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吕公弼传》原文及翻译
|
| 宋史 原文: ①吕公弼字宝臣。赐进士出身, 积迁直史馆、河北转运使。自宝元、庆历以来, 宿师备边。既西北撤警, 而将屯如故, 民疲馈饷。公弼始通御河漕粟实塞下冶铁以助经费移近边屯兵就食京东。增城卒, 给板筑, 蠲冗赋及民逋数百万。 ②改同群牧使, 以枢密直学士知渭、延二州, 徙成都府。其治尚宽, 人疑少威断。营卒犯法当杖, 捍不受, 曰:“宁以剑死。”公弼曰:“杖者国法, 剑汝自请。”杖而后斩之, 军府肃然。英宗罢三司使蔡襄, 召公弼代之。初, 公弼在群牧时, 帝居藩, 得赐马颇劣, 欲易不可。至是, 帝谓曰:“卿曩不与朕马, 是时固已知卿矣。蔡襄主计, 诉讼不时决, 故多留事。卿继其后, 将何以处之?”公弼顿首谢, 对曰:“襄勤于事, 未尝有旷失, 恐言之者妄耳。”帝以为长者。 ③彗出营室①, 帝忧之, 同列请饬边备。公弼曰:“彗非小变, 陛下宜侧身修德, 以应天戒, 臣恐患不在边也。” ④神宗立, 司马光劾内侍高居简, 帝未决。公弼曰:“光与居简, 势不两立。居简, 内臣耳, 而光中执法, 愿陛下择其重者。”帝曰:“然则当奈何?”公弼曰:“迁居简一官, 而解其近职, 光当无争。”从之。知太原府。韩绛宣抚秦、晋, 将取啰兀城, 令河东发兵二万, 趣神堂新路。公弼曰:“虏必设伏以待我。永和关虽回远, 可安行无患。”乃由永和。既而新路援兵果遇伏, 诏褒之。 选自《宋史·列传第七十》 [注]①营室:二十八星宿之一。 译文: ①吕公弼, 字宝臣。赐进士出身, 多次升迁任直史馆、河北转运使。从宝元、庆历年间以来, 一直驻扎军队防备边患的发生。西北方向的军情解除以后, 却仍然一如既往地把军队屯扎在那儿, 百姓因供给粮饷很困乏。吕公弼先是疏通了御河, 漕运大批军粮到边塞, 然后又通过冶铁收益来补充军饷;并把接近边塞驻扎的(部分)屯兵移撤到京东生活;又增加建城的士兵, 供给他们建城的工具让他们修建城池(减少了百姓的徭役);又免除了多余的赋税并减免了百姓拖欠的数百万债务。 ②改任同群牧使, 凭枢密直学士的身份掌管渭、延二州, 后又改任成都府。他治理州郡崇尚宽厚, 有些人怀疑他缺乏威严、不够果断。有一个营卒犯了法, 判处杖刑, 这个营卒强横地不愿接受, 说:“我宁愿被剑杀死(也不受杖刑)。”吕公弼说:“杖刑是按国法(你该受的), 剑杀是你自己要求的。”施行杖刑后杀了他, 这使得军政各方的人都对他恭敬谨慎。英宗罢免了三司使蔡襄, 召见吕公弼取代他。当初, 吕公弼在群牧司时, 英宗还是藩王, 得到皇上赏赐的马很不好, 想要换一匹好的, 吕公弼没有同意。到这时, 英宗对吕公弼说:“爱卿先前不给我(调换)马, 那时我就了解你了。蔡襄主管三司使政事, 诉讼的案件不能及时决断, 所以留下很多事情(不能及时处理)。爱卿接替他的工作后, 将会用什么样的手段对待这种情况?”吕公弼叩头辞谢, 回答说:“蔡襄对政事很勤勉, 从来没有荒废和失误, 恐怕这样评论他并不妥当吧。”皇帝认为他是宽厚仁爱的人。 ③有彗星在营室星出现, 英宗对此很忧虑, 同朝官员请求整顿边境防务(以备战)。吕公弼说:“彗星出现不是小变, 陛下您应当心有戒惧, 修养德性, 来回应上天的警戒, 我担心祸患不在于边境啊。” ④神宗即位, 司马光弹劾内侍高居简, 皇帝未有决断。吕公弼说:“司马光与高居简势不两立。高居简只是内侍而已, 而司马光在朝中执政, 希望陛下选择更重要的人。”皇帝说:“既然这样, 那么应该怎么办?”吕公弼说:“给高居简升一个官, 而解除他接近您的职务, 司马光应该就不会再有争执了。”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吕公弼掌管太原府, 韩绛任秦、晋宣抚使, 准备夺取啰兀城, 让河东出兵两万, 从神堂新路走。吕公弼说:“敌人一定会设伏来迎击我们, 永和关虽然迂回绕远, 但可以安然行军无隐患。”于是从永和关出兵。不久从新路走的援兵果然遭遇伏兵, 皇帝下诏褒奖吕公弼。
相关练习:《宋史·吕公弼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