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新五代史·杨师厚传》原文及翻译

        新五代史
        原文:
            杨师厚, 颍州斤沟人也。少事河阳李罕之, 罕之降晋, 选其麾下劲卒百人献于晋王, 师厚在籍中。师厚在晋, 无所知名, 后以罪奔于梁, 太祖以为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梁攻王师范, 师厚战临朐, 擒其偏将八十余人, 取棣州, 以功拜齐州刺史。太祖攻赵匡凝于襄阳, 遣师厚为先锋。师厚取谷城西童山木为浮桥, 渡汉水, 击匡凝, 败之, 匡凝弃城走。师厚进攻荆南, 又走匡凝弟匡明, 功为多, 拜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晋史建瑭以轻兵夜击梁军, 梁军大扰, 太祖与师厚皆弃辎重南走。太祖还东都, 师厚留屯魏州。明年, 太祖遇弑, 友珪自立, 师厚乘间杀魏牙将潘晏、臧延范等, 逐出节度使罗周翰, 友珪因以师厚为天雄军节度使。
            自太祖与晋战河北, 师厚常为招讨使, 悉领梁之劲兵。太祖崩, 师厚遂逐其帅, 而稍矜倨难制。友珪阴欲图之, 召师厚入计事。其吏田温等劝师厚勿行, 师厚曰:“吾二十年不负朱家, 今若不行, 则见疑而生事, 然吾知上为人, 虽往, 无如我何也。”乃以劲兵二万朝京师, 留其兵城外, 以十余人自从, 入见友珪, 友珪益恐惧, 赐与巨万而还。
            已而末帝谋讨友珪, 问于赵岩, 岩曰:“此事成败, 在招讨杨公尔。得其一言谕禁军, 吾事立办。”末帝乃遣马慎交阴见师厚。师厚犹豫未决, 谓其下曰:“方郢王弑逆时, 吾不能即讨。今君臣之分已定, 无故改图, 人谓我何?”其下或曰:“友珪弑父与君, 乃天下之恶, 均王仗大义以诛贼, 其事易成。彼若一朝破贼, 公将何以自处?”师厚大悟, 乃遣其将王舜贤至洛阳, 见袁象先计事, 使朱汉宾以兵屯滑州为应。末帝卒与象先杀友珪。
            末帝即位, 封师厚邺王, 诏书不名, 事无巨细皆以谘之, 然心益忌而畏之。已而师厚疡发卒, 末帝为之受贺于宫中。由是始分相、魏为两镇。魏军乱, 以魏博降晋, 梁失河北自此始。
        (节选自《新五代史》)

        译文:
            杨师厚, 是颍州斤沟人。年少时辅佐河阳李罕之, 李罕之投降晋国, 挑选了自己帐下的勇士一百人献给晋王, 师厚就在这个名册中。师厚在晋国, 没有什么名气, 后来因罪投奔梁朝, 梁太祖让他担任宣武军押衙、曹州刺史。梁朝进攻王师范, 杨师厚攻打临朐, 俘虏了王师范的副将有八十多人, 攻占取棣州, 因功授予齐州刺史。梁太祖攻打襄阳的赵匡凝, 派遣杨师厚担任先锋。杨师厚砍伐西童山的树木搭建一座浮桥, 渡过汉水, 攻打赵匡凝, 大败赵匡凝, 赵匡凝弃城逃跑。杨师厚乘胜进攻荆南, 又赶走了赵匡凝的弟弟赵匡明, 建立的功劳最多, 授予山南东道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晋国的史建瑭率领轻装的军队乘夜攻打梁军, 梁军一片混乱, 梁太祖与杨师厚都抛弃辎重向南逃走。太祖逃回东都, 杨师厚留守魏州。第二年, 梁太祖被杀, 朱友珪自立为梁王, 杨师厚借此机会杀掉魏州牙将潘晏、臧延范等人, 赶走节度使罗周翰, 朱友珪于是让杨师厚担任天雄军节度使。
        自从梁太祖与晋国在黄河以北打仗, 杨师厚常常担任招讨使, 统帅的全是梁朝的精兵。太祖死后, 杨师厚于是赶走了统帅, 逐步骄矜傲慢, 难以控制。朱友珪暗中想要对付他, 下诏让杨师厚到朝廷议事。他的下属田温等人劝说杨师厚不要前往, 杨师厚说:“我二十多年没有背叛过朱家(梁国), 现在如果不前往, 就会被怀疑而惹出事端, 但是我了解皇上(朱友珪)的为人, 我即使前去, 他也不能把我怎么样。”
            于是率领精兵两万前往京师, 让军队驻扎在城外, 只率领十多人跟着自己进入京师, 前往朝见朱友珪, 朱友珪更加害怕, 赏赐他几万以后让他回去。
        不久梁末帝谋划讨伐朱友珪, 向赵岩询问, 赵岩说:“这件事成败的关键, 在于招讨使杨师厚。只要得到他的一句话, 晓谕禁军, 我们的事情立刻可以成功。”梁末帝于是派遣马慎交暗中拜见杨师厚, 杨师厚犹豫不决, 对他的下属说:“当初郢王(朱友珪)谋杀太祖时, 我没有率兵征讨他。现在君臣的名分已经确定, 又无缘无故地改变计谋, 别人会怎么看我呢?”他的部下中有人说:“朱友珪杀害君父, 均王(梁末帝, 此时为均王)凭借大义来诛杀叛贼, 这件事容易成功。他如果剿灭叛贼朱友珪(而您却没有呼应), 您以后将怎么处理这件事呢?”杨师厚彻底醒悟, 于是派遣他的部将王舜贤到洛阳, 拜见袁象先, 与他商议起事, 派朱汉宾率军驻守华州作为策应。梁末帝最终与袁象先诛杀了朱友珪。
            梁末帝即位, 封杨师厚为邺王, 朝廷给他的诏书不直呼其名, 以示尊重, 事情无论大小都征询他的意见, 但是内心更加猜忌畏惧他。不久杨师厚身上长痈疽而死, 梁末帝为此在朝堂接受群臣的朝贺。由此才将杨师厚的地盘分为相州、魏州两镇。魏州军叛乱, 魏博臣民投降晋国, 梁国失去黄河以北的土地从此开始。 

        相关练习:《新五代史·杨师厚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新五代史·李煜传》《新五代史·钱谬传》
        《新五代史·安重荣传》阅读练习及答案《新五代史·杜重威传》
        《新五代史·李振传》《新五代史·钱镠传》
        《新五代史·贺瑰传》《新五代史·赵凤传》
        《新五代史·孙晟传》《新五代史·豆卢革传》
        《新五代史·王晏球传》《新五代史·王彦章传》
        《新五代史·赵风传》《新五代史·高季兴传》
        《新五代史·和凝传》《新五代史·赵匡凝传》
        《新五代史·刘处让传》《新五代史·任圜传》
        《新五代史·杨行密传》《庄宗既好俳优, 又知音, 能度曲》
        《新五代史·桑维翰传》《新五代史·刘昫传》
        《新五代史·张敬达传》《新五代史·孔谦传》
        《新五代史·王景崇传》《新五代史·范延光传》
        《新五代史·李严传》《新五代史·孙德昭传》
        《新五代史·郑遨传》《新五代史·霍彦威传》
        《新五代史·元行钦传》《新五代史·郭崇韬传》
        《新五代史·唐臣传·史建瑭》《新五代史·冯晖传》
        《新五代史·李崧传》《新五代史·周臣传》
        《新五代史·王朴传》《新五代史·康延孝传》
        《新五代史·隐逸传·郑遨》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