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范云传》原文及翻译
| | | 南史 原文: 范云字彦龙, 南乡舞阴人。云六岁就其姑夫袁叔明读《毛诗》, 日诵九纸。陈郡殷琰名知人, 候叔明见之, 曰“公辅才也”。云性机警, 有识具, 善属文, 下笔辄成, 时人每疑其宿构。子良为南徐州、南兖州, 云并随府迁, 每陈朝政得失于子良。寻除尚书殿中郎。子良为云求禄, 齐武帝曰:“闻范云谄事汝, 政当流之。”子良对曰:“云之事臣, 动相箴谏, 谏书存者百有余纸。”帝索视之, 言皆切至, 咨嗟良久, 曰:“不意范云乃尔, 方令弼汝。”文惠太子尝幸东园观获稻, 云时从。文惠顾云曰:“此刈甚快。”云曰:“三时之务, 亦甚勤劳, 愿殿下知稼穑之艰难, 无徇一朝之宴逸也。”文惠改容谢之。及出, 侍中萧缅先不相识, 就车握云手曰:“不谓今日复见谠言。”云性笃睦, 事寡嫂尽礼, 家事必先谘而后行。好节尚奇, 专趋人之急。少与领军长史王 善, 云起宅新成, 移家始毕, 亡于官舍, 尸无所归, 云以东厢给之。移尸自门入, 躬自营含, 招复如礼, 时人以为难。及居选官, 任寄隆重, 书牍盈案, 宾客满门, 云应答如流, 无所壅滞, 官曹文墨, 发摘若神, 时人咸服其明赡。性颇激厉, 少威重, 有所是非, 形于造次, 士或以此少之。初, 云为郡号廉洁, 及贵重, 颇通馈遗;然家无积蓄, 随散之亲友。武帝九锡之出(注), 云忽中疾, 居二日半, 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曰:“缓之一月乃复, 欲速即时愈, 政恐二年不复可救。”云曰:“朝闻夕死, 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焉, 重衣以覆之。有顷, 汗流于背即起。二年果卒。帝为流涕, 即日舆驾临殡, 诏赠侍中、卫将军, 敕赐谥曰文。(节选自《南史·范云传》) 译文: 范云字彦龙, 是南乡舞阴人。范云六岁时就跟着姑夫袁叔明读《毛诗》, 每天诵读九页。陈郡的殷琰有知人之明, (一天), 他去到叔明家, 见到了范云, 对叔明说:“此儿是三公和辅相的人才�。 狈对粕曰槊艚�, 对事情的认识颇有见地, 善于写文章, 下笔即成, 当时的人�;骋伤窃は裙顾己玫�。(竟陵王萧)子良任南徐州、南兖州刺史, 范云都跟随着(他)调迁任职, 他还经常向子良陈奏一些朝政上的行失。不久子良被朝廷授予了尚书殿中郎。子良就为范云向皇上求俸禄, 齐武帝说:“我听说范云对你阿谀奉承, 按政令应当流放他。”子良回答说:“范云侍奉臣下, 经常告诫劝谏, 谏书存放在我那有上百张�。 逼胛涞鬯魅」劭�, 看到那言辞都恳切备至, 感叹了很久, 说:“没想到范云竟是如此, 还是让他辅佐你吧!”文惠太子曾到东园去观看收割稻子, 范云当时随行。文惠回头对范云说“看他们割得多快呀!”范云说:“春、夏、秋三个农忙时节的农活, 也很辛苦, 希望太子殿下能够体察种植和收割庄稼(农事)的艰难, 不要追求一时的安逸。”文惠听后神情肃然, 并向范云致谢。从东园里出来后, 侍中萧缅原来还并不了解范云, 等到上车, 握着范云手说:“想不到今天又听到如此刚直的言论。”范云性格忠厚和蔼, 奉事寡居的嫂嫂很是尽叔礼, 家内之事一定要先问后行。他喜欢节义, 崇尚新奇, 专门帮人解决危难的急事。范云年轻时与领军长史王 友善, 范云建新宅落成, 刚搬完家, 王 恰好死于官舍, 尸体无停放之处, 范云就让出乐厢房供停尸之用。让尸体从大门移入, 亲自料理殡殄之事, 将一块玉放入死者口中, 按丧礼为其招魂, 当时人都认为实在难得。后来范云担当了选官, 皇上对他寄托非常隆重, 他每日文书盈案, 宾客满门, 范云却应对如流, 口无阻滞, 官府文书, 处理如神, 当时人们都钦佩他聪敏明鉴。范云性情急躁、直率, 缺乏稳重严肃的态度。对于是非关系, 往往表现得匆忙、仓促, 有的人士就有点看不起他。起初, 范云治郡被称廉洁, 位高权重后, 也颇收受贿赂;然而, 家无积蓄, 每有收入, 随即散给亲友。当时武帝受九锡, 即将称帝, 范云忽然发病中风, 在家待了两天半才请医生徐文伯来诊视。文伯说:“缓治则一月之后就会康复, 想要今日治愈, 只恐怕两年之后复发就无可救药了。”范云说:“早上得知真理, 要我晚上就死都可以(范云借用此语, 以表达他急于康复, 辅佐梁武帝建国的急迫心情), 何况两年呢!”文伯于是就用火灸来加以攻治, 用很厚的衣物覆盖在范云的身上。一会儿, 范云就汗流满背, 病情即刻消失, 可以起床了。但两年后范云果然去世了。皇上悲泣流泪, 当天亲临观看殡殓, 下诏追赠为侍中、卫将军, 下诏赐其谥号为“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