥逐史嵩之;黄师雍被任命为监察御史, 首先上书削去金渊的官阶, 前送到外度居住。史嵩之守丧期满, 黄师雍上书论说, 皇帝就在那天下诏强令史嵩之退休。刘克庄封还圣旨, 请求贴职给史嵩之遵照宰相离职的旧例, 于是得以观文殿学士退休。黄师雍于是弹劾刘克庄遇事丧失操守、触犯道义, 免去所任职务, 皇帝准许。黄师雍与丞相郑清之是同学, 但是黄师雍弹劾刘用行、魏岘都是郑清之的亲旧, 郑清之不高兴。郑清之希望黄师雍能够稍微约束一下自己, 黄师雍说:“我想要做个道德完美的人。”始终没有屈服。 几个月后, 周坦最终弹劾黄师雍和高斯得, 二人都被罢官。很长时间后, 以直宝文阁领宫观官, 陈垓又唆使同朝官员阻止。郑清之去世, 起用黄师雍担任左史, 不久升迁为礼部侍郎, 任命下达后, 黄师雍在江西官署去世。黄师雍淡泊简约、清心寡欲, 谦恭敦厚有操守, 话语好像不出口, 可是对于邪正的辨别非常分明, 把外物看得很轻, 所以黄师雍广泛采纳公正的言论, 任职期间, 做任何事都爱护自己名誉、节操, 不愧是良师益友。
相关练习:《宋史·黄师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