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史·蔡幼学传》原文及翻译
| | | 宋史 原文: 蔡幼学字行之, 温州瑞安人。年十八, 试礼部第一。是时, 陈傅良有文名于太学, 幼学从之游。月书上祭酒芮烨及吕祖谦, 连选拔, 辄出傅良右, 皆谓幼学之文过其师。孝宗闻之, 因策士将置首列。而是时外戚张说用事, 宰相虞允文、梁克家皆阴附之。幼学对策, 其略曰:“陛下资虽聪明而所存未大, 志虽高远而所趋未正, 治虽精勤而大原不立。即位之始, 冀太平旦暮至。奈何今十年, 风俗日坏, 将难扶持;纪纲日乱, 将难整齐;人心益�。咽帐�;吏慢兵骄, 财匮民困, 将难正救。”帝览之不怿。遂得下第, 教授广德军。丁父忧, 再调潭州。执政荐于朝, 帝许之, 且问:“年几何矣?何以名幼学?”参政施师点举《孟子》“幼学壮行”之语以对。上伫思, 慨然曰:“今壮矣, 可行也。”遂除敕令所删定官。首言:“大耻未雪, 境土未复, 陛下睿知神武, 可以有为。而苟且之议, 委靡之习, 顾得以缓陛下欲为之心。”孝宗喜曰:“解卿意, 欲令朕立规摹尔。”寻以母忧去先是朝廷既遣岁币入金境适值其有难不果纳则遽以兵叩边索之中外汹汹皆言当亟与幼学请对, 言:“玉帛之使未还, 而侵轶之师奄至, 且肆其侮慢, 形之文辞。天怒人愤, 可不伸大义以破其谋乎!”于是朝论奋然, 始诏与金绝。幼学因请“固本根以弭外虞, 示意向以定众志, 公汲引以合材谋, 审怀附以一南北”。帝称善。一夕感异梦, 星陨于屋西南隅, 遂卒。年六十四。(选自《宋史·蔡幼学传》, 有删改) 译文: 蔡幼学字行之, 温州瑞安人。十八岁时, 他参加礼部考试获第一名。这时, 陈傅良在太学享有擅长文辞的名声, 幼学就去跟他游学。每月文章上呈给祭酒芮烨和吕祖谦, 接连进行选拔, 幼学的成绩总是在傅良之上, 大家都说幼学的文章超过了他的老师。孝宗听说后, 借策问士人的机会将要把他列为首位。但是这时外戚张说专权, 宰相虞允文、梁克家都暗中依附他。幼学在殿试中对答皇帝有关政治经济的策问, 大略是说:“虽然陛下天资聪明可是知识不够, 虽然志向高尚远大可是所追求的不合理, 虽然管理国家、处理国务专心勤勉可是本源没有确立。即位之初, 期望太平盛世短时间来到。无奈现今十年过去了, 风尚习俗一天天变坏, 将要难以扶正;法度一天天变乱, 将要难以有序;民心越来越不坚定, 将要难以收揽;官吏怠慢, 士兵骄纵, 财用匮乏, 民生贫困, 将要难以补救。”皇帝看后不高兴。于是幼学仅得下等, 任广德军教授。遭遇父丧, 幼学又调任潭州。执政向朝廷推荐他, 皇帝答应了, 而且问:“年纪多大了?为何名叫幼学呢?”参知政事施师点举出《孟子》书中“幼学壮行”的话来对答。皇帝凝思, 感慨地说:“现在已是壮年了, 可以任事了。”于是任命幼学做敕令所删定官。他首先进言:“大耻还未雪除, 国土还未恢复, 陛下明智通达神圣英武, 可以有所作为。而那得过且过的议论, 意志消沉的积习, 只是能够用来减弱陛下想要有所作为的雄心。”孝宗高兴地说:“我理解你的意思, 是要让我恢复帝业罢了。”不久, 因为母丧离职。此前, 朝廷已经到金国去送岁币, 正值金国国中有难, 未能完成交纳, 这时金国突然发兵攻打边关索取岁币。朝廷内外一片喧哗, 都说应当赶快给他们。幼学请求廷对, 说道:“我们去送玉帛的使者还没有回来, 可侵犯我们的军队就忽然来到, 而且肆意冒犯无礼, 表现在言辞上。天怒人愤, 我们能不伸张大义来击败他们的阴谋吗?”于是朝中舆论转而奋劲, 皇帝才下诏与金国断绝关系。幼学于是请求“加固根本来消除外患, 明示意图来确定众人的志向, 公开引入人才来汇合才干谋略, 审慎怀柔, 使他国归附来统一南北”。他的建议得到皇帝称赞。一天晚上(幼学)忽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 梦见有星陨落在房舍的西南角, 就去世了。时年六十四岁。
相关练习:《宋史·蔡幼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