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鼐《荷塘诗集序》原文及翻译
| | | 姚鼐 原文: ①古之善为诗者, 不自命为诗人者也。其胸中所蓄, 高矣, 广矣, 远矣;而偶发之于诗, 则诗与之为高广且远焉, 故曰善为诗也。曹子建、陶渊明、李太白、杜子美、韩退之、苏子瞻、黄鲁直之伦, 忠义之气, 高亮之杰, 道德之养, 经济天下之才, 处而仪谓之一诗人口, 此数君子岂所甘载? ②志在于为诗人而已, 为之虽工, 其诗则卑且小矣。余执此以衡古人之诗之高下, 亦以论今天下之为诗者。使天下终无曹子建、陶渊明、李、杜、韩、苏、黄之徒则已, 苟有之, 告以吾说, 其必不吾非也。 ③适来江宁, 识泾阳张君①。君以累世同居义门②之子, 负刚劲之气, 兼治烦③之才, 虽为一令, 廿余年屡经踬起, 而志不可抑, 今世奇士也。而耽于诗, 该事道途之闲, 不辍于咏。出其诗示余, 余以为君之诗, 君之为人也。取君诗与比之子建、渊明、李、杜、韩、苏、黄之美, 则固有不逮者, 而其清气逸韵, 见胸中之高亮, 而无世俗脂韦之概, 则与古人近, 而于今人远矣。 ④夫诗之至善者, 文与质备, 道与艺合;心手之运, 贯彻万物, 而尽得乎人心之所欲出。若是者, 千载中数人而已。其余不能无偏:或偏于文焉, 或偏于质焉。就二者而择之, 愚诚短与识, 以为所尚者盖在此而不在彼:惟能知为人之重于诗者, 其诗重矣。张君殆其伦欤! (选自《惜抱轩集》) 注:①张君:张五典, 字叙百, 号荷塘, 荷塘诗集的作者。②义门:仁义之门, 封建社会特指以孝义著称, 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③治烦:治理政事。 译文: 古代善于作诗的人, 不会自命为是诗人的。他们胸中所储藏的, 是很高, 很广阔, 很深远;偶尔抒发在诗上, 诗也同时变得高、广阔并且深远了, 所以说是善于作诗的。曹子健、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这类人, 是有忠义的气节, 高亮的节操, 道德的修养, 经世济民, 治理国家的人才, 舍弃这些(品德)只是称他们是诗人, 这样的人怎么会甘心呢? 立志只是要成为诗人, 作的诗虽然工整, 但诗是很卑微, 肤浅的。我拿这个来衡量古人诗的高低上下, 也用(它)来评论当今的诗人。假如天下始终没有曹子健、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之类的人也就算了, 假如有这样的人, 把我的观点告诉他们, 他们一定不会责怪我。 我来到江宁一带, 结识了泾阳的张五典。张君凭着数代同堂而和睦相处的家庭的儿子, 一身刚劲的气概, 并有着治理政事的才能, 虽然只是一个县令, 20年多次遭到挫折, 但他的志向没有被抑制, 是当今的奇才阿。他入迷于作诗, 治理完政事的闲暇之余不中止咏诗。他把他的诗拿给我看, 我认为张君的诗, 就是他为人的写照。拿他的诗与曹子健、陶渊明、李白、杜甫、韩愈、苏轼、黄鲁直的诗的美妙相比较, 必然有比不上的, 但诗清雅逸人, 展现了胸中高亮的节操, 没有阿谀, 圆滑的情态, 这一点是和古人近似, 而比当今一般人要高出很多。 达到高层次的诗人, 诗与诗人的气质相具备, 道和技巧结合;心和手的相互运用, 包含了一切, 将心里所想的全展现出来了。像这样的人, 数千年来只有几个人而已。我不可能没有偏差:有时偏向于文采, 有时偏向于品质。两个之中选择一个, 我确实是见识短浅, 认为崇尚的应该在这方面而不是另一个方面:只有知道了做人要重于作诗的人, 他的诗才会有力量。张君大概就是这样的吧!
相关练习:姚鼐《荷塘诗集序》阅读练习及答案 |
|