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汪纲传》原文及翻译
| | | 宋史 原文: 汪纲字仲举, 黟县人, 签书枢密院勃之曾孙也。以祖任入官, 淳熙十四年中铨试, 调镇江府司户参军。马大同镇京口, 议者欲以两淮铁钱交子行于沿江, 廷议令大同倡率行之, 纲贻书曰:“边面行铁钱, 虑铜宝泄于外耳。私铸盛行, 故钱轻而物重。”大同始悟。试湖南转运司, 又中, 纲笑曰:“此岂足以用世泽物耶?”乃刻意问学, 博通古今, 精究义理, 覃思本原。 调桂阳军平阳县令, 县连溪峒, 蛮蜑与居, 纲一遇以恩信。科罚之害既三十年, 纲下车, 首白诸台, 罢之。岁饥, 旁邑有曹伍者, 群聚恶少入境, 强贷发廪, 众至千余, 挟界头、牛桥二寨兵为援, 地盘踞万山间, 前后令未尝一涉其境, 不虞纲之至也, 相率出迎。纲已夙具酒食, 令之曰:“汝何敢乱, 顺者得食, 乱者就诛。”夜宿寨中, 呼寨官诘责不能防守状, 皆皇恐伏地请死, 杖其首恶者八人, 发粟振粜, 民赖以安。 改知金坛县, 亲嫌, 更弋阳县。父义和为侍御史主管佑神观。寻丁父丧, 服除, 知兰溪县, 决擿如神。移疾乞闲, 得直秘阁、知婺州, 改提点浙东刑狱, 皆屡辞不得请。虑囚, 至婺, 有奴挟刃欲戕其主, 不遇而杀其子, 瞒谰妄牵连, 径出斩之。释衢囚之冤者。台盗钟百一非共盗, 尉觊赏, 躐申制司, 纲谓:“治盗虽尚严, 岂得锻炼傅会以成其罪邪?”于是得减死。 绍定元年, 召赴行在, 纲入见, 言:“臣下先利之心过于徇义, 为身之计过于谋国, 偷惰退缩, 奔竞贪黩, 相与为欺, 宜有以转移之。”帝日:“闻卿治行甚美, 越中民力如何?”对日:“去岁水潦诸暨为甚今岁幸中熟十年之间千里晏安皆朝廷威德所及臣何力之有”权户部侍郎。越数月, 上章致仕, 特畀二秩, 守户部侍郎, 仍赐金带。卒, 越人闻之多堕泪, 有相率哭于寺观者。 纲学有本原, 多闻博记, 兵农、医卜、阴阳.律历诸书, 靡不研究;机神明锐, 遇事立决。在越佩四�。氖樯交�, 而能操约御详, 治事不过二十刻。 (选自《宋史·汪纲传》) 译文: 汪纲, 字仲举, 黟县人, 是签书枢密院汪勃的曾孙。汪纲因祖辈的官任而当官, 淳熙十四年, 吏部考试合格后, 他被调为镇江府司户参军。马大同镇守京口, 议论的人想使两淮的铁钱交子在沿江地区流通, 朝廷议论决定让马大同首先实行, 汪纲给马大同写信说:“边境流通铁钱, 是考虑铜钱会流失到境外罢了。私铸钱的风气盛行, 所以钱轻物重。”马大同才醒悟。汪纲参加湖南转运司试官合格, 他笑着说:“这难道足够拿来为世所用, 惠泽万物了吗?”于是就专心学习, 博古通今, 深入研究义理, 深思义理的本源。 汪纲被调为桂阳军平阳县令, 平阳县和溪峒相连, 蛮蜑也居住在县里, 汪纲一律对他们讲究恩信。摊派刑罚的祸害已三十年了, 汪纲刚到任, 首先上报各部门, 罢去摊派刑�!U饽攴⑸⒒�, 邻县有一个当兵带队的, 召集了一些恶少入境, 强行借贷, 打开粮仓, 聚集到一千多人, 他们挟持界头、牛桥二寨的士兵为应援, 地盘高踞在万山之间, 前后的县令不曾到过这里一次, 不料汪纲来到后, 他们相继出来迎接。汪纲早已准备好酒食, 命令他们说:“你们怎敢作乱, 顺从的就吃饭, 作乱的就斩杀。”汪纲晚上住在寨中, 叫来寨官责问他们不能防守的罪状, 寨官都惶恐地伏在地上请求死罪, 汪纲杖责其中的八名首恶, 拿出粮食赈济卖给, 百姓靠他得以安定。 汪纲改为金坛县知县, 因避亲属嫌, 改为弋阳县知县。他父亲汪义和为侍御史主管佑神观。不久汪纲遭父丧, 他除去丧服后, 任兰溪县知县, 判决揭发如神仙。上述称病请求辞职, 被任命为直秘阁、婺州知州, 改为提点浙东刑狱, 都屡次辞职不得批准。审讯囚犯, 到婺州, 有个奴仆挟持利刃想杀他的主人, 没遇见主人而杀死了他的儿子, 胡说八道瞎牵连, 直接拖出去斩首。释放衢州中被冤枉的。台州盗贼钟百一不是合伙偷盗, 县尉贪图奖赏, 越级申报制司, 汪纲说:“治理盗贼虽然推崇严厉, 难道能罗织罪名牵强附会来治他的罪吗?”于是钟百一得以减免死罪。 绍定元年, 汪纲被召到皇帝所在地, 他入朝拜见说:“臣下把谋利之心放在了前面, 为自己的富贵做打算超过了为国出谋划策, 偷惰退缩, 钻营贪婪, 互相勾结欺骗, 应该扭转这种局面。”皇上说:“听说你的政绩很好, 越中民力怎样?”汪纲答:“去年水涝, 诸暨最严重, 今年幸运获得中等收成, 十年之间, 千里安定, 这都是朝廷威德所致形成的, 我有什么能力。”汪纲代理户部侍郎。过了几个月, 他上书辞官, 朝廷特别给他升官两级, 他在户部侍郎的职位上退休, 仍赐给他金带。汪纲去世, 越人听说后大多流下眼泪, 有相继到寺观去哭祭他的。 汪纲学有本源, 博闻强记, 兵农、医l、、阴阳、律历各种书籍, 没有不研究的;神机妙算, 十分敏锐, 遇事当机立断。在越佩戴四个印章, 文书堆积如山, 他却能掌握大概, 驾驭周详, 每天处理事务不超过二十刻。
相关练习:《宋史·汪纲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