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墨君堂记》原文及翻译
|
| 苏轼 原文: 凡人相与号呼者, 贵之则曰公, 贤之则曰君, 自其下则尔、汝之。虽公卿之贵, 天下貌畏而心不服, 则进而君、公, 退而尔、汝者多矣。独王子猷谓竹君, 天下从而君之无异辞。今与可①又能以墨象君之形容, 作堂以居君, 而属余为文, 以领君德, 则与可之于君, 信厚矣。 与可之为人也, 端静而文, 明哲而忠, 士之修洁博习, 朝少磨治洗谁, 以求交于与可者, 非一人也, 而独厚君如此。君又疏简抗劲, 无声色臭味, 可以娱悦人之耳目鼻口, 则与可之厚君也, 其必有以贤君矣, 世之能寒燠②人者, 其气焰亦来至若雪霜风雨之切于肌肤也, 而士鲜不以为欣戚③丧其所守。自植物而言之, 四时之变亦大矣, 而君独不顾。虽微与可, 天下其孰不贤之?然与可独能得君之深, 而知君之所以贤。雍容谈笑, 挥洒奋述而尽君之德。雅壮祜老之容, 被折偃仰④之势。风雪凌厉以观其操, 崖石荦确⑤以致其节。得志, 遂茂而不骄:不得志, 瘁瘠而不辱。群居不倚, 独立不惧。与可之于君, 可谓得其情以尽其性矣。虽不足以知君, 愿从与可求君之昆弟子孙族属朋友之象, 而藏于吾室, 以为君之别馆云。 (选自《苏轼文集》) 译文: 凡是人们之间的称呼, 地位尊贵的就称他为“公”, 品行贤德的就称他为“君”, 再往下的人就称为“尔”或“汝”了。(有些)公卿尽管地位尊贵, 但天下人对他们只是表面敬畏而已, 心里并不敬佩, 因此当面称他们为“君”为“公”, 背地里称他们为“尔”为“汝”的大有人在。只有王子猷称竹为“君”, 天下人都跟着称为“君”而没有异议。如今文与可又能用墨来画出竹君的形态, 建造堂室来安置此君, 又请我写文章来歌颂竹君的品德, 看得出文与可对于竹君, 是何等偏爱了。 文与可的为人, 端庄雅静举止斯文, 聪明正直信实忠厚, 士子们提高修养, 增加学识, 时时刻刻磨砺自己, 以求得与文与可相交往的, 绝非少数。而他只对竹君格外钟意。竹君疏放刚劲, 没有特别的声色和气味, 能使人的耳目鼻口感觉愉快。那么与可之所以厚待竹君, 一定是认为竹君有异乎寻常的高洁品德。世间的寒冷和温暖, 它的冷暖之气未必都像雪霜风雨那样直接触到人的肌肤, 而士人却很少有不为此欢喜忧愁的。就植物的角度来说, 它们经受四季气温变化的幅度也非常大, 而竹君却毫不惧怕。即使不是文与可, 天下谁不敬重它的志节的呢?然而只有文与可了解竹君最为深刻, 最能了解竹君的品德。在雍容谈笑之间挥笔作画, 迅速地把竹君稚嫩、成熟、枯老的形态, 以及披伏、弯折、挺立的姿势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用风雪凌厉来表现它的操守, 用崖石的高耸来表现它的志节。气候环境适宜时, 就长得茂盛而不骄横;气候环境恶劣时, 虽然瘠瘦却不凋敝。丛生时互不倚靠, 独立时也无惧色。文与可对于竹君, 真可以说是非常了解它的性情而又能十分生动地表现它的特征。我对竹君的了解虽然不那么详�。蚕M佑肟裳аЩ�, 权充做与可所画竹君的昆弟子孙族属朋友, 把它们收藏在我的居室, 做为竹君的别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