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书·吕祖谦传》原文及翻译
| | 宋书 原文: 吕祖谦字伯恭, 尚书右丞好问之孙也。自其祖始居婺州。祖谦之学本之家庭, 有中原文献之传。长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游, 既又友张械、朱熹, 讲索益精。初, 荫补入官, 后举进士, 复中博学宏词科, 调南外宗教。丁内艰, 居明招山, 四方之士争趋之。除太学博士, 时中都官待次者例补外, 添差教授严州, 寻复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轮对, 勉孝宗留意圣学。且言:恢复大事也, 规模当定, 方略当审。陛下方广揽豪杰, 共集事功, 臣愿精加考察, 使之确指经画之实, 孰为先后, 使尝试侥幸之说, 不敢陈于前, 然后与一二大臣定成算而次第行之, 则大义可伸, 大业可复矣。”召试馆职。先是, 召试者率从学士院求问目, 独祖谦不然, 而其文特典美。尝读陆九渊文喜之, 而未识其人。考试礼部, 得一卷。曰:“此必江西小陆之文也。”揭示, 果九渊, 人服其精鉴。父忧免丧, 主管台州崇道观。迁著作郎, 以末疾请祠归。诏除直秘阁。时方重职名, 非有功不除, 中书舍人陈骙驳之, 孝宗批旨云馆阁之职文史为先祖谦所进采取精详有益治道故以宠之可即命词骙不得已草制寻主管冲佑观。明年, 除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卒, 年四十五。谥曰成。祖谦学以关、洛【注】为宗, 而旁稽载籍, 不见涯涘。心平气和, 不立崖异, 一时英伟卓荦之士皆归心焉。少卞急, 一日, 诵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 忽觉平时忿惶涣然冰释。朱熹尝言:“学如伯恭方是能变化气质。”其所讲画, 将以开物成务, 既卧�。沃氐涝吨獠凰�。譬家之政, 皆可为后世法。考定《古周易》《书说》, 皆行于世。晚年会友之地曰丽泽书院, 在金华城中;既殁, 郡人即而祠之。 (节选自《宋书·吕祖谦传》) 【注】关、洛, 宋代理学的两个学派。关学指以张载为首的学派, 因张氏讲学于关中雨得名;洛学指二程为首的学派, 因二程为洛阳人而得名。 译文: 吕祖谦, 字伯恭, 是尚书右丞吕好问的孙子。从他祖父时候起, 其家便居住在婺州。祖谦学问来自家庭, 熟悉传统文献。成人后, 吕祖谦与林之奇、汪应辰、胡宪等人交往密切。并与张械、朱熹等理学名流成为好友, 并一起探讨, 学问做得既深又细。起初, 吕祖谦受父荫进入仕途, 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考取进士, 又中博学宏词科, 遂调南外宗教, 服母丧期间, 吕祖谦住在明招山上, 由于他有名声, 所以四方名士、学子都前去向他求教、问学。不久, 吕祖谦被授为太学博士, 当时中都官在等待引见皇上、正式赴任前按规定补外, 遂以添差官的身份教授严州, 旋又被朝廷召为博士兼国史院编修官、实录院检讨官。在任职期间, 他曾建议……并说:“要恢复大业, 应当定规模, 审方略。陛下正广揽豪杰, 共同积累成绩, 我愿精加考察, 将政策方略拟定好, 并分清主次, 排定先后, 使那些侥幸之言无立足之地, 然后与一、二位大臣商定后按顺序颁布实行。这样一来, 就可伸大义, 复大业了。”吕祖谦被召试馆职。召试前, 许多人到学士院打听题目, 独吕祖谦不这样做, 但召试结果, 吕祖谦的文章特别典雅优美。吕祖谦曾经读过陆九渊的文章, 且非常喜欢, 但并不认识这位后生, 在负责礼部考试的时候, 吕祖谦阅鉴一份答卷后说:“这肯定是江西小陆的文章。”揭开弥封一看, 果如其言。人们因此都叹服吕祖谦有精湛的鉴别才能。父亲死后, 守孝期满, 主管台州崇道观。吕祖谦升著作郎后, 因病请辞归。吕祖谦受诏升直秘书阁。当时很重职名, 不是有功之人不能升任, 所以中书舍人陈揆不同意起草诏书。孝宗批旨说:“馆阁之职, 文史为先, 祖谦所进之书, 取舍精当, 有益治道, 因此特受朕之器重, 应当马上起草任命诏书。”陈揆不得已照办。不久, 吕祖谦主管冲佑观。又过一年, 升为著作郎兼国史院编修官。去世, 终年四十五岁, 谥号“成”。吕祖谦把关洛之学作为师法的学问, 能多方查考典籍, 学问广博无边(学问看不到边际)。平生心平气和, 不标新立异, 一时间, 许多杰出人士皆对其心悦诚服。小时候, 性情较为急躁, 有一天, 当谈到孔子言”躬自厚而薄责于人”时, 忽然觉得平时那种急躁之情消失了。朱熹为此曾说:“如果能像吕祖谦那样学习, 就能改变自己的气质之性。”吕祖谦所追求的是通晓万物的道理并按这道理行事, 患病后, 其任重道远之意不衰。其居家之政, 可成为后世楷�!5级ā豆胖芤住贰ⅰ妒樗怠返�, 皆流传于世。吕祖谦晚年会友之地称为“丽泽书院”, 在金华城中。去世后, 郡人于此为他建了祠堂。
相关练习:《宋书·吕祖谦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