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宋史·袁燮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
        原文:
            袁燮字和叔, 庆元府鄞县人。生而端粹专静乳媪置盘水其前玩视终日夜卧常醒然少长读东都党锢传慨然以名节自期。入太学, 登进士第, 调江阴尉。 
            浙西大饥, 常平使罗点属任振恤。燮命每�;煌�, 田畴、山水、道路悉载之, 而以居民分布其间, 凡名数、治业悉书之。合保为都, 合都为乡, 合乡为县, 征发、争讼、追胥, 披图可立决, 以此为荒政首。除沿海制属。连丁家艰, 宁宗即位, 以太学正召。时朱熹诸儒相次去国, 丞相赵汝愚罢, 燮亦以论去, 自是党禁兴矣。 
            嘉定初, 召为都官郎官, 迁司封。因对, 言:“陛下即位之初, 委任贤相, 正士鳞集, 而窃威权者从旁睨之。彭龟年逆知其必乱天下, 显言其奸, 龟年以罪去, 而权臣遂根据, 几危社稷。陛下追思龟年, 盖尝临朝太息曰:‘斯人犹在, 必大用之。’固已深知龟年之忠矣。今正人端士不乏, 愿陛下常存此心, 急闻剀切, 崇奖朴直, 一龟年虽没, 众龟年继进, 天下何忧不治。”“臣昨劝陛下勤于好问, 而圣训有曰:‘问则明。’臣退与朝士言之, 莫不称善。而侧听十旬, 陛下之端拱渊默犹昔也, 臣窃惑焉。夫既知如是而明, 则当知反是而闇。明则辉光旁烛, 无所不通;闇则是非得失, 懵然不辨矣。” 
            迁国子司业、秘书少监, 进祭酒、秘书监。延见诸生, 必迪以反躬切己, 忠信笃实, 是为道本。闻者悚然有得, 士气益振。兼崇政殿说书, 除礼部侍郎兼侍读。时史弥远主和, 燮争益力, 台论劾燮, 罢之, 以宝文阁待制提举鸿庆宫。起知温州, 进直学士, 奉祠以卒。 (节选自《宋史·袁燮传》) 



        译文:
            袁燮, 字和叔, 庆元府鄞县人。天生正直纯粹敦厚沉静, 乳母放一盘水在他面前, 整天就把玩凝视, 夜间睡觉也像(白天)醒着时一样(安静)。稍稍年长些, 读东都《党锢传》, 感慨地用名节要求自己。进入太学, 进士及第, 调任江阴尉。 
            浙西发生大饥荒, 常平使罗点让他负责救济。袁燮命令每�;徽磐�, 田地、山水、道路都记在上面, 又把居民分布在其中, 户籍、产业也都写上。合并保成为都, 合并都成为乡, 合并乡为成为县, 赋税兵役、争斗诉讼、侦捕盗贼, 按照它可以马上解决, 因此救荒工作做得最好。任沿海制属。接连为父母服丧, 宁宗继皇帝位, 用太学职位征召。当时朱熹等儒者相继离开京城, 丞相赵汝愚罢官, 袁燮也因为言论离职, 从此党禁兴起了。 
            嘉定初年, 召任都官郎官, 迁任司封。在奏对时, 说:“陛下刚继承皇位时, 委任贤能的宰相, 正直之士云集, 窃取权威的人却在旁斜眼相视。彭龟年预料他必定使天下太乱, 明白指出他的奸诈, 彭龟年却因此获罪遭贬, 权臣于是扎根并勾结, 几乎�:ι琊�。陛下追想彭龟年, 好像曾在上朝时叹息说:‘这个人还在的话, 一定重用他’。本来已经深知彭龟年的忠心了。而今正直的人士并不缺乏, 希望陛下常存这种心思, 尽快听取切实的言论, 嘉奖朴实正直的行为, 一个彭龟年虽去了, 许多彭龟年会接着进用, 天下何愁治理不好。”“我前日劝陛下勤于询问, 而且圣训说过‘问则明’, 我退下后与朝廷官员们说了这话, 没有不称好的。但侧耳倾听(指十分关注)十旬, 陛下还像原来一样默然无语, 我私下里感到疑惑。既然知道像这样会明白, 就应当知道不这样就不明白。明白就会光辉广照, 无所不通;不明白就会稀里糊涂辨不清楚是非得失了。” 
            迁任子司业、秘书少监, 升任祭酒、秘书监。接见生员时, 必定教导他们要反省律己, 忠诚守信, 敦厚踏实, 这是道的根本。听的人敬畏而有收获, 士气更加振奋。兼任崇政殿说书, 授任礼部侍郎兼侍读。当时史弥远主张议和, 袁燮争论更加激烈, 御史台上奏弹劾袁燮, 罢免了他, 以宝文阁待制提举鸿庆宫。后又起用为温州知州, 进官直学士, 领奉祠职去世。 

        相关练习:《宋史·袁燮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宋史·王举正传》《宋史·范杲传》
        《宋史·李定传》《宋史·赵汝愚传》
        《宋史·张孝祥传》《宋史·赵汝谈传》
        《宋史·程之邵传》《宋史·蓝继宗传》
        《宋史·杨巨源传》《宋史·刘应龙传》
        《宋史·彭龟年传》《宋史·马默传》
        《宋史·张九成传》《宋史·杜莘老传》
        《宋史·廖刚传》《宋史·段少连传》
        《宋史·张鉴传》《宋史·綦崇礼传》
        《宋史·姚铉传》《宋史·李宝传》
        《宋史·公默先生传》《宋史·吕夷简传》
        《宋史·王居正传》《宋史·李熙靖传》
        《宋史·汪应辰传》《宋史·孙甫传》
        《宋史·杨万里传》《宋史·石扬休传》
        《宋史·李符传》《宋史·纪劻传》
        《宋史·刘昌言传》《宋史·米信传》
        《宋史·潘美传》《宋史·张虙传》
        《宋史·寇准传》(二)《宋史·程戡传》
        《宋史·高防传》《宋史·陆九渊传》
        《宋史·柴禹锡传》《宋史·鱼崇谅传》
        《宋史·仇悆传》《宋史·章楶传》
        《宋史·董敦逸传》《宋史·傅察传》
        《宋史·马光祖传》《宋史·陈仲微传》
        《宋史·石守信传》《宋史·张藏英传》
        《宋史·吴择仁传》《宋史·晁迥传》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