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唐书·崔衍传》原文及翻译
| | 新唐书 原文: 崔衍, 字著, 深州安平人。父伦, 字叙。伦宝应二年以右庶子使吐蕃虏背约留二岁执伦至泾州逼为书约城中降伦不从更囚逻娑城阅六岁终不屈, 乃许还。 衍, 天宝末擢明经, 调富平尉。继母李不慈, 伦自吐蕃归, 李敝衣以见, 问故, 曰:“衍不吾给。”伦怒, 召衍, 将袒而鞭之, 衍涕泣无所陈。伦弟殷趋白:“衍所禀举送夫人所, 尚何云!”伦悟, 繇是谮无入。调清源令, 劝民力田, 怀附流亡, 观察使马燧表其能, 徙美原。父卒, 事李益谨, 岁为李子郃偿负不胜计, 故官刺史, 妻子仅免饥寒。 历苏、虢二州。虢居陕、华间, 而赋数倍入, 衍白太重。裴延龄领度支, 方聚敛, 私谓衍:“前刺史无发明, 公当止。”衍不听, 复奏:“州部多岩田, 又邮传剧道, 属岁无秋, 民举流亡, 不蠲减租额, 人无生理。臣见长吏之患, 在因循不以闻。不患陛下不忧恤也, 患申请不实;不患朝廷不矜贷也。陛下拔臣大州, 宁欲视民困而顾望不言哉?”德宗公其言, 为诏度支减赋。迁宣歙池观察使, 简静为百姓所怀。幕府奏聘皆有名士, 后多显于时。卒, 年六十九, 赠工部尚书。 衍俭约畏法, 室无妾媵, 禄稍周于亲族, 葬埋嫁娶, 倚以济者数十家。及卒, 不能蕆丧, 表诸朝, 赐赙帛三百段, 米粟称之。 先是, 天下以进奉结主恩, 州藏耗竭, 韦皋、刘赞、裴肃为之倡。赞死, 衍代之。旧贡金锡凡十八品, 皆倍直市于州, 民匮, 多逃去, 衍至, 蠲革之。居十年, 啬用度, 府库充衍。及穆赞代州, 以钱四十万缗假民赋, 故虽旱, 人不流捐, 由衍蓄积有素也。路应为观察使, 以衍有惠在民, 言状。元和元年, 诏书褒美, 谥曰懿。 (节选自《新唐书•列传第八十九》) 译文: 崔衍,字著, 是深州安平人。他的父亲叫崔伦。崔伦在宝应二年, 以右庶子的身份出使吐蕃, 吐蕃违背盟约, 将崔伦扣留在吐蕃二年, 把崔伦捉至泾州, 逼迫他写信来约城中守将投降, 崔伦不听从, 又把崔伦囚禁在逻娑城(今西藏拉萨市), 经历六年, 崔伦始终不屈服, 才允许他回国。 崔衍, 天宝末年以明经科登第, 调任富平尉。(崔衍的)继母李氏,对崔衍不慈善。崔伦从吐蕃回来,李氏穿着破旧的衣服来见崔伦。崔伦问她(这么穿的)原因,李氏说“崔衍不供给我衣食”。崔伦大怒,召来崔衍, 想要袒露他的后背鞭打他。崔衍哭了,却始终不自己陈述内情。崔伦的弟弟崔殷,闻讯后赶紧前来说:“崔衍每月的俸钱,都送到我嫂子那里了,还说什么崔衍不供给(她)衣食呢!”崔伦才明白(其中隐情)。从此崔伦就不听信李氏的诬陷之言了。崔衍调任清源县令, 勉励老百姓耕田, 让流亡的百姓归附, 观察使马燧上表表彰他的才能, 朝廷将他调任美原。崔伦去世后,崔衍侍奉李氏更加恭敬。崔衍每年都给李氏所生的儿子崔郃偿还数不清的债务, 所以崔衍官职做到江州刺史,而妻子儿女仅仅免受饥寒(衣食没有富余)。 后来(崔衍)历任苏、虢二州刺史。虢州地处陕、华二州之间,而赋税却(比其他两州)重了好几倍。崔衍向朝廷禀报赋税太重。当时裴延龄统管度支,正致力于聚敛赋税,于是私下对崔衍说:“以前的刺史没有揭露这件事的, 您应该停止(揭露)。”崔衍不听, 又上奏说:“我所治理的地区大多是山田,并且处在驿站传递的要道上,连年歉收,百姓全部流离失所。不减免租税, 百姓会活不下去。臣看到近来诸郡议论民生,弊病在于官吏不为百姓向上陈述请求,不反映真实情况。不担忧陛下不忧民抚恤, 而担心申请的不符合事实, 不担心朝廷不怜恤宽恕。 陛下提拔臣去治理大郡,我怎能想要看到百姓困顿却犹豫观望不说呢?”唐德宗认为他词理中肯直率,于是特别下令度支给减轻赋税。 崔衍升任宣州歙县池州观察使,政务简便,被百姓怀念。他所选择的属下官员, 大多是名流。后来大多显贵通达。(崔衍)享年69岁。死后朝廷加封他为工部尚书。 崔衍生活简朴节约敬畏法律, 家无侍妾。俸禄接济给亲族了。丧葬嫁娶, 靠他接济的有几十家。到崔衍死时, 家里穷得不能解决丧事, 向朝廷上奏, 朝廷赏赐300段布帛助办丧事, 还给他相当的粮食。 在此以前, 天下官吏喜欢在税收之外进奉钱财以便巴结皇上获得恩宠, 州郡财力被耗尽了, 为首的有韦皋、刘赞、裴肃。刘赞死后崔衍代替了他的官位。以前上贡有金锡共十八种, 都是两倍的价钱从州里买来的, 老百姓被掏空了, 大多逃离, 崔衍来后, 把它免除了。在宣州十年,还是很勤俭的,府库也很充实。等到穆赞替代崔衍管理宣州时, 从府库中拿出四十万贯钱代百姓交税, 因此宣州发生旱灾,宣州人不至于流散。正是由于崔衍原有的积蓄。路应担任观察使, 因为崔衍对人民有恩惠, 向朝廷说明情况, 元和元年, 皇帝下诏书褒扬赞美, 给他的谥号为“懿”。
相关练习:《新唐书·崔衍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