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大全文言文大全  练习大全  作者分类


        《魏书·崔逞传》原文及翻译

        魏书
        原文:
            崔逞, 字叔祖, 清河人也, 魏中尉琰之六世孙。曾祖谅, 晋中书令。祖遇, 仕后赵, 为特进。父瑜, 黄门郎。逞少好学有文才遭乱孤贫躬耕于野而讲诵不废郡举上计掾补著作郎撰《燕记》司马昌明以逞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为翟辽所虏, 授以中书令。后燕慕容垂灭翟钊, 以为秘书监。慕容宝东走和龙, 为留台吏部尚书。及慕容驎立, 逞携妻子亡归太祖。张衮先称美逞, 及见, 礼遇甚重。拜为尚书, 任以政事, 录三十六曹, 别给吏属, 居门下省。寻除御史中丞。太祖攻中山未克, 六军乏粮, 民多匿谷, 问群臣以取粟方略。逞曰:“取椹[注]可以助粮。故飞鸮食椹而改音, 《诗》称其事。”太祖虽衔其侮慢, 然兵既须食, 乃听以椹当租。逞又曰:“可使军人及时自�。�
        过时则落尽。”太祖怒日:“内贼未平, 兵人安可解甲仗入林野而收椹乎?是何言欤!”以中山未拔, 故不加罪。天兴初, 后秦姚兴侵东晋司马德宗襄阳戍, 戍将郗恢驰使乞师于常山王拓跋遵, 遵以闻。太祖诏逞与张衮为遵书以答。初, 恢与遵书云“贤兄虎步中原”, 太祖以言悖君臣之体, 敕逞、衮亦贬其主号以报之。逞、衮乃云“贵主”。太祖怒日:“使汝贬其主以答, 乃称贵主, 何若贤兄也!” 遂赐死。后司马德宗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为桓玄所逐, 皆将来奔, 至陈留南, 分为二辈, 一奔长安, 一归广固。太祖初闻休之等降, 大悦, 后怪其不至, 诏兖州寻访。获其从者, 问故, 皆曰:“国家威声远被, 是以休之等咸欲归阙, 及闻崔逞被杀, 故奔二处。”太祖深悔之。自是士 人有过者, 多见优容。
        (节选自《魏书·崔逞传》)


        译文:
            崔逞, 字叔祖, 清河人, 是曹魏时中尉崔琰的六世孙。他的曾祖父崔谅, 任晋朝中书令。祖父崔遇, 曾在后赵政权做官, 任特进。父亲崔瑜, 任黄门郎。崔逞年轻时喜欢读书, 颇有文才。又遭逢战乱, 幼年丧父、生活贫穷, 靠耕种务农维持生计, 但从未荒废学业。郡中人举荐他当了上计掾, 选补为著作郎, 撰写《燕记》。司马昌明任他为清河、平原二郡太守。后来崔逞被翟辽虏获, 被授以中书令之职。后燕的慕容垂消灭翟钊, 任命他为秘书监。慕容宝向东逃到和龙, 崔逞任留都吏部尚书。等到慕容驎即位时, 崔逞带着妻子儿女逃奔归顺北魏太祖。张衮先前极力称赞崔逞, 等太祖见到他之后, 对他礼遇有加。太祖授予他尚书之职, 把政事委任给他, 让他总领三十六曹, 另外给予属官, 在门下省办公。不久授任为御史中丞。太祖攻打中山未能取胜, 六军缺乏粮食, 百姓大多把谷物藏匿起来, 太祖向群臣征询获取粮食的策略。崔逞说:“采摘桑椹可以增加粮食。所以古时猫头鹰吃了桑椹而改变了叫声, 《诗经》中就说到这种事。”太祖虽然对他的轻慢自大怀恨在心, 但兵士既然必须得吃食物, 就听从了他用桑椹充当田赋(的建议)。崔逞又说:“可以让士兵自己及时去采摘, 过了季节桑椹全都会落掉。”太祖生气地说:“内部贼人尚未平定, 士兵怎么能放下盔甲武器去山林里采收桑椹呢?你这是说的什么话!”由于中山还没有攻克, 所以没有治崔逞的罪。天兴初年, 后秦姚兴发兵侵犯东晋司马德宗所属的襄阳军营, 东晋戍将郗恢迅速派使者骑马前往常山王拓跋遵那里请求援兵, 拓跋遵将此事报告给太祖。太祖令崔逞和张衮替拓跋遵写信答复。起初, 郗恢在给拓跋遵的信里说“贤兄称雄中原”, 太祖认为这句话有悖于君臣的体统, 就令崔逞、张衮在回信中也贬抑他的君主的称号来报复他。崔逞、张衮在信中却称“贵主”。太祖大怒道:“叫你贬称他的国主来回击他, 你竟然称呼‘贵主’, 哪里比得上‘贤兄’一词呢!”于是赐崔逞死。后来, 司马德宗的荆州刺史司马休之等数十人被桓玄驱逐, 都打算前来投奔, 他们到达陈留南边, 就把人分成两批, 一批投奔长安, 一批归附广固。太祖起初听说司马休之等人归降, 心中大喜, 后来因他没有到来而感到奇怪, 就令兖州地方官四处寻访。找到了几个司马休之的随从, 问其不来的缘故, 都说:“魏国声威远播四方, 因此司马休之等人都想要归附朝廷, 等到听说崔逞被杀, 因而投奔了那两处。”太祖对自己做法深有悔意。从此以后, 有过失的士人, 多受到太祖优厚宽容。

        相关练习:《魏书·崔逞传》阅读练习及答案    

        相关文言文
        《魏书·甄琛传》《魏书·王慧龙传》
        《魏书·刘芳传》《魏书·魏收传》
        《魏书·高闾传》《魏书·李先传》
        《魏书·拓跋仪传》《魏书·王冯弘传》
        《魏书·游肇传》《魏书·穆崇列传》
        《魏书·李安世传》《魏书·安同传》
        《魏书·曹世表传》《魏书·高祐传》
        《魏书·许谦传》《魏书·韩茂传》
        《魏书·封轨传》《魏书·李业兴传》
        《魏书·裴宣传》《魏书·张彝传》
        《魏书·寇赞传》《魏书·邢峦传》
        《魏书·辛雄传》《魏书·裴佗传》
        《魏书·源怀传》《魏书·安丰王元猛传》
        《魏书·崔玄伯传》《魏书·张蒲传》
        《魏书·阳固传》《魏书·张济传》
        《魏书·王肃传》《魏书·司马楚之传》
        《魏书·杨大眼传》《魏书·淳于诞传》
        《魏书·卢渊传》《魏书·贾思伯传》
        《魏书·元彧传》《魏书·胡叟传》
        《魏书·长孙肥传》《魏书·崔挺传》
        《魏书·于烈传》(二)《魏书·温子升传》
        《魏书·张衮传》《魏书·刘休宾传》
        《魏书·高允传》《魏书·崔光韶传》
        《魏书·李冲列传》《魏书·李洪之传》
        《魏书·长孙嵩》

        工具导航: 中国新华字典 成语词典 反义词在线查询 近义词在线查询 古诗词大全 歇后语 绕口令 中文转拼音 简繁转换 信息网

        手机站   版权所有 中国文言文翻译转译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