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萧近高传》原文及翻译
|
| 明史 原文: 萧近高, 字抑之, 庐陵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礼科给事中。甫拜官, 即上疏言罢矿税、释系囚、起废弃三事, 明诏已颁, 不可中止。帝怒, 夺俸一年。顷之, 论江西税使潘相擅刑宗人罪, 不报。既而�?蠓炙爸�, 相失利, 擅移驻景德镇, 请专理窑务。帝即可之, 近高复力争。后江西抚按并劾相, 相以为近高主之, 疏诋甚力。近高疏辨, 复劾相。疏不行, 相不久自引去。 屡迁刑科都给事中。知县满朝荐、诸生王大义等皆忤中使, 系狱三年。近高请释之, 不报。辽东税使高淮激民变, 近高劾其罪, 请撤还, 帝不纳。又以淮诬奏逮同知王邦才、参将李获阳, 近高复论救。会廷臣多劾淮者, 帝不得已征还, 而邦才等系如故。无何, 极陈言路不通、耳目壅蔽之患。未几, 又言王锡爵密揭行私, 宜止勿召;朱赓被弹六十余疏, 不当更留。皆不报。故事, 六科都给事中内外递转。人情轻外, 率规避, 近高自请外补。吏部侍郎杨时乔请亟许以成其美。乃用为浙江右参政, 进按察使。以病归。起浙江左布政使。所至以清操闻。 泰昌元年召为太仆卿。廷议“红丸”之案, 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 方从哲当勒还故里, 张差谋逆有据, 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 引疾去。御史黄尊素因言近高辞荣养志, 清风袭人, 亟宜褒崇, 风励有位。诏许召还。五年冬, 起南京兵部, 力辞, 不允。时魏忠贤势张, 诸正人屏斥已尽。近高不欲出, 迁延久之。给事中薛国观劾其玩命, 遂落职。崇祯初, 乃复。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卷》, 有删改) 译文: 萧近高, 字抑之, 江西庐陵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 授职中书舍人, 提拔礼科给事中。刚上任, 就上疏议论罢免矿税、释放囚犯、起用旧臣三件事, 声明诏书已颁布, 不可以中途停止。皇帝不高兴, 剥夺俸禄一年。不久, 疏论江西税使潘相擅自处�;适易谧迦说淖镄�, 没有回音。不久停止征收矿税的诏书下达, 潘相无利可图, 擅自移驻景德镇, 请求专门管理窑务。皇帝就同意他的请求, 萧近高又极力争论。后来江西巡抚、巡按一起弹劾潘相, 潘相以为是近高主使的, 上疏极力诋毁他。萧近高上疏辩解, 又弹劾潘相。没有按奏疏实行, 潘相不久自己引咎辞职了。 提升为刑科都给事中, 知县满朝荐、诸生王大义等人都由于冒犯太监关进监狱三年了。萧近高请求释放他们, 没有回音。辽东税使高淮激起人民造反, 萧近高弹劾他的罪状, 请求撤回税使, 皇帝不接受。又因为高淮诬告逮捕同知王邦才、参将李获阳, 萧近高又一次营救他们。正好有很多廷臣弹劾高淮, 皇帝不得已把他召回了, 而王邦才等人照样关押着。不久, 极力陈述言路不开通, 耳目堵塞看不见的害处。没多久, 又说王锡爵营公行私, 应停止征召。朱赓被六十多道奏疏弹劾, 不应当还留用他。都没有批复。按过去的惯例, 六科都给事中内外轮流任职, 人们轻视外任, 都回避, 萧近高自动请求到外地任职。吏部侍郎杨时乔请求皇帝尽快同意以实现他的愿望。于是任命他为浙江右参政, 提升按察使。因病回家, 起用为浙江左布政使。所到之处以清廉有操守而闻名。 泰昌元年征召为太仆卿。廷议“红丸案”, 萧近高说崔文升、李可灼应当斩首, 方从哲应当勒令他回归故里, 张差谋反有真凭实据, 不能够拿疯癫做掩护。历任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天, 称病离职。御史黄尊素于是说萧近高有志向、不爱虚荣、清风袭人, 应立即表彰以示尊重, 劝勉在位的官员。下诏同意征召还朝。五年冬天, 起用为南京兵部, 极力推辞, 皇上不答应。当时魏忠贤势力嚣张, 正人君子已被排斥一空。萧近高不想出来做官, 拖延了很长一段时间。给事中薛国观弹劾他轻视皇帝的任命, 于是解除他的职务。崇祯初年, 又恢复他的官职。死在家里。
相关练习:《明史·萧近高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