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小石城山记》原文和翻译


        《小石城山记》原文.译文  

          本文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最后一篇。小石城山在永州城西北。文章以凝炼而生动的语言, 描述了小石城山的奇观景物, 并借以抒发了自已被贬于荒远之地, 不能施展才能和抱负的悲愤心情。后半篇的议论抑扬宛转, 余味无穷。 

          自西山道口径北, 逾黄茅岭而下, 有二道:其一西出, 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 不过四十丈, 土断而川分, 有积石横当其垠①。其上, 为睥睨梁欐之形②;其旁, 出堡坞③, 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 投以小石, 洞然有水声, 其响之激越, 良久乃已。环之可上, 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④, 益奇而坚, 其疏数偃仰⑤, 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⑥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中州⑦, 而列是夷狄⑧。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 是因劳而无用。神者倘不宜如是, 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曰:“其气之灵, 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⑨之南少人而多石。”是二者, 余未信之。 

          注释 
          ①垠;边际。 
          ②睥睨:城上的矮墙。梁欐:栋梁, 这里指山石堆积形似城上望楼一类的建筑。 
          ③堡坞:小城。 
          ④箭:小竹子。 
          ⑤数:密。偃:俯。 
          ⑥造物者:古人指创造万物的神灵。 
          ⑦中州:中原。 
          ⑧夷狄:古时对少数民族的称呼。这里指少数民族聚居的荒远地区。 
          ⑨楚:今湖南、湖北等地, 春秋战国时属楚国。 

          译文: 

          从西山道口一直向北, 越过黄茅岭, 有两条路:其中一条路向西伸延, 沿路寻求没有发现胜景;另一条稍稍向北又折向东, 在不过四十丈之处, 地层断裂, 被一条河水分开, 有积聚的山石横截在路端。它的上面, 构成垛墙望楼的形状;它的旁边, 耸出一座天然的城堡, 还有像城门似的一个洞穴, 往里看去一片浓黑, 将小石子投进去, 从很深的地方传出咚咚水声.那声音十分响亮, 过了很久才消逝。环绕而行可以登上山顶, 能眺望很远的地方。山石上没有土壤, 然而却生长着优美的树木和竹子, 格外地显得奇特而坚实;它们或疏或密, 或俯或仰, 恰似有才智的人精心布置的。 

          哦!我怀疑创造万物的上帝有没有已经很久了, 到了这里便越发地以为确实是有了。又奇怪上帝不在中原地区创造这样的美景, 而将它放在偏僻的荒远之地, 经历了千百年而不能向人们展示它的美妙景致, 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啊。神灵或许不应该这样做吧, 那么难道确实没有上帝吗?有人说:“这是上帝用来安慰那些贤德而在这儿受屈辱的人的。”有人说:“这儿山川的灵气不能孕育伟大的人物而却唯独造就了这些奇妙景致, 因此楚地之南人才少而怪石多。”这两种说法, 我是都不相信的。  


        相关文言文
        《郭守敬传》《戴胄犯颜执法》
        《郑板桥开仓济民》《谨饬》
        《邹孟轲之母也》《卧薪尝胆》
        《小时了了》《袁虎少贫》
        《魏文侯问李克》《枯梧树》
        《三藏法师传》《二翁登泰山》
        《宋史·吴中复传》《欧阳晔传》
        《九疑山图记》《彭渊材初见范文正画像》
        《顾亭林居家恒服布衣》《英烈夫人祠记》
        《孔子见罗雀者》《苏洵二十七始发愤》
        《隋文帝不赦子》《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原文及译文
        《宋史·赵普传》《乐民之乐, 忧民之忧》
        《论语》六则翻译陆游《钗头凤》
        狄金森《在篱笆那边》英语《观刈麦》
        《周处》《简·爱》精彩对白
        《伐檀》诗经《无衣》
        《静女》《蜀相》
        《隆中对》各个版本的原文《自述苦学》
        白居易《卖炭翁》《垓下之围》
        《魏晋士人轶事四则》《王六郎》
        《国殇》对话古典:说“孝”
        《为政以德》《待贾而沽》
        古文《德者三则》无名氏《醉太平》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唐诗三百首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语题库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